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2月5日,粟裕大将逝世,负责火化的老师傅从他被火化的头颅骨灰中,发现了三块乌漆嘛黑的小东西,等他拿起来擦干净一看,原来是三块弹片。 老师傅将这三块弹片交给粟裕大将的夫人楚青同志时,她翻来覆去看了无数遍,喃喃自语道:
粟裕将军是我国杰出的军事家,在抗日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尤其在解放战争中,粟裕先后指挥了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诸多规模浩大的战役,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巨大贡献,在我国军事史上,粟裕将军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大将之首1907年8月10日,粟裕出生在湖南怀化市的一个小村庄,从小经历苦难的生活,深知底层老百姓的处境。1927年6月,粟裕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自己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八一南昌起义中,粟裕担任警卫队班长,后随部队参加湘南起义上了井冈山,他参与指挥了针对国民党军队的反“围剿”行动。 1930年2月7日,红军第4军和第6军与国民党军在江西水南一带展开激烈交锋,这次战役是共产党为了进一步发展我党在赣西南的革命形势,对国民党军主动发起的战斗,战斗中,共产党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成功打赢了水南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约4个营的兵力,俘虏了1600多人,缴获的枪支上千支。不幸的是,粟裕在水南作战中负伤,死后发现的残留在他大脑中的三块弹片正是在这次作战中留下的。 抗日战争时期,粟裕不负重托,多次指挥部队在战斗中夺取胜利,他本人更是冲锋陷阵,运筹帷幄,一边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激烈交锋,一边又提防与国民党军发生“摩擦”,1945年1月13日,已经有18年革命经历的粟裕担任苏浙军区司令员,10月,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在由他指挥的高邮战役和陇海线徐海段战役中,共歼敌2万余人,为共产党准备内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使得华中、山东解放军连成一片。 在谈及自己的战略战术从何处来时,粟裕曾写下短短几个字:“得从战争中学战争,江淮河汉往复返”,的确,粟裕没有上过什么正式的军校,但他曾在中央苏区的四次反围剿战争中积累了大量作战经验,曾在南方参与领导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这些就是粟裕未来能成为“常胜将军”的最为宝贵的财富。 解放战争开始后,中共中央改变了此前决定的由太行、山东、华中三支大军同时出动作战的方案,而改为先由华中野战军主力在苏中内线作战的方案,这其中,粟裕功不可没。随后,粟裕率军取得了“苏中七战七捷”的战绩,不仅挫败了国民党军的嚣张气焰,在战略上有效配合了兄弟部队的作战,更为解放军开展内线作战提供了经验。 解放战争期间,粟裕大放异彩,在多场关键战役中指挥得当,带领部队取得了胜利,与此同时,华东野战军的参战兵力不断扩大,在1948年的豫东战役中,已经达到了20万人。 1948年9月11日,粟裕正式担任华东野战军总指挥,在16日至24日的济南战役中,共歼敌10.4万余人,活捉国民党司令官王耀武。粟裕的名声让国民党军闻风丧胆,支援部队迟迟不敢北上,华东野战军仅凭威名便不战而胜。11月6日,粟裕率领66万兵力发起淮海战役,在兵力和装备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解放军最终取得全面胜利。粟裕曾对淮海战役能够胜利的原因,提出过自己的见解:
