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仕强:长相端正、清秀的人,往往智商也比较高

 谢耳朵馆长 2022-08-10 发布于四川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人们常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三国时期的庞统,刘备手下的谋士,据说相貌丑陋,但才智和本领也不差诸葛亮多少,是早年间刘备的智锦囊;还有马云,谁人不知,谁人不晓,白手起家创立腾讯公司,现在没有人不用QQ或者微信,这些都是腾讯公司的产品。
北大韦神,相貌新奇,拿着白馒头+一瓶农夫山泉被拦截采访,不知道的以为是哪里来的人,结果却是数学领域的天才,国家奥数队全满分夺冠的大功臣,曾一天之内解决了六个博士四个月没搞定的大难题……
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都是在教育我们不可以貌取人。
但是从古至今,人们未免不依靠他人相貌来做出一些判断。似乎长得好看就是更容易让大家伙更易于接受这个人,得到更多便利。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曾仕强教授说“长得越端正、越清秀的人,往往智商也会比较高”,这种言论真的对吗?
心理学上有一种效应——光环效应(Halo effect)。
光环效应又被叫做晕轮效应,是指在人际知觉中,人们常常从对方或好或坏的局部印象出发,扩散而得出对方全部好或全部坏的整体印象。
这种爱屋及乌的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就像月晕一样,从一个中心点而逐渐向外扩散成越来越大的光环,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一心理效应为光环效应。
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好”的光环笼罩着,被赋予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坏”的,他就会被“坏”的光环笼罩着,他所有的品质都会被认为是坏的。
晕轮效应的存在,是影响人们的想象力,使人们对事物的本来面目产生模糊感。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动中常常出现晕轮现象,导致客观事物在人的感受中产生不正确的反映。
1972年,心理学家戴恩等人,曾用实验证实了光环效应的存在。
研究者让被试们看了一些人的照片,这些照片是有差别的,分为三个实验组,第一组是看起来没有什么魅力的,第二组是魅力中等的普通人,第三组照片魅力十足、英俊潇洒。
然后,让被试者们评定这些人的特点和特质,而这些需要被试评判的特点原本与有无魅力是完全没有关系的。
但是,评定的结果却显示,那些看起来魅力十足的人得到了非常高的评价,没有什么魅力的人得到了最低的评价。
不仅仅是戴恩做过这个实验,美国心理学家凯利也做过一个类似的实验。
当时凯利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个班级授课。在上课前跟两个班级的学生说,会有一位临时代课的研究生来上课。
他向第一个班级的学生介绍时,使用的词语为:热情、勤奋、务实、果断。而在向另一个班级的学生介绍时,则将“热情”替换成“冷漠”,除此之外其他的形容词不变。
结果,一堂课过后,凯利则发现,第一个班级的学生们已经跟这位研究生热情友好的交流着,而第二个班级的学生却对这位研究生比较冷淡,没有过多的交流,对他敬而远之。
由此可见,第一印象也是影响大家判断人们特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种效应不再是光环效应了,它叫做首因效应,也叫做第一印象效应。
这是指第一次留给他人的印象往往是最鲜明、印象最深刻的、最牢固的、并且是非常难以改观的。所谓“先入为主”就是这样得来的。
实验心理学认为,这是由于外界信息进入大脑时的优先顺序,与大脑的认知加工信息过程相关,最先输入的信息作用最大,最后输入的信息也起较大作用。而首因效应本质上是一种优先效应。
大家切莫不可忽视这个第一印象带来的影响。建议大家在一些重大场合对自己的整体仪容仪表都有所打扮,第一次便给他人留下好印象,会对日后的相处中大有助益。
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由第一印象首因效应给对方带来一个整体的感官评价,在之后的相处过程中,光环效应就开始逐渐发挥作用。
如果这个人长得英俊帅气或者貌美如花,首先第一印象就是给人感觉非常良好,日后相处因为光环效应,则会觉得,此人干什么都能干都厉害,厉害的人往往聪明而又智商高,那么智商则归类在其中。就造成了现在的误解。
人的相貌跟智商确实是没什么太大关系的,那么跟别的因素也全然无关系吗?
其实这倒也未必。你的相貌很可能与你的性格有些许关系。
英国有一项研究表明:脸宽的人一般比脸瘦的人更有主见。
卡门·勒费夫尔解释说:“基因以及激素水平会塑造性格,是由于生物学因素。例如,男性睾丸素水平高的人往往颧骨会更大,性格上也更倾向自主、有主见,甚至有一定的激进性。”
但是英国的那项研究也说明了,此项只适用于男性,对女性倒是没有发现这其中的关联。
在大家平日与人的相处里,建议还是尽量警惕光环效应,因为它很可能会对一个人乃至一件事造成极大的偏差和误解。
不论是在民族歧视偏见领域,肤色决定一个人身份的贵贱、智商的高低。
还是对偶像的盲目崇拜,将偶像视作毫无缺点的神明,甚至做错了什么事也视而不见为其开脱(吴亦凡事件仍有些粉丝为其开脱)。
或者是在师生关系里,老师因为博学明智,见多识广,是学生的榜样,说的话难道完全是正确的、对的?
人无完人,偶尔哪里其实总有不对不正确的地方,但却导致有人不敢质疑老师的错误,反而误导了自己。
虽然这个仿佛是人类的本能或者习惯在造成影响,但是警惕某种本能或者习惯,才能更清晰地明察秋毫、洞察事件的情况。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