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总理三次发火,又三次道歉,都是因为什么事

 历史客栈 2022-08-10 发布于山东

在人们的印象中,周总理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很少发火。

其实,周总理遇到看不惯的事,或是有严重问题的事,也是会发火的,但是,周总理发完火之后,又会主动道歉,让人佩服。

在建国初期,周总理有一次参加了一场舞会,这在当时是比较流行的社交活动,但是,有一些领导(比如高岗)却借着跳舞的机会,对女舞伴很不尊重,甚至动手动脚。

周总理看到后,脸色大变,但出于团结大局的考虑,周总理强忍着没有当场发火。

周总理跳了一会儿后,说自己还有事,要先走,警卫员赶紧去沙发上取周总理的大衣。

当时,沙发上放着很多衣服,周总理的衣服放在下面,警卫员翻了很久才找到,还把其他人的衣服都弄到了地上。

周总理见状,指着警卫员大声说:“你是怎么搞的!怎么能把别人的衣服弄到地上?你不懂得尊重人,不文明!”

周总理说这些话的声音很大,在场的很多人都听到了,大家都不知道一向温文儒雅的周总理,为什么要发这么大的火。

这位警卫员跟了周总理好几年,也从来没见过周总理发这么大的火,一时不知所措,眼泪不争气地流了出来。

第二天,周总理冷静下来后,专门去找到这个警卫员,向他道歉,说:“真是对不住你,我是有怒气没地方发,真不是冲着你来的,请你原谅我。”

其实,周总理这次发火,真不是冲着警卫员发的,而是借着这个机会,提醒一下有些领导,不要做不文明的事。

再说这个警卫员,没想到周总理会亲自给自己道歉,又感动得热泪盈眶。

在建国初期,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电影,叫《翠岗红旗》,获得了很多大奖。

1953年,这部电影去参加东欧一个国际电影节,也获得了大奖,可没想到的是,代表团的领导却百般推辞,说这部电影还没有获奖的资格。

外国的评委不理解中国代表团的态度,获奖了还不要?结果,这件事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说什么的都有。

周总理得知后,非常生气,在一次开会时,周总理激动地说:“获奖不要,这是民族自卑心理在作祟!他们在外国代表的是中国人的形象,中国人的形象是他们这样的吗?”

周总理的批评,让大家都低下了头,气氛很压抑。

周总理发完火后,情绪也冷静了下来,又对大家说:“抱歉,刚才不应该发那么大的脾气,代表团的同志也没有主观恶意,是我周恩来不对。不过嘛,我也是个人,总有七情六欲,难免会犯错。”

说完,大家顿时纷纷鼓掌,气氛也一下子活跃了起来,都开始检讨自己的错误,争取日后改正。

1965年,周总理准备去北非国家阿尔及利亚参加国际会议,但飞机飞到埃及首都开罗时,得知阿尔及利亚发生了政变。周总理请示过毛主席后,决定暂留开罗,观察阿尔及利亚方面是否还具备开会的条件。

没想到,已经到达阿尔及利亚的外交部长陈毅,面对亚非拉朋友们的询问,大大咧咧地说:“这次亚非会议一定能按时召开,而且会开得非常圆满!”

周总理得知后,非常生气,说:“陈毅简直是胡闹!”

好在这次会议最终取消了,没有造成严重的外交后果。

回到北京后,周总理把陈毅叫去,重重地拍着桌子,大声说:“你当时那么做,是在乱放炮!你把路堵死了,我们连半点回旋的余地都没有了!”

周总理的情绪越来越激动,大声说:“谁给你的权力这么做!万一造成严重的国际影响,谁来负责!”

陈老总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连忙作检讨,说以后绝不会再乱说话了。

周总理叹了口气,又说:“陈老总啊,外交无小事,外交部的一言一行都可能给国家利益带来负面影响,我们要慎之又慎啊!”

最后,周总理对陈毅说:“我刚才的态度也不好,向你道歉,但你也要吸取教训,以后要千万注意。”

这就是周总理三次发火,又三次道歉的故事,每一次发火,都是事出有因,及时制止了一些不文明、不应该的现象,但是,在发完火之后,周总理又会主动道歉,体现了周总理大公无私、严于律己的优秀品德。

(参考资料:《多棱镜下的周恩来》《跟周恩来学为人处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