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年中国精炼铜行业市场供需现状及发展前景浅析[图]

 智研咨询 2022-08-10 发布于湖南

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具有延展性好,导热性和导电性高等优点,广泛应用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个方面,铜也是耐用的金属,可以多次回收而无损其机械性能,在电缆和电气、电子元件是最常用的材料,也可用作建筑材料,可以组成众多种合金。铜是一种重要基础性的有色金属原材料,其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与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紧密相关,同时产业结构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导致市场应用需求的不同。

从铜的冶炼工艺来看,目前铜的生产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为火法冶炼粗铜,纯度相对降低,应用也相对有限,另一种则是利用电解工艺生产的电解铜,具有极高的纯度,因此也被称为精练铜。随着电子、电器产品的市场发展,导电与导热材料市场需求迅速增长,铜合金的用途也更加广泛,精练铜称为主体。
总的来看,近几年中国的精炼铜产量迅速增长,2009时,中国精练铜产量仅为413.49万吨,到2018年已经增长至902.90万吨,2019年,中国精炼铜产量增长至978.42万吨,同比增长10.2%。十年内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9%,增长极为稳定。

2009-2019年中国精炼铜产量走势

资料来源: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智研咨询整理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优质铜矿相对缺乏,铜冶炼成本相对较高,铜冶炼的矿石、阳极板(粗铜)等都需要进口,因此中国的精练铜厂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华南地区的广东、华东的山东、江苏等地是我国重要的精炼铜生产基地。

同时由于原料供应缺乏,国内各个产业对铜的需求量较大,对国外低成本的精炼铜需求也较大,因此中国精练铜进口规模一直较大。即使是国内产能有所过剩的情形下,精炼铜的进口量也呈现出一定的上升态势,2019年略微有所下降。

据统计,2019年1-11月中国进口精练铜312.46万吨,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2019年十二月进口量大增,创下2016年3月以来最好的水平,全年进口量约为356.4万吨。出口方面,近几年总体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上升态势。2019年1-11月出口量达到29.20万吨,全年出口约为31.67万吨。

1992-2019年中国精炼铜进出口走势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2009-2019年中国精炼铜行业进出口走势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智研咨询整理

总的来看,2019年,我国精练铜产量约为978.42万吨,进口量约为356.4万吨,出口量约为31.67万吨,据此计算,2019年中国精炼铜表观消费量达到了1303.15万吨,较2018年同比增长4.6%,增速较2018年有小幅回落。但总的来看,近十年来,我国精炼铜市场需求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6%,与国民经济增速基本一致。

2009-2018年中国精炼铜行业需求走势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目前中国的消费主要集中在房地产、电力、家电、汽车等这些行业,大致结构如下:电力53%、电子6%、交通运输9%、建筑2%、空调10%、冰箱2%,其他18%。如下图:

中国精炼铜消费结构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总的来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精炼铜消费国,也是最大的生产国,据统计,2018年全球精炼铜消费量约为2379万t,中国消费量占比达到52.5%,可以说,中国经济发展以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对全球铜价具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随着中国供给侧结构改革,铜需求稳定增长,中国的精炼铜行业供需关系显著改善,市场价格更加稳定,从国内贸易的统计数据来看,从2017年到2019年,中国精炼铜总体保持持续稳定态势,2017年三季度开始,有一定小幅度下降,一方面是经济增速降低,需求相对弱化,另一方面是产能投产、供给有所增加,环保政策影响弱化。

根据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全球主要发达国家与地区铜消费呈现出一定的“S”型曲线增长态势,即“慢增长—快速上升—达到峰值—开始下降—基本稳定”的增长态势。全球铜消费的零增长点大致集中在人均GDP的16000-18000美元之间。中国的产业链结构完善,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发展,预计人均GDP也将持续增长,对铜的需求仍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高峰期将在2025年前后出现,需求峰值约为1570万吨左右,目前仍有200多万吨的增长空间,2020-2025年需求增速将会逐渐降低,国内市场增量空间将会有所减少。

而展望全球,东南亚地区的印度、以及东盟等地区在未来15年铜消费将有望获得迅速的增长,需求将会在未来3-5年左右放量增长,有望成为未来全球精炼铜主要的增长动力。中国,尤其是广东、广西地区的精练铜企业将面临较大的市场机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