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2课:认识米,3道难题如何解

 博阳书屋 2022-08-10 发布于浙江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主要学习长度单位,在学完厘米以后,同学们就要认识新的单位——米。米与厘米的区别在于,厘米是用来量比较短的物体,而米则是用来量比较长的物体,厘米用cm表示,米用m表示。

       通过一份练习题,来讲一讲这节课的重点。其中,出现了3道难题,需要重视起来,如果这些难题都顺利解决了,那么这部分内容,就完全消化了。

       第一个难题,是第一大题的第2小题。

       1米等于100厘米,比较抽象,要真正让孩子们明白,就需要找一根1米长的米尺,再用孩子们手中长20厘米的直尺去实际测量一下。

       课堂上可以这样做,在家里家长辅导孩子时,最好也能用这种实际测量的方法,既能让孩子熟练运用尺子,又能让他们具象地理解“1米=100厘米”这个等式。

       只有完全理解了这个等式,才会明白米与厘米的区别。

       接下来,答第二题就比较简单了,围巾、沙发、手套都是生活当中的实物,孩子们比较熟悉,自然也能判断出这些物品究竟是比1米长,还是比1米短。

       通过实际测量以后,一方面是正确使用尺子,一方面是对距离的长短心中有数。

       第三大题中,也出现了一个难题。

       看第3小题,用米作单位的有哪些?题目给出了旗杆、茄子、脚印。孩子们首先要明白的一点,就是长一些的物体,用米作单位。短一些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然后再根据这一点来选择答案。

       第四大题属于一道拓展题。

       数学就要生活化,相信孩子们用软尺量出1米,并不难。但是,要能答出哪些物体在测量时需要用米作单位,就要调动生活储备,仔细想一想了。毕竟只是二年级小同学,在这里家长可以稍微提示一下哦。

       除了米的认识,接下来还要学到线段。

       线段这个概念,等于是在打基础,不容忽视。看第3个难题,上图的第三大题。

       首先孩子们要明白,线段的概念是什么?线段是直的,两点之间的一段距离。弄清概念以后,再来看第三大题,这道题目,需要实际用直尺去测量一下。第2小题给出了3条线段,比较它们之间的长与短,因此在测量的时候,一定要精准,不能出现偏差。这类题目,还是需要经常练一练的。

       相信在解决了以上几个难题后,这部分内容,就能完全学懂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