淮海战役结束后,粟裕又马不停蹄筹备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粟裕将自己“险中求胜”“出奇制胜”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并取得了很好的作战效果,林彪曾对自己和粟裕的作战风格作出过这样一番评价:
1955年9月27日,周总理在授衔仪式上,将大将军衔的命令状第一个授予了粟裕,次年11月,粟裕被增补为中央军委委员。 追妻之路漫漫,粟裕两次告白被拒楚青同志是粟裕的夫人,在粟裕去世后,楚青曾说过“粟裕是一个悲剧性人物,在战争年代,仗打得太辛苦。” 对粟裕来说,打仗确实辛苦,还随时面临生命危险,但同样辛苦的,还有自己相当漫长的追妻之路。 楚青原名是詹永珠,1923年出生在江苏扬州,家庭环境不错,父亲詹克明是一位银行家。她从小喜欢读书,在家里的支持下,顺利考取了省立扬州中学。抗日战争爆发后,扬州沦陷,日军在城内烧杀抢掠,楚青一家一时间也处在风暴中心。每次日军来家里搜查时,他们一家就躲在柴禾房里的一间小隔间里,一次,日军察觉有些不对劲,上前扒拉小隔间前堆放的柴禾堆,不料被柴禾戳了眼睛,这才作罢。 远在上海工作的父亲得知后,十分忧心家里人的安危,他以给美国教堂捐了一笔钱为代价,让家里人去避难,那天,一位美国牧师亲自去家里接的她们,一行7人路上紧紧跟着美国牧师,楚青亲眼看到一向猖狂的日军不仅没有敢对她们下手,而且对这位美国牧师也是毕恭毕敬,这次的经历让楚青开始深刻地意识到,将日本侵略军赶出中国的土地是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没有国哪来的家,这些远比读书更紧迫。 1938年,15岁的楚青在同学的影响下参加了新四军,经过短暂的培训后,楚青被安排到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司令部秘书处当起了速记员。在这里,她第一次见到了对自己一见钟情的粟裕。 当时,粟裕正打算挑选几名学员在机关工作,一进门,他就看到了一位端坐在桌前,手拿毛笔写字的秀气姑娘,在负责人的介绍下,两人互相认识了。在与楚青的交谈过程中,粟裕发现,这位姑娘学习成绩优秀,回答问题时头脑清晰条理,当粟裕问她未来有什么打算时,楚青坚定地回答道:“我要上前线,去当一个侦察员。”粟裕先是一愣,随后哈哈大笑,说道:“你这个人志气倒是不小嘛。想去前线那就去我们二支队吧,我们那就是前线”。就这样,楚青进入了粟裕所在的新四军二支队。 第一次见面粟裕就对楚青有了深刻的印象。此后,粟裕的脑海中经常浮现出她的模样。 值得一提的是,楚青这个名字其实是粟裕帮她改的,当时,她用的还是詹永珠这个名字,由于担心自己加入新四军会连累到家里人,她准备改个名字。粟裕在纸上为她写下了二十多个名字,不过她一个都没看上,直到看到“楚”字时,她当即表示自己以后就用这个当姓了。 粟裕看着她,却笑了起来,开玩笑地说道:“你上当了,我家乡湖南在古时候属楚国,你以后就是我们家乡的人了。” 粟裕治军严格,但在待人方面和蔼可亲,当时,大家都住在一个祠堂里,由于粟裕每天都要工作到很晚,警卫员担心他半夜饿着,于是便在他床后的竹筒里放些饼干。 一天,楚青等几个女兵把饼干都吃完了,然后留下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小老鼠偷吃了”,第二天,当粟裕看到楚青时,一边笑着看她,一边说道“欢迎小老鼠再次光临。”听完,楚青红着脸跑走了。 过了一段时间,粟裕委托政治部主任王集成将自己的写的信转交给楚青,其中还夹带着自己的照片。 王集成见到楚青后,微笑着对她说道:“楚青同志,你可要感谢我呀,我给你带来了粟裕同志的亲笔信”。 楚青疑惑着打开信后,看了起来,信中写道:
粟裕简单而真诚的话语让楚青脸色大变,她直接将信撕掉了。王集成急忙问道:“你是什么态度?” 不料,楚青严肃地说道:“作为一名新四军的高级将领,不应该向一个小姑娘求爱。” 粟裕没料到第一次告白会遇到这样的结果,但同时他对楚青的性格有了深入了解,粟裕表示,他尊重楚青的选择:
