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敢相信么?我们每天要说6次谎,一年多达2000次

 丝录小馆 2022-08-10 发布于北京

小时候,你是否听过爸妈给你讲匹诺曹的故事?他们说小孩子不能说谎,说了谎话就会像匹诺曹一样,鼻子会变得长长的。

于是我们信以为真,每次说话以前都在想一定不能撒谎,不然鼻子会变长,会变得很丑很丑。

但突然有一天,你不小心打碎花瓶,又怕被父母责骂,你可能会跟爸妈说:“是猫碰到地上摔碎的”。

事后,你也许会摸摸自己的鼻子,发现并没有什么变化。于是你发现,原来童话故事本身就是一个谎言。

对此,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疑惑,为什么他们教育我们要诚实待人,可他们自己却在说谎?

这时,如果有人告诉你,我们生活在一个谎言的世界里,你会不会大吃一惊?

这本《谎言的逻辑》会为你揭晓答案。本书作者内沃是法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和心理治疗师,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试验和心理治疗经验而写。

它会带你走进谎言的世界,洞悉谎言背后真实的心理和人性。

01 正视谎言的普遍存在

有调查报告显示:“我们每天要说6次谎,一年多达2000次”。看到这个结果,你可能会立刻反驳我:''怎么可能,那该是个怎样可怕的世界'。

通过对人类和动物的一些行为,你会发现,这个调查是有依据的。

比如动物世界里的变色龙,他们身体的颜色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再比如,卷毛猴在猎取到食物后,常常会发出错误得信号,让首领误以为自己没有列到食物,以此来保证自己的食物不被首领抢走。

当然,不只是动物世界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谎言也是随处可见。

通常在工作之余,我们会玩一些小游戏作为消遣,最近比较火的当属狼人杀了。我们都知道在这个游戏中,预言家要说谎,以免自己被狼人杀死,狼人要说谎,以免自己被好人认出来,他们都带着伪装的面具直到游戏结束。

你看?谎言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无处不在,如影随形。那么,谎言的普遍存在性这点就毋庸置疑了。

02 理解谎言的真实逻辑 

电影《美丽人生》中就有这样一个片段,父亲圭多为了不让犹太人大屠杀的现实影响自己的儿子,于是想儿子隐瞒了集中营的真相,谎称这是一场游戏,而坦克只是赢得游戏的奖励。

这个服撒谎只是一个为了保护他爱的人。

作者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发现,谎言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为了自保或者保护自己所爱的人,二是可以操控,混淆视听,三是无法面对真相,自我割裂,最终达到自我欺骗。

很多人都认为说谎是一种病态,但在作者看来,说谎恰恰也是一种治疗方法。

比如,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当你告诉一个孩子他是一个混蛋时,他可能会用自己的逆反情绪,让自己变成真正的混蛋。

书中提到,很多患者在尝试与新朋友交流时,已满自己不堪的过去,以一个新的姿态面对人生,却有着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时候,我们只是砍掉了过去的枝丫,是自己出去安全和被爱的范畴,而自我的主干依然是保持正直和完整的。

03 不要成为谎言的囚徒  

说了这么多,虽然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谎言,他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但不代表我们可以肆意妄为,随意撒谎。

要知道每个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谎言也不例外。

我们常听老人说:“男人的嘴,骗人的鬼”。一旦到了夫妻关系中,谎言便会成为婚姻的绊脚石,最终导致夫妻关系的破裂,这可不只是危言耸听,不信你看?

在益普索的调查研究中发现, 谎言在夫妻关系存在是最少的,说谎对婚姻的破坏性高达43%,是最强的破坏因素,由此可见真诚是建立婚姻的必要条件。

你是不是也从中嗅出了一些道理?

正如作者所言,在精神治疗中,谎言是一种很高的治疗手段,在商业合作中,客套的谎言可能会为你带来利益,但在夫妻关系中,它却成为关系的终结者。

由此,我们更加明白了,有些谎言是必要的,但不要让自己成为谎言的囚徒,不要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写在最后:

假如你也对谎言的底层逻辑很感兴趣,或者有这方面的困扰,不妨来读一读内沃的这本书,开启一场与谎言和解、共生之旅。

END
01
作者

丝录:闲暇之时读书,偏安一隅写文,记录分享美好,于岁月静好的时光里,做一个温暖的女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