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Heath-Carter体型选材的概念及其在体育领域中的应用

 运动机能形态学 2022-08-10 发布于北京

概念及背景

       Heath-Carter体型法是目前世界上较先进的成人、儿童体型评价方法,是“国际生物发展发展规划”推荐的体型综合评价法,原则上适用于所有人群。

       早期的著名学者、人类学家、医学家按照各类体型特征的将人类体型进行分类,例如纤弱型、力量型、肥胖型。但人们渐渐发现,这些简单定性的分类并不能精准的描述不同人的体型。

      1940年,美国学者Sheldon率先采用胚胎学术语建立了连续的定量的体型分类系统。其中将“内胚型体型”定义为全身较软而圆,消化器官肥大,脂肪沉积丰富,躯干和大腿粗大,而上肢和小腿较细;“中胚型体型”定义为四肢粗壮,心脏巨大,肌肉发达,脂肪含量低;“外胚型体型”定义为体型像一条直线,胸腹瘦窄,四肢瘦长,脂肪和肌肉均不发达,皮肤表面面积大而神经系统发达,即使营养充分,体重也难增加。这样的体型分类系统虽被多数学者广泛采用,但也存在着明显不足,例如对体型定义存在显著主观性。

(图1 胚胎学术语)

(图2 Sheldon体系的体型分类)

      与Sheldon同时期的学者Heath与Carter发现并指出了Sheldon体型法的不足,并对其进行改进,形成了现如今广泛应用于体型评估中的Heath-Carter体型法,对体型概念进行了明确定义:体型是个体当前的形态表型,是可以观察到的外在的形态结构,它不考虑身材大小,是对身体形状和相对组成成分的描述,体型可以发生变化。体型由三个成分数字表示,反映了体型中三种成分的相对关系。内胚型成分,表示身体中脂肪的相对含量;中胚型成分,表示机体骨骼肌系统的发达程度;外胚型成分,表示身体的线性度即瘦高程度。三种成分分值,合在一起代表人体体型特征。Heath-Carter体型法具有客观性和普适性,成为了业界公认的先进的体型综合评价法。

测量指标

      Heath-Carter体型法的测量指标主要包括:身高、体重、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肩胛下皮褶厚度、腹侧(髂前上棘位)皮褶厚度、小腿后(腓位)皮褶厚度、肱骨远端宽(内外上髁径)、股骨远端宽(内外上髁径)、上臂紧张围、小腿围,共10项。

测量方法

      皮褶厚度、骨内外髁径测量方法必须根据Heath-Carter测量方法进行,一般人体测量按国际通用方法进行。

      肱三头肌皮褶:肩胛点(肩胛骨的肩峰外侧缘向外最突出的点)与尺骨鹰嘴点连线中线点处,皮褶方向与上臂长轴方向平行。

      肩胛下皮褶:紧接肩胛下角正下端,皮褶方向向下偏外45度。

      腹侧(髂前上棘位)皮褶:髂前上棘内上方12cm处,皮褶方向向下偏内45度。

      小腿后(腓位)皮褶:小腿最大水平围内侧处,平行于小腿长轴方向。

      肱骨内外上髁径:上臂弯曲与前臂呈直角,用直角规测量肱骨内外髁间最大距离。

      股骨内外上髁径:膝关节呈直角,用直角规测量股骨内外髁间最大距离。

计算方法

      第一成分(内胚型成分):主要反映个体的相对肥胖度,由三头肌位、肩胛下位、骼前上棘位三处皮褶厚度之和T(mm)与身高H(cm)校正计算而得。

Endomorphy=-0.7128+0.1451X-0.00068X²+0.0000014X³
X=T×170.18/H
第二成分(中胚型成分):主要反映个体的肌肉骨骼发达程度,涉及以下几个变量(cm):上臂最大收缩围(减去三头肌位皮褶小腿腓位皮褶)A,小腿围(减去小腿腓侧皮褶)B,肱骨、股骨内外髁径C、D,以及身高H。
Mesomorphy=0.188A+0.161B+0.858C+0.601D-0.131H+4.50
第三成分(外胚型成分):通过身高H (cm)、体重(kg)比率以反映个体体格的苗条程度,亦即线性度:
Ectomorphy=HWR×0.732-28.58
HWR=身高/(体重^⅓)
若HWR<38.25,Ectomorphy=0.1
若38.25<HWR<40.75,Ectomorphy=HWR×0.463-17.63

