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杂烩之美(二):佛跳墙

 二班毛豆 2022-08-10 发布于广东

一份佛跳墙外卖套餐

“皇家官府佛跳墙捞饭,送米饭,6折,58.9元,100%好评。”

一行字跳入眼帘,心中一动。仿佛浓浓的鲍鱼海参花胶汤汁,已在口中盘旋,醇厚鲜美而不油腻。曾经点一份佛跳墙可不便宜,如今许是酒楼多样化经营,才有这样的价格。

好,今天就翻佛跳墙的牌。

纸浆模塑叩住一个锡纸包的5吋小砂锅,一只本色杯碗,一小盒酱菜丁。砂锅里鲍鱼、海参、花胶、花菇等菜和羹汤都很热,杯碗里的米饭分量也足。 不知是饿了,还是太久没吃这道菜,一口气吃完了砂锅里的所有内容,舔舔沾在唇边的胶质,心满意足地结束了午餐。

这份佛跳墙,虽然不能与大鲍鱼、大海参等食材相比,但味道绝对不输,性价比太高了。真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佛跳墙

爱好美食的人,大概没有不知道佛跳墙的。佛跳墙属闽菜,是高档菜肴的代表,被誉为“天下第一汤”。

梁实秋在《雅舍谈吃》里,说他看过郑木金先生写过一篇《油画家杨三郎祖传菜名闻艺坛----佛跳墙耐人寻味》:

源自福州的佛跳墙,配料极其珍贵。杨太太许玉燕花了十多天闲工夫才能做成的这道菜,有海参、猪蹄筋、红枣、鱼刺、鱼皮、栗子、香菇、蹄膀筋肉等十种昂贵的配料,先熬鸡汁,再将去肉的鸡汁和这些配料予以慢工出细活的好几遍煮法,前后计时将近两星期……己不再是原有的各种不同味道,而合为一味。香醇甘美,齿颊留香,两三天仍回味无穷。

当时没吃过佛跳墙的梁实秋,看后评价“好像就是一锅煮得稀趴烂的高级大杂烩”。

亲尝之后,他说“肉香触鼻。是否及得杨三郎先生家的佳制固不敢说,但亦颇使老饕满意。”

其实说这道菜是杂烩,是没错的。而佛跳墙自开创以来,也是几经改良才有了今天的味道。

最早记载佛跳墙的史料,是1866年出版的《筵款丰馐依样调鼎新录》。“豕羊类”条目下记载,佛跳墙所用食材为:“大肠、肉、萝肉,红汤。”这与今天的食材真是大相径庭。

于是,我猜想佛跳墙源于叫花子的说法,也不无道理。

费孝通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榕城佛跳墙》。文中说佛跳墙这道菜是源于一帮乞丐。乞丐把要来的各种菜混在一起煮。

“有一天,有一位饭铺老板出门,偶然闻到街头有一缕奇香飘来,遁香而发现破瓦罐中剩酒与各种剩菜倒在一起,会有不同凡众的异香。这位老板因此而得启悟,回店以各种原料杂烩于一瓮,配之以酒,创造了佛跳墙。”


最普遍的说法,是福建布政使周莲的故事。

当时福州官钱局的官员,设家宴请福建布政使周莲。这位官员的内眷是位烹饪高手,做了一道“坛烧八宝”。用鸡、鸭、猪肉同入绍兴酒坛内煨制,上桌香气扑鼻。周莲尝后赞不绝口,遂命家厨郑春发依法仿制郑春发研究后,在原菜基础上,又加了海鲜,使菜品更加鲜美可口。

后来,郑春发离开布政使衙门,在福州东街开了一家“三友斋”菜馆,即今天福州“聚春园“的前身。郑春发版的“佛跳墙”是由老母鸡、番鸭、猪脚、鸭肫、猪肚、目鱼干、蛏干、香菇、鹌鹑蛋等食材构成,鱼翅、干贝等昂贵海鲜为点缀。菜名改为”福寿全“。

聚春园自此常有达官贵人、商贾墨客来此聚会。一次一帮文人聚会,席间有此菜。文人轮流赋诗。其中一位诗“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说此菜香味太诱人,连佛都动心越墙而来。自此,这道菜便叫做“佛跳墙”。

这大概是最富有联想性的菜名了。甫一听,真不知是什么。据说老外评出最难懂的中国菜中,排第一的就是佛跳墙。

后来,佛跳墙又经闽菜大师们的不断改良,食材越来越精。特别是荣获全国名厨10佳的强木根大厨,他将食材换成鱼翅、鲍鱼、海参、花胶、干贝、鱼唇、花菇等十几种海鲜,更加鲜美无比。

1984年,接待美国总统里根的国宴,佛跳墙就是当晚的主菜。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华,也品尝了佛跳墙。柬埔寨前国王西哈努克甚至说:“没吃过佛跳墙,就不算吃过中国菜。”

佛跳墙成了最名贵的杂烩。

您若喜欢此文,请点赞与“在看”,让我知道。

上篇推荐:杂烩之美(一):五侯鲭

视频推荐:记忆

跬步之行:23:0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