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书怀 【唐】王维 冬宵寒且永,夜漏宫中发。 ![]() 注释: 永:长。 夜漏:漏,漏壶,古计时器。壶有浮箭,上刻符号表时间,昼夜凡百刻,在昼谓之昼漏,入夜谓之夜漏。意为夜间的时刻。此处夜漏是指报更的鼓声,即漏鼓。 澄:澄清明朗的样子。 ![]() 此诗大约作于天宝元年(742年)前后。李林甫当政时,王维作为张九龄起用之人,在政治上受到压抑,眼见年华流逝,老之将至,却依然位居人下,心中不胜感慨,而作此诗。 诗歌描写了冬夜早朝的准备,由此引发了垂垂老矣的自愧之情。 对于待漏早朝的人而言,冬夜的寒冷和漫长最是难耐,当隐约听到宫城中传出漏鼓报时的声音时,年事已高的诗人已早早开始准备了。 首联的两句中,烘托出冬夜难眠、漫漫等待的诗人形象,流露出上朝前略显紧张的心理。 接下来的颔颈二联乃一篇之警策。通过映衬的手法写景,是两联笔法相同之处。“草白”二句是对室外之景的细腻体察:草色泛白,方显得繁霜霭密;木叶尽脱,才显得清朗的月色越发澄明。顿时营造出萧飒的意境,照应铺写首句之“寒”。进而以“丽服”二句描写穿上官服时的惊诧感:鲜丽的官服披身,面容更显苍老衰颓;在朱灯的映照下,头上白发也越发清晰。 人生得意少年时,如今颓然老矣,华灯之下,怎能不顾影自怜呢? 诗人借用汉代“白首为郎”的典故,透露出作者对晚年方得重用的感慨,也包含着暮年仍居官位的惭愧之情。诗中景物与心境的完美融合、诗意间的前后回环,是其最大的艺术亮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