不久之后,楚青从速记班毕业,到了江南指挥部工作,在粟裕手底下工作,工作中的粟裕,一脸严肃,在与楚青的交流中也一脸坦然,丝毫没有因表白失败而影响到工作。楚青也放下心来,开始默默观察着粟裕。 长期在一起工作,让原本就爱慕着楚青的粟裕按捺不住内心的情感,一天,他约楚青到小溪边见面,再次表明爱意:
楚青再次平静地回答道:
听完楚青的回答,粟裕内心更加钦佩她的为人,他不放弃地说道:
粟裕真挚的话让楚青有了动摇,她与粟裕成为了朋友,两人时有交流。1940年,粟裕指挥部队取得黄桥决战的胜利,他的威名开始名扬战场,与此同时,粟裕的形象也逐渐在楚青的心中占据了越来越大的位置。 1940年冬天,粟裕又一次在小河边与楚青表明心意,他真诚地说道:
楚青没有像前两次那样平静,她羞涩地低下头,心脏不规律地跳着,激动地说道:
楚青深深地感受到了粟裕的爱和真情,她回应道:
1941年12月26日,34岁的粟裕和18岁的楚青正式结为夫妻,婚礼前,楚青还向粟裕说道:“我不擅长交际,追求独立,这样的性格不适合做首长夫人,如果我们结婚后,让你感到失望,我会很内疚。” 粟裕看着即将成为自己妻子的楚青,郑重地说道:“你放心,我不会也不愿意将爱人当做附属品,我会尊重你,保证你的独立性,你一定要相信我”。 粟裕是这么承诺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两人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中,这对革命伉俪互相扶持,粟裕充分尊重楚青的工作,从不强求或安排她做什么,楚青也从没有拿自己高级干部夫人的身份自居,始终奋斗在一线工作中,默默地为人民服务。 晚年生活不离不弃,彼此守护晚年,粟裕的身体状况不好,多种疾病缠身,为了照顾好他,楚青决定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专心照顾丈夫。1970年,经中央批准,楚青被调到了粟裕将军身边,当起了秘书。1975年,粟裕身体状况一再恶化,心脏病、肺炎等重疾病同时发作,经过精心治疗,到了1976年夏天才有了好转。 戎马一生的粟裕将军,始终对战场念念不忘,他曾对周总理说过,一旦打起仗来,我还是要上前线去的。这时的粟裕将军对自己的身体情况已有大致了解,他决定将自己的战斗经验编辑成书,以供未来的军事家、指挥家参考,他对楚青说:
1976年开始,关于撰写粟裕将军回忆录的工作正式开始,一般都是粟裕将军口述,楚青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们负责记录,尽管楚青与粟裕早在战争年代便能相互配合工作,楚青能清楚且快速地记下粟裕说的每一句话,但由于身体原因,尽管回忆录的工作进展相对顺利,但进度也十分缓慢。 在编撰回忆录期间,粟裕将军拖着病体重游故地,这是他一直以来想做却没做的事情,1979年,根据遗嘱,粟裕在青岛疗养,一边努力配合医生治疗疾病,一边坚持撰写回忆录,空闲时他还练一练毛笔字,弹弹钢琴。 1981年,粟裕再次突发脑溢血,经过抢救和两个多月时间的疗养,才得以稳定,但不幸的是,楚青发现,丈夫的记忆力似乎衰退了,她伤心地问道:“那本回忆录,还想完成吗?”不料,粟裕毫不犹豫地回答道:“那当然了。” 但让他完整的讲述是不太可能了,楚青只能以闲聊的方式记录着。 1984年2月5日,粟裕将军病逝,一家人陷入了失去亲人的悲痛中,多位国家领导人先后赶来慰问,军委副主席杨尚昆特地赶回北京为粟裕将军治丧,他关切地说道:“楚青同志,家里有什么困难,或者有任何要求,你尽管提。” 楚青强忍悲痛,低头想了想,说道:“杨副主席,家里没什么困难,我只有一个要求,粟裕同志的回忆录还没完成,他留下了不少口述材料和文字资料,请组织批准能继续完成这项工作”。杨尚昆当即表示同意,并大力支持粟裕将军的回忆录编撰工作。 1988年,37万字的《粟裕战争回忆录》一经问世,就收到社会热烈反响,人们在看完后,无不感叹粟裕是当之无愧的名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