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治通鉴:家族传承,下策留财,中策传智,上策养余荫

 dawn的图书馆 2022-08-10 发布于贵州

《资治通鉴》第四十二卷,汉纪三十四

汉光武帝建武十一年(乙未,公元35年)

【原文】

歙自书表曰:“臣夜人定后,为何人所贼伤,中臣要害。臣不敢自惜,诚恨奉职不称,以为朝廷羞。夫理国以得贤为本,太中大夫段襄,骨鲠可任,愿陛下裁察。又臣兄弟不肖,终恐被罪,陛下哀怜,数赐教督。”投笔抽刃而绝。帝闻,大惊,省书揽涕;以扬武将军马成守中郎将代之。歙丧还洛陽,乘舆缟素临吊,送葬。

【译文】

来歙亲手书写奏章,说:“我在深夜时,不知被什么人刺伤,中了要害。我不敢痛惜自己,深恨没有尽到职责,给朝廷带来羞辱。治理国家以能够任用贤才为根本,太中大夫段襄,正直刚强,可以重用,望陛下裁决明察。此外我的兄弟不贤,最终恐会获罪,请陛下可怜他们,时常都诲监督。”写罢,扔掉笔,拔出凶器,气绝身亡。刘秀听到消息,极为震惊,一面看奏章,一面流泪。任命扬武将军马成代理中郎将,接替来歙。来歙的灵车运回洛陽。刘秀乘车,身穿丧服,亲自吊丧、送葬。

【解析】

上面这段材料的背景是,来歙在攻打公孙述的时候,遇到刺客,重伤不治身亡。

而上面这段,则是来歙临终前的遗言。

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

人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必定有不少牵挂的人,尤其是妻子父母。

到来歙这个段位,在死前也有一定的举荐职权,只要不是太过分,基本上都会答应。

这个就属于潜规则。

来歙并没有为自己亲属谋点什么,而是举荐了一个外人,段襄。

查了网上,关于这个段襄几乎是没有任何资料,除去以上提及他的姓名。

可以猜测段襄此人,默默无名,属于那种寒门甚至寒门不如的出身,并没有什么政治资源背景。

他靠着自己一步步努力到了太中大夫这个位置。

再看历史记载,除了他在来歙的遗言中有记录,其他的几乎没有任何文字。

由此可见,段襄此人之后并没有混得多么好,最起码常见的权力核心也没进入,更没有什么出彩的表现。

所以今天就来聊聊来歙这套操作的含义究竟在哪里。

毫无疑问,东汉到这个时候,只要不是乱来和明末那种天灾不断,基本上一两百年的王朝寿命还是有的。

对来歙的家族而言,成为权贵阶级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接下来要考虑的无非是如何把家业稳固、如何把家业做大。

显然,来歙知道自己家这一代不行,恐怕下一代也不行。

如果把他们放到权力位置上去,给个官职,妥妥的会被那些老油条给吃得骨头都不剩。

到时候,因罪而失爵,彻底沦为平民阶层。

又臣兄弟不肖,终恐被罪,陛下哀怜,数赐教督。

所以,来歙直接和刘秀提出了这一点,言下之意,别让他们做官,同时还要多多教导别犯错。

退一步来说,来歙不向刘秀提出为自己家族谋福利,也是基于对刘秀的了解。

他知道刘秀的为人,加上自己与刘秀的关系,自己死后家人不会受到亏待。

既然大概率就有的东西,何必再提一嘴浪费情分呢?

上面的东西都比较浅,真正有意思的是来歙推荐了段襄。

且看对段襄的描述:夫理国以得贤为本,太中大夫段襄,骨鲠可任,愿陛下裁察。

对段襄用了”骨鲠“这个词,出自《史记·刺客列传》,比喻正直刚强有骨气。

来歙临终推荐此人,一方面是基于对此人的了解,另一方面估计也是有一定的情分在的其中。

而从人的行为必然利己这个角度来说。

来歙推荐段襄,极有可能是存在这个心思。

首先,来歙家族按照来歙的说法,此刻极有可能陷入人才断档的局面,最好的策略并不是开拓进取,而是维持局面,全力生娃,在下一代乃至于下下一代出现好苗子然后全力培养。

看来歙时候的家族记录,他的儿子、孙子,乏善可陈,没有任何记载,由此可见一般。

而到了他的曾孙,出了一个叫来历的人,官至车骑将军、大鸿胪,算到了副国级。

当然这个是后话,而彼时彼刻,来歙家族的问题在于,有资源有背景,却无才能和见识驾驭,翻车几率极大,而为了确保不翻车,那就要找外援,在关键时刻拉一把,正正路子。

段襄,就是来歙找的这个人。

其次,段襄虽然之后并无记录,而在此刻看来,他能够没有背景到太中大夫,毫无疑问个人能力是极佳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叫政治新星。

而刘秀身边不少担任过太中大夫的人都有出彩表现,获得加官进爵。

对于段襄来说,他想要出头,缺两样东西。

一是政治背景资源,二是一个机会,两者有一即可。

来歙临终唯独举荐段襄,就是在给段襄做政治背书,弥补了段襄所欠缺的东西。

无论如何段襄都要承来歙的人情。

至于这个人情怎么还,个人认为有两种方式。

其一,就是上面的,关键时刻拉来歙家族一把,避免家族彻底沦丧。

其二,等待来歙家族出现牛逼人物,然后托一把。

至于段襄为什么会泯然众人在史书记录上消失,这个也好理解。

并不是谁都能够留下记录,不被记录的是大多数。

朝堂斗争风云诡谲,失败出局也是常有之事。

但问题是,来歙会只留段襄一个人情?

你品。

【闲扯】

上面这段其实对于咱们来说用处并不大,反倒是越往高层类似的东西越多。

用古人的话来说叫做余荫。

即自己留下的人情、关系,自己没用,而留给自己的子孙后代。

所以,你看有些二代进入某个群体之后他的父辈没有了,却还能升的挺快,就是这个余荫在起作用。

”以前你爸爸妈妈照顾了我,现在我把这份人情还给你。“

还人情的同时,对这个小的,也是人情,他得记着,将来他也得还给对方的孩子。

当然,这是一种极其理想的状态,一饮一啄,一来一去,一施一报。

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况是,你留下10分人情,当世回报给你的,能有3分就不错了,而若你不在了,能回报到你子孙后代的,能有1分就已经是老天爷眷顾。

所以为什么说知恩图报会被赞扬,因为不知恩图报才是大概率事件。

但,事情是如此,你就不留人情了?

咱们再用现实的思维捋一捋。

好比说你是一个高位,一生中帮了100人,留下了这么多人情。

这100个人中可能只有20来个人混到了和你差不多的位置,俗称混出来了,甚至有一两个比你更高。

这些人可能只有一两个会还你这个人情,去帮你的后代,但也足够了。

所以再看一些家族的传承,并不是多有钱,很多时候就两点。

其一,不折腾、不败家、不犯错,全力培养人才。

其二,留下余荫,关键时刻有人拉一把、托一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