分享

【三湘评论】黎红波/从乡愁走出来的女作家

 潇湘原创之家 2022-08-10 发布于湖南

从乡愁走出来的女作家

作者:黎红波

去年的阳春三月,我在手机上浏览岳阳楼区作协公众号,看见一则信息,岳阳女作家李友荣的新著《小池一朵芙蓉》由文化发展出版社出版发行。清新淡雅的书名一下子引起了我的关注。信息上还有她的简介:湖南省作协会员,湖南省散文学会会员。对于我这样一个资深文学爱好者来说,仰慕之情油然而生。又注意到她也是岳阳市人,我主动添加她的微信,购买了一本《小池一朵芙蓉》。微信里,我冒昧提出来一个请求,请她签名。她很快就答应了。她是我众多微信好友中第一位省作协的作家。我内心有些小激动,却从不敢主动和她聊天。虽然同城,却未谋面。

新书很快同城快递寄来,我翻开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新书第一页,娟秀的签名工工整整。这是我的第一本也是目前唯一的一本作家亲笔签名书。倍感珍贵,值得珍藏。

新书拿到手,不忍心一下子全部读完,白天太过喧哗吵闹,夜深人静时,就一盏台灯的光亮,沏一壶新茶,偶尔会用手机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音量调至最低,若有若无的旋律,还有袅袅升起的新茶的清香弥漫斗室。静下心来,翻开崭新的《小池一朵芙蓉》,行云流水的文字简捷而灵巧,内敛而朴素,字里行间的真诚,善良和纯朴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思绪在乡愁里飘逸。有时看得入迷,掩卷而立,东方已经晓白。

《小池一朵芙蓉》是一本散文集,全书二十多万字,六十篇散文。共四辑:“童话的故乡”,“和你在一起”,“在城东南路”,“清水出芙蓉”。每辑的篇首有作家精心创作的诗歌。散文多为千字文,清新,自然,朴素。六十篇散文就像一棵树数个枝头上春意盎然的绿叶,充满了勃勃生机和活力。每一叶绿叶倾诉着作家的心路历程,人文情怀和对家乡对亲人的绻恋之情。绿叶上清晰可见的纹路有挥之不去的乡愁缠绕其中。

在辽阔与深情之间,在湘北新墙河流过的平原上,那里就是作家的家乡。土地肥沃,山清水秀。在阳光深处的村庄,排在童年记忆的一左一右摇篮似的两口亮亮的魔幻的池塘,蜻蜓点水一样记录着作家的童年时光,简单的欢喜和快乐。还有村后那栋梦幻老屋,是作家少年静读的地方。《红楼梦》《封神榜》《隋唐演义》萌生了作家对文字的喜爱,神秘和奇妙的感觉,在作家少年的心里,从此打开了一扇崭新的认知的窗口。这也是作家最早的文学启蒙地。

水墨山水画一样的村庄,田泥的背后是父辈辛勤的汗水,是母亲曾经的期许。山给了母亲忠厚,水给了父亲灵性。那些关于父亲的文字,关于母亲的文字,还有漂亮的大姐,早逝的五弟的文字,或细腻或生动或悲悯的文字,点点滴滴汇聚在一起,就像湘北日夜流淌的新墙河水一样清澈,明朗。又像湘北大地上起伏连绵的山丘,虽不高大伟岸,却充满着泥土气息的纯朴,率真。自然无雕饰,闪耀着现实的光亮,不动声色地触动着人心最柔软的地方。

作家从乡村来,从或浓或淡的乡愁来,她凭借自身的勤奋和努力,考上名牌大学,最终留在城市。在工厂车间十九年的倒班工人的历练,以及后来工厂改制后外企白领的经历,还有主动离职后所遭遇的种种。从云霞彩虹一样憧憬着浪漫的青春,到人到中年的酸甜苦辣,悲悯情怀及之后的豁达开朗。无论身份,环境和情绪的如何变化,作家依然保持着来自乡村的纯朴,善良和真诚。虽然也有过无助,彷徨,却从来没有迷失过自己。作家身处嘈杂,繁华的城市,从来没有忘记过家乡的田野,山川,老屋。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寄托着作家对家乡深厚的情感,不舍的绻恋。作家热爱生活,热爱身边的亲人。作家把这种爱和绻恋化作笔下的文字,她先后在《湖南文学》《青年博览》《中华传奇》等发表文学作品,并有散文,诗歌入选“百花文艺”“长江文艺”文丛。阅读她的文字,如沐浴田野清新的晨光,如畅饮山涧清亮的泉水,如欣闻陌上花开淡雅的清香。

她就像小池的一朵清水芙蓉,静静的绽放,自有芬芳,沁人心脾。

作者简介

黎红波,曾在山区,矿山生活,工作,现居岳阳。喜欢文字,喜爱文学。曾有短诗小文在企业和各地报刊,网络平台发表。    

图片: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