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土文学】张国丁 || 永远的遗憾

 乡土文学微刊 2022-08-10 发布于甘肃

永远的遗憾

二零零六年是母亲七十三大寿,我们这里每过十二个相生就是本命年,到六十岁就过一次寿辰庆祝。因为我和母亲都是属狗的,也是我的本命年。以前的年代人们的寿命平均就是五十多岁,所以到了七十三岁应该算大寿。无论是三十七还是七十三,本命年或是寿辰,不是生日那天特定的日期,而是直到正月的某一天才举行。

母亲的七十三大寿庆祝仪式定在正月初二,人们常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到了这个年龄人的生理机能已经下降,各种脏器不同程度损伤,病症侵袭上身甚至各类癌肿瘤也随之到来,因此作为儿女们对七十以上的父母寿辰特别重视,说不定这个寿过完下一个能不能过,于是还没到春节就开始计划,到时给母亲穿什么,上几个菜。那个时候通常在自家院里举办,不像现在到什么农家院餐厅或到高档酒店招待亲朋好友那样奢华。正月初二的那天一切准备就绪,亲戚们提着大包小包前来庆贺,母亲的穿戴在姐姐们的特意关照下显得荣光焕发。随着主事大东宣布寿辰开始,堂屋屋檐下几把椅子下铺上了红毯,母亲和几位陪寿的婶婶们一一落座。先是儿女们上前给母亲拜寿磕头,然后儿子儿媳给母亲喂长寿面,体现一种孝顺的意思。再下来侄儿侄女客姑娘女婿拜寿磕头,最后孙辈们磕头后领红包,撒寿桃。整个庆祝场面十分热烈,仪式结束后开席,先上的第一道菜是鸡肉,然后是肘子,依次排骨,鱼类八道菜。酒是甘肃徽县产的“世纪金徽”这个品牌分几个档次,当然价钱也不一样。高档的经济条件不允许,低档的拿不出手毕竟是母亲的大寿有伤脸面,所以我们选了四十多元的档次酒,准备了一腊月,粉刷墙面,打了顶棚,收拾院落。又买菜杀猪宰鸡,请亲戚朋友,主事大东该请谁,还有厨师都连本家族的人也没闲,大家出谋划策,共同努力把母亲的寿辰过得圆圆满满。

然而令我们美中不足的是就连当时的整个场面和过程竟没有留下影像资料。那时的人们大多拿的老旧手机,没有录像功能。即使有数码相机,也不在我们手里。由于那些年家里比较困难,母亲一直患病,我无法脱身出外打工,家里经济时常捉襟见肘,入不出乎。现在想起来竟然如此可悲,竟然没想到请照相馆里的摄影师摄像,哪怕再多出点钱也是值得,哎!人真是一生聪明一时糊涂一时啊!

如今十多年过去了,母亲也已去世,想起母亲在世的日子,她的音容笑貌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她一生和蔼可亲的言谈举止和勤劳能干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但她老人家最后的一次寿辰庆典随着时光的流逝日浙模糊。有时候我到邻家串门看到人家正在电视里播放老人过寿辰的录像,令我尴尬万分,想当时多出点钱请摄像师录像,留下这美好温暖的瞬间该多好啊!

时光任冉,岁月无情。当年那个三十七岁的风华正茂已不复存在,我现在五十又三,儿子也已成家,人就像大海里的潮水一样前浪推后浪。父母养育我们长大,我们又担负起养老送终的光荣使命,当我们进入天命之年的时候,儿女们正在为孙辈们呕心沥血完成一生的业绩努力奋斗!想起我这一生平平淡淡,虽无惊人成就,但也与世无争,我的父母竟然和我何等相似。他们只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如何在日益纷争的年代不求荣华富贵,只希望健健康康。父母给予我难以忘怀的谆谆教诲,给予我无私的关爱,我竟然连他们最后的人生华诞上没有留下幸福的影像资料而惭愧万分,无地自容!

现在家里只有父母的遗像,我会永远地保护遗留下去,只可惜它们是静态的,没有当年那样的爽朗笑声,因此这成为我永久的遗憾,难以释怀!

张国丁,男,甘肃省永登县连城镇丰乐村人,现任村残疾人专职委员,残疾人协会组织机构成员。自2020年开始网络文学写作,先后在本县文旅局【乡韵】栏目平台发表多篇诗文,又在【当代文学荟萃】、【世界作家的文集】【今日作家】【甘肃陇源文学】【中国乡村杂志】等多家网络文学发表百余篇。其中诗歌《我是农民的儿子》和两篇散文已结集出版。

主编:陇上光明

编委:赵富有 毛韶贤 岳海明   赵小军   张素云  合非   刘金      赵鹏

编辑策划:陇上光明   乐道

投稿要求:题材不限,内容积极健康;尊重原

创和首发;作品后面附个人简介。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经平台授权权限即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