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鉴赏与争鸣】江万有丨幸福在哪里——《捡幸福》读后感

 昵称71028402 2022-08-10 发布于河南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幸福在哪里——《捡幸福》读后感

□ 江万有 / 文 

“幸福在哪里,朋友我告诉你,它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它在辛勤的工作中,它在艰苦的劳动里,啊!幸福就在你晶莹的汗水里,啊!幸福就在你晶莹的汗水里……”于报生老师创作的《捡幸福》散文于2022年 7月25日在芝兰园文学平台发表后,在圈内形成热议高潮,人们各抒己见,把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和认识通过《捡幸福》散文的启迪和引领,再一次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反省和思考达到了一次洗涤和提升。就拿我本人来说,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首先映入脑海的就是1984年春晚推出的《幸福在哪里》歌曲,这首经典音乐作品至今让人回味无穷,回忆起来倍感精神振奋。关于幸福的理解和认识,每个人有所不同,也是一个经久不息的热议话题,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关于幸福、幸福感的认知和定义难免发生一些扭曲和偏颇。
纵向的比较,每个人都不得不承认日子好了,物质丰富了,横向的看看,收入的差距拉大,每个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不同,阶层的固化在渐次形成,内卷还是躺平始终在纠结着中低收入的基层或者干脆说是底层群体的每一个个体。《捡幸福》短文,像一盏小桔灯闪闪发光,给迷茫的人指点迷津,努力为没有获得感和满足感的人找寻慰藉和平衡。
《捡幸福》在告诉人们什么是向上的生命和向上的力量,也从一个被人忽视或遗忘的角落里捡回了每一个读者的精气神,更是对“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句伟人名言的注脚和通俗化的领悟。
《捡幸福》文中88岁的老太太:“儿女们孝顺,不愁吃、不愁穿,越老生活越美满。俺也算给老王家续了后,争了脸。你说,俺这算不算活得值?”这一席话,够我们咀嚼好长一阵子的。忆苦才能思甜,才会思甜,在老太太眼里的“活得值”是对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三部曲的点赞,也是对社会满意度调查多项选择题里的一个最正确的选项。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一点也没有错,是颠扑不破的至理名言,幸福是什么?一般而言,幸福是一个人对自己生活状态持续感觉满意的心理感受,既与资源占有、物欲满足相关,也与主观感知、心理体验相关。
《捡幸福》文中的老太太完全有资格有理由坐享其成,享受常人所理解的老来乐。她为什么没有这样做,非要老有所为,非要自食其力呢?因为她害怕失去幸福,因为她知道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幸福,虽然她不一定知道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改造了人的哲学原理,但她一定知道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的生活逻辑,伸手向别人(即使是自己的子女)要不如自己捡来的收入更贴心温馨。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中国人民美好生活,更需要长期奋斗、艰辛奋斗、共同奋斗,长期奋斗。世界上没有随随便便就成功到达的彼岸,要成功就要不懈奋斗、接续奋斗。
啥时候就该歇歇了,每一个奔波忙碌的人总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尤其是在教育医疗房贷的压力下努力地工作的人,常常会唏嘘感叹生活的不易和生存的艰辛。《捡幸福》中的老太太不一定知道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豪言壮语,但她一定深谙“八十老汉去开荒,一天不死也要拼”的朴素俗语里的大道理。88岁的老太太真的是该颐养天年啦,但是她没有,她选择的是用自己的双手去捡自己的小确幸,乐观地、怡然自得地捡着自己人生和幸福。
《捡幸福》中的88岁的老太太不仅让我们想起了“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老当益壮,也使我们看到了一个精神矍铄老有所为的智者和长者,她在自食其力为自己谋取小利的同时,客观上也在为这个社会的环境和资源利用尽了自己绵薄之力,变废为宝,废物回收,是值得赞许和肯定的。
幸福不是坐享其成,幸福也不仅仅是小小的满足,幸福绝不会在抱怨声中孕育成胎,更不会在自私自利的狭隘中发出光芒。幸福是向上的生命,是向上的力量,幸福是一种心满意足的踏实感的基础上的获得感。幸福更是一种真善美糅合在一起的艺术品。功利心切的人即使偶有幸福的感觉,但由于其精神基础的脆弱,那样一种所谓的幸福也是稍纵即逝,在贪欲面前,幸福会荡然无存!
《捡幸福》这篇文章还告诉我们,文学绝不仅仅是揭露黑暗,文学更应该指向光明,指向希望。把写作的目光投向最广大人民群众,从广大人民群众身上看到光和热,把光和热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播,是文学创作的主流和方向。
什么是好文章?读了还想读,停了几天回过头再读一遍,每读一遍都会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启迪。《捡幸福》在这一方面可以说是名副其实名至实归。
什么是好文章,不浪费读者的时间,字斟句酌,做到紧扣主题,高度凝练精细。《捡幸福》是一篇精雕细琢的文章,找不到一个多余的字和废话,这完全符合于老师的文风特征,抓住幸福这一主题,通过看似平淡无奇的两次偶遇 ,写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和事情 ,折射反映出一个新时代的大幸福,提醒我们,无论老幼,无论城乡,我们忽略了多少的幸福指数,不是没有幸福感和获得感,而是我们没有幸福的心态和发现幸福的眼光。
于老师是一位对待底层阶层充满爱心的人,永远值得肯定和赞美,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艰苦朴素善良勤劳的劳动人民的底色永远没有忘记,永远不会抹去。植根于深厚的群众基础之上的从中汲取丰富营养的文化产品才会是人民喜欢的好作品。
《捡幸福》一文推出在抱怨成风、焦虑不安成为一种社会心理流行的时候,像一股涓涓清流展示给心浮气躁的人,让我们静下心来思考一下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什么?每一个人又应该如何定位自己的幸福?
还是用《幸福在哪里》的第二段歌词作为抛砖引玉的点睛吧,正如《捡幸福》一文能帮助我们解疑释惑,这段歌词同样会荡涤我们灵魂的尘垢。
“幸福在哪里?朋友我告诉你:它不在月光下,也不在睡梦里。它在辛勤的耕耘中,它在知识的宝库里。啊!幸福就在你闪光的智慧里。啊!幸福就在你闪光的智慧里。就在你闪光的智慧里。”

——  The  End  ——


江万有    1967年生,林州市石板岩镇人,律师,建造师,心理师,自由撰稿人。林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法务监事、林州市民协石板岩会长、林州电视台常年法律顾问,上海新闵(海口)律师事务所创办人和合伙人。北京大学法学士、电子科技大学工程硕士、河南大学法律硕士。2020年海南省政府引进认定人才。现主要从事法律服务和传承民间文艺的自媒体工作。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