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联影IPO定价公布!

 静思之 2022-08-10 发布于江苏

国产器械巨兽起舞,占尽“天时地利”的联影医疗即将登陆资本市场。

来源:赛柏蓝器械
作者:秦酒
编辑:米克





IPO定价109.88元/股





联影会成为仅次于迈瑞的械企吗?

8月8日晚间,联影医疗(688271)披露上市发行公告,公司发行价格109.88元/股。


联影医疗表示,本次募投项目预计使用募集资金为124.8亿元。若本次发行成功,预计公司募集资金总额为109.88亿元,扣除发行费用2.64亿元(不含增值税)后,预计募集资金净额为107.24亿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对比来看,相比最初原计划募资124.8亿元,缩水12%左右。

联影医疗招股书显示,此次募集资金分别用于下一代产品研发项目、高端医疗影像设备产业化基金项目、营销服务网络项目、信息化提升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公告称,本次发行价格 109.88 元/股对应的发行人 21 年2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的 摊薄后市盈率为 77.69 倍,高于同类上市企业迈瑞医疗和万东医疗的平均值。

图片

按照证监会行业归类公司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业(C35),截至8月5日,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的该行业最近一个月平均静态市盈率为34.85倍。

可以看出,联影医疗的定价市盈率高于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的发行人所处行业最近一个月平均静态市盈率。联影医疗也提示,存在未来发行人股价下跌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的风险。




千亿市值,价值如何?






按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之前计算,联影医疗的IPO后估值将超千亿元,创下今年科创板IPO最高融资纪录,也将成为国内民营企业最大的IPO。
从高端医学影像设备细分领域来看,体量上仅次于迈瑞的联影医疗无疑是国内真正独角兽。继迈瑞之后,又一大象起舞,质地如何?

据观察,21年20上半年,联影医疗CT系列销售价格为184.81万元/台,经济型 CT(探测器排数为60排及以下CT)销售数量占比88%。

在国产厂家中,高端的3.0T及以上的MR产品、320排/640层的CT产品、PET/CT AFOV>120cm的MI产品只有联影医疗一家有能力生产。

MR(磁共振成像系统)国内市场1.5T及以下中低端MR占比约为 74.9%,联影市场份额第一。3.0T高端MR目前由国际巨头GE医疗、西门子、飞利浦、佳能主导,联影市场份额第四。

可以看出,联影医疗已在产品上对海外垄断有所突破,产业话语权在增强。但不可否认的是,年2020之前联影医疗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2019年-21年20,联影医疗营收分别为29.8亿元、57.61亿元、72.5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805万元、9.37亿元、14亿元;扣非后净利分别为-2.55亿元、8.78亿元、11.66亿元。

而年2020的扭亏为盈很大程度依赖于新冠疫情的爆发。疫情带动了CT、XR等设备的销量增加。年2020CT设备销售额达25.72亿,同比增长152.9%。

随着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展开,疫情红利逐渐减少,医疗机构因新冠疫情防控产生的 CT 和 DR 产品的购置需求不再发生。

联影医疗招股书也显示,由于 CT 和 DR 的使用寿命为 5-10 年,新冠疫情早期购置的此类产品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医疗机构今后几年的常规使用需求,造成其后市场总体需求相对下降,可能导致公司CT和DR产品的销售收入增速放缓甚至下滑。

此外,政府补贴对净利润也产生较大影响。

联影医疗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公司计入其他收益的政府补助金额分别为3.05亿元、3.47亿元和4.38亿元。2019年,公司尚未实现盈利,公司在当年享受的上述政府补助不会改变公司盈亏性质;年2020和21年20,公司利润总额分别为11.55亿元、16.98亿元,政府补助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30.11%及25.83%。政府补助占利润总额的比例较高,对净利润影响较大。

上市之后的联影医疗能否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仍有待观察。




国产高端影像,东风已至?







联影等国内巨头的陆续上市,为国产替代的突围之势再添一把火。

据统计,2022年上半年全国CT总销量约3200台,其中以东软医疗、联影为代表的国产品牌占比超50%。东软医疗的销量更是超越行业巨头西门子,成功跻身国内前三甲。

目前来看,国产中低端影像已成燎原之势,而强技术壁垒的高端医学影像一直处于“围而不破”的状态,在高端市场依然缺少话语权。

西南地区知名三甲医院设备科主任对赛柏蓝器械表示,国产高端影像的崛起有一部分是仿制的崛起,以前核心硬件大多依赖进口,但是现在能在研发上从仿制起步,比如德国的内窥镜、日韩的一些核心部件,学习后再国产,这也是一种再创造的国产。

联影医疗招股书显示,通过十余年持续研发,联影医疗逐步掌握了不同产品系列研制和生产相关的核心技术,但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联影医疗生产 CT 产品用的球管和高压发生器,生产 XR 产品用的 X 射线管、高压发生器和平板探测器,以及生产 RT 产品用的磁控管等核心部件仍以外购为主。

但有时数据只是一方面,真正的替代仍在摸索中。

业内专家认为,对国外企业已经很成熟的部分,国内企业去引进相应的生产线从而获得技术转让,然后来自己生产,这虽然是也是替代的一种,但这本质上不是完全自主创新的替代。

除了硬件上,国产卡脖子问题之一还表现在观念上。

上述专家表示,很多临床工作人员还是会有惯性思维,认为大型的尤其是高端医疗设备,在使用性能、产品质量、图像质量上,进口设备相对更好。但其实国内的联影、东软等已经做的很好了,所以观念上存在很大的壁垒。

大三甲医院一直非常认可采购进口设备的原因之一来自科研上的压力。现在很多医院都是一些医学院校的附属机构或是附属医院,它承载着科研的压力,而国外科研期刊部分不认可国产设备,会对设备数据的精度存疑,这样医生的科研成果无法发表的话就很棘手,这一部分的隐形原因非常重要。

他认为,想要获取市场尤其是大三甲的信任,主要就是质量 价格。在控费大逻辑下,国产企业必须走质量加性价比的这一条路,价格要比进口设备低,且在技术上完成平替,这样才能够进入到大三甲医院。

除了技术、观念上的壁垒,国产企业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理念上仍有待完善。

上述专家坦言:“很多国产设备的企业是一些初创公司,售后能力较差。有一些高端的设备,医院医工处没有办法修,从厂家调度就会很慢,医院需要日常的运转,这就会很耽误时间。售后反馈一定要及时,甚至医生要能参与到解决方案当中,这样才能有所保障。”

“高端设备影像是一个非常复杂且难以去在科研上有快速突破的领域,国外的企业用了很多年,这必将要求我们在技术积累上也需要花很长时间。我们可在投入上加快,但是核心的技术沉淀、打磨和试错,这都是需要时间的,这是工业的本质,这也是生产力的本质。”

这场蓄力仍需持续,但破茧也只是时间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