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宗金鉴》读书笔记 一

 经方人生 2022-08-10 发布于四川

作者:吴谦    时代:清    自此书以降,再无好书。

1.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这条功效:固阳敛阴、和营卫解风邪。划重点:风邪在表、表阳不足、内津亏虚。区别于真武汤的里寒亡阳。

2.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功效:清热生津。划重点:大烦渴,为阳明热证;大热而不烦渴,为阳明证。入里和在经之区别不在于热不热,在于烦不烦人,渴不渴水。若除阳明在经之热,有柴葛解肌汤,石膏辛凉,佐麻黄、葛根走外。单用石膏,恐不能去在经之邪。

3.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功效:清热通便。划重点:病热不解,此热为阳明胃内蒸之热达于外,非太阳中风、伤寒之热。

4.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功效:解肌、利水、清热。划重点:表证尚在则当有发热,里热也在有消渴,膀胱蓄水已成则当有尿不利索。区别于阳明口渴之喝水能解,这个喝水也不解渴,详解见下条。

5.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本条功效:同上。划重点:病位病邪:表、里、三焦、膀胱、玄腑、热、水、结、格拒。膀胱者,津液之腑,气化则能出矣。水大于热时,以水得水,故吐;热大于水时,热邪挟伏饮上逆,故吐;无论水邪和热谁重,都用五苓散来治疗水逆。汗出尿通,表里两解。方解:泽泻咸寒,得猪苓茯苓之淡渗则利水倍增,水热俱泄。加人参为春泽汤,化气生津。加茵陈为茵陈五苓散,湿热发黄。

附录:口润烦渴、无汗小便不利用五苓散;口干烦渴、有汗小便利,考虑阳明病。汗与不汗为辨别之核心,别问我是咋知道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