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是一年中元节,你家祭祖了吗?

 杉乡文书阁 2022-08-10 发布于贵州

中元节道教名称,常州地区俗称今年中元节换算成阳是8月12日,不过近日可见零零星星人们开始仪式

觉得中元节带有迷信色彩因与另一民间叫法鬼节有关

鬼神鬼神,其实无非是未知世界一种恐惧正因如此相较法律律,对神灵敬畏似乎演变成民间约定俗成的一种自律因果报应逻辑基点便是扬善惩恶。

实际上,中元节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不啻除夕清明中秋,存在感强。百度介绍,中元节习俗有祭祖、河灯、祀亡魂、祭祀土地

有一说,中元节的诞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七月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稻米等祭祖先报告秋成。

常武地区过七月半的习俗,大抵源于此说。

祭祖、烧纸钱、晚上香,这是自记忆便对这个节日有的印象几十年过去了,依然这般。老母亲一桌菜,大概有红烧鳊鱼、红烧肉饼、如意菜……百叶腐以及豆斋饼也是不可或缺的。我曾经一度求证过这些祭祖菜品缘由终究没有答案老母亲,答曰:从来如此。

传统的意义大概就在于此,传承的便是永恒的。

在我看来,过中元节无非是寻求一种“仪式感”。就拿祭祖而言,老母亲念念有词,开门请先人进屋,黄酒隔段时间添上,中间甚至要把鳊鱼翻个身,完了还得开门相送,并轻语着保佑后人之类的话语。

现在好多年轻人对这种略带迷信色彩的习俗嗤之以鼻,并言及他们这一代就不会如何如何云云。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年轻人的思维没有错。其实,我也不相信这些所谓的习俗真的能给后人带来实际的安康和幸福。

只是,文化的意义在于象征。内化于心,诚外无物,是我们老祖宗的谆谆教诲。说到底,中元节祭祖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是一种本该存在于精神世界的文化外延,用现实的仪式感去缅怀先人、敬祖尽孝。

2010年5月,文化部将香港特区申报的“中元节”,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敬祖尽孝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热衷于“中元节”的仪式感,也是有着文化意义的。现在的年轻人,动辄嘲讽某些“仪式感”,其实与其文化认知度的浅薄有关,对中国的传统习俗不甚了解,就妄下论断,这样很不好嘛。

我想,只要中国传统节日不消失,那些基于特定日子的习俗也一定不会消亡,这不是科学的论断,而是常识的判断。

那些“仪式感”终将伴随中华民族的一生。

作者 | 评评灌灌

来源 | 觅渡新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