根据目前所得的经验资料,各成分的取值域分别为:

      Endomorphy:0.5~16

      Mesomorphy:0.5~12

      Ectomorphy:0.5~9

体型图

       体型由三个有序数字排列在一起来表示,因此每个个体的体型也可用三维空间里的一个点来表示,两个体型的差异大小可用两点间的距离SAD (Somatotyse AtituinalDistance)来表示,用SAM (Somatotype Attitudinal Mean)表示样本的所有体型点到平均体型点的平均距离,它可以反映样本体型分布的分散程度。

将三维空间的体型点投影到二维平面上,就得到平面体型图(Somatochart) ,它可以更加形象直观地反映体型特点和分布规律    
(1)体型在体型图上的位置由平面直角坐标(X,Y)决定:
X=Endomorphy-Ectomorphy
Y=2×Mesomorphy- (Endomorphy+Ectomorphy)
且X与Y的单位长度比为(3^½):1
(2)平分平面的三个轴分别代表体型的三个基本成分,根据体型点与三个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体型的特点。

(图3 Heath-Carter三角体型图法示意图)

体型分类

根据体型三成分值的相对大小关系,可将体型分为13种类型:

偏外胚型的内胚型(Ectomorphic Endomorph)

均衡的内胚型(Balanced Endomorph)

偏中胚型的内胚型(Mesomorphic Endomorph)

内胚-中胚均衡型(Ectomorph Endomorph)

偏内胚型的中胚型(Endomorphic Mesomorph)

均衡的中胚型(Balanced Mesomorph)

偏外胚型的中胚型(Ectomorphic Mesomorph)

中胚-外胚均衡型(Mesomorph-Ectomorph)

偏中胚型的外胚型(Mesomorphic Ectomorph)

均衡的外胚型(Balanced Ectomorph)

偏内胚的外胚型(Endomorphic Ectomorph)

外胚-内胚均衡型(Endomorph Ectomorph)

三胚中间型(Central)

体型法在体育领域的运用

      曾令嘉等人在1987年率先对国内优秀运动员进行题型分析,得出结论:我国优秀体操运动员平均体型为1.3~6.2~2.4(外胚叶成分分值~中胚叶成分分值~内胚叶成分分值),且最优秀运动员中胚叶成分分值高于平均值;举重运动员中胚叶成分分值很高,且级别越高,中胚叶成分分值越高,外胚叶成分分值越低跳高运动员外胚叶成分分值很高,且外胚叶成分越高,运动成绩越好

       张琳等人的研究表明,不同运动项目的优秀运动员存在“完美体型”,且同一项目的不同水平和不同级别运动员存在规律性。男子体操、游泳、短跑、跨栏等世界级选手的体型分布彼此接近, 中胚叶成分分值较高,而外胚叶成分分值比内胚叶成分分值相对占优势;与这几类选手相比,健美、摔跤选手的中胚叶成分分值更高,内胚叶成分分值一般在2.0左右;铅球、铁饼和举重选手的共同特点是体脂水平相对较高,尤其前两类选手的内因子多数超过3.0;跳高、撑杆跳高、跳远选手的体型分布都接近于外胚型区,马拉松和其他中长跑选手的体型也分布在该区。

       季成叶等人的研究表明,偏外胚层的中胚层体型的青少年在球类和田径项目中具有优势和培养前途,而舞蹈运动员一般三因子发育均衡

       国内外研究均表明,不同项目优秀运动员体型分布存在规律,通过对运动员体型研究,为运动员科学选材提供依据,可操作性强,且具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梁军,聂绍发.Heath-Carter体型方法及应用[J].实用预防医学.2001 (05):397-400.
[2]曾令嘉,王惠民,黄元春.我国优秀运动员体型特征的初步探讨[Z].198746-50.
[3]季成叶,袁捷,肖建文,等.3802名中国城市青少年体型分析[J].人类学学报.1992(03) :250-259.
[4]季成叶.男青少年营养状况评价和体型图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1997 (11) :27-30.
[5]张琳,季成叶.运动项目特点与体型(综述)[J].体育科学.1994 (02):53-57.
[6]周君一,杨贤罡,陈琳,等.我国潜优势项目青少年运动员体型特征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4(05):413-418.
[7]齐连枝,李玉玲,张磊,等,内蒙古高校男子专项足球运动员体型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2014(04):463-46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