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轮转冰”跨项选材-关于速度轮滑与速度滑冰运动相关性的探究

 运动机能形态学 2022-08-10 发布于北京

热点

      2020年12月9日,中国滑冰协会与中国轮滑协会在北京市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签约,双方建立“全国青少年夏轮冬冰系列项目战略合作”,共同推动中国滑冰和轮滑运动的发展。

      为助力北京冬奥会,推动实现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在2016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正式提出“轮转冰”,执行“轮转冰”跨界跨项选材工作,“夏轮冬冰”的模式将滑冰和轮滑两个项目融合,旨在打破季节和场地的限制,培养双栖运动员,扩大滑冰和轮滑参与人口,以轮滑为切入点,打通轮滑和冰上运动之间的通道,促进轮滑和冰上运动融合发展,为冰上项目的发展储备更多高水平的后备人才。

      轮与冰项目的结合,从体育学上讲源于运动技能迁移理论。早期的运动迁移理论,包括贾德等人在 1908 年提出的概括化理论,认为如果训练个体对他所掌握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一个完整的概括,就能触类旁通,灵活运用已有的经验,发展到别的领域。Edward 在 1913 年提出了共同要素的理论,是从知识和技能本身进行研究,认为两种技能的相似度越高,那么他们之间进行技能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

速度轮滑与速度滑冰两者之间具有高度相似性,两者运动技能可以相互迁移,因而为实现冬轮夏冰提供了基础。

划重点

01

两种运动项目具有高度相似性

      从动作结构上看,二者结构相似。在滑行的过程中,两项运动对肌肉动力学的重点都在下肢:都需要腿部的蹬地运动。腿部运动主要有两个向,一个是屈膝,一个是蹬伸,所以滑行时牵扯到的肌肉几乎是完全相同的。至于上肢,二者的摆动、节奏大同小异,虽然不同的人在运动中有不同的技巧,进行不同项目时也需要不同的身体姿势以维持重心及平衡,但技巧可以触类旁通,因而肌肉运动也是。

      从时间上看,速度轮滑和速度滑冰所持续的时间差不多,速度滑冰的距离有500米、1000米、1500米、5000米、10000米;速度轮滑一般有200m、300m、500m、1000m、1500m、3000m、5000m、10000m、20000m等。

      因此机体对于运动所提供的能量代谢方式也基本类似,对于腿部力量的要求都很高,肌肉力量的强度和肌肉纤维的数量、类型等都大大影响着两项运动的中运动员的发挥。

速度

轮滑

速度

滑冰

划重点

02

对运动员的能力要求具有一致性

      从比赛需要来看,速度轮滑和速度滑冰对于运动员的速度,耐力,爆发力都有着相当高的要求。

      速度方面,两项运动在真正的比赛竞技过程之中,比较的都是滑行速度,其中较为重要的就是运动员的加速能力,也就是在比赛刚开始时的起滑到进入最大速度的能力,在这一方面,不考虑技术技巧因素,两者都可以通过提高神经系统的敏感度来提升。专项练习通常采用皮筋牵引练习法、起跑听力训练、爆发力跳跃练习、负重滑跑练习、起跑抗干扰能力训练等,主要目的在于增加快速启动能力,缩短进入全速的时间。

      耐力方面,两项运动对于运动员的有氧能力、无氧能力、有氧无氧混合能力都有着同样的要求。在一场比赛中,基本上都是长距离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短距离以无氧糖酵解及混合供能为主,这种竞技类项目到了一定的技术水平层次都属于体能主导,关键在于怎样合理分配体力,在此基础上提高能量储备能力及恢复能力。

      而爆发力方面,则是与速度相匹配的,在比赛后期如果想要不降低速度,必须不断提升腿部核心力量的爆发力,锻炼运动员腿部肌肉的核心力量群,以取得比赛的胜利。在实际操作中,通常采用的蛙跳、箭步走、静蹲等都是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划重点

03

培训模式上两者相互促进

      在训练时,其实就是针对两个项目中运动员比赛时所需要的能力,最主要的是速度和耐力。想要提升运动员在比赛之中的速度,也就是提升运动员的反应速度,需要对运动员的神经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进行锻炼。提升运动员神经系统的敏感度,可以让运动员在比赛开始支持更快的反应,马上投身到比赛过程之中。而对于心血管系统的提升,是直接提升运动员的代谢功能水平,这是对于运动员整体体能的提升,在整个比赛的全过程中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在训练之初,要对运动员的很多姿势进行矫正,比如在滑行过程中的动作幅度,标准姿势,以及每个阶段所采取的战术,最大程度上保证运动员的体力。速度轮滑和速度滑冰两个项目有非常大的相似性,但是在细节的部分还有一定的差异,比如在滑行的时候有很多动作的细节诸如蹬地反馈动作需要特别应对;而且在对于器具的适用上,运动员也需要投入大量的练习。

      作为运动教练,应当认真了解这些方面的知识,以及国内外很多成功转型的运动员案例,对于此类转型的运动员,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建议才能真正用好“轮转冰”、实现“冬轮夏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