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是性格内向的人,越不需要社交 | 心理学解析:内倾型人格

 谢耳朵馆长 2022-08-10 发布于四川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能发现有一些人似乎天生就是个小太阳,他们的性格热情大方,活泼乐观,在与朋友聚会的时候总能展示出活跃的一面,就算与陌生人打交道也能迅速的和对方拉近距离,但有一些人却沉默寡言,与别人沟通起来磕磕绊绊,如果与陌生人相处甚至还会害羞不敢说话。这类人通常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针对这一情况,瑞士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荣格曾提出了人类心理类型,俗称MBTI八型人格。

他把人类的心理模式一共分成了8种类型,但从大的方面来说,这8种类型又可以分成两大类,也就是内倾型人格和外倾型人格,即我们常常说的内向型和外向型人格。而大部分内向的人,都具有内倾型人格。表现为对社交呈现出低需求的状态。在心理学家荣格看来,拥有内倾型特质的人往往对社交的需求程度很低,他们主要是通过自己思考与丰富精神世界来获得自我认同感与精神世界的满足感,由于其内心的情感丰富细腻,且喜欢深入思考,所以这类人在对外的时候常常会表现出比较差的刺激响应和低社交弹性。

但由于现代社会比较推崇外向型人格,所以性格外向的人在与他人打交道的时候往往会展示出更多的优势,而内向型人格由于不擅长与人交际,在社交场所会尤为局促尴尬,所以大众总是认为这是一种存在缺陷的性格。内向型人格的社交能力的确很低,难以在初次见面时就给对方留下亮眼的印象,但这种性格真的有必要更改吗?强迫内向者社交属于高耗能行为。正所谓强扭的瓜不甜,如果让一个内向的人强行融入到集体当中,无论是对于他个人而言还是集体而言,这都是一件不合适且极其痛苦的事情,从内向者的视角来看,社交是一种非常耗能的行为,就算让他适应了频繁的社交活动,内向者依旧会出现强烈的抵触心理。

现代心理学与精神病理学指出,内向性格的人没必要非得拥有外向的特质,因为这类人本身就不需要和其他人拥有过度的交流。越是性格内向的人,越不需要社交。内向型人格的人究竟是如何获得内心满足的呢,答案是自我互动。布鲁默曾在象征性互动论这本书中首次提出了自我互动这一概念,自我互动被认为是自我意识形成和觉醒的过程,它会带来自我认同感的出现。内向性格的人常常通过信息的内向传播来完成自我互动的过程,即便长期不与人打交道,他们依旧可以在内心构建出紧密的社会联系。

从内向者的视角来看,现实中的社交活动是一种无趣又令人厌倦的无意义事项,比起与他人在一起互动,他们更喜欢一个人静静的待着。荣格也认为内向型人格的心理能量主要指向于事物的本质,而非外在的表现,他们更看重内心的感受以及面对事物时所出现的独特幻想。安静的环境对于外向者而言无异于牢笼,但对于内向者来说,这却却是休息与思考的绝佳场所。也许看到这里会有人产生疑问,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呢?绝大多数人认为这与原生家庭息息相关,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在进行了大量的案例筛查后指出,性格外向的程度和遗传与后天环境都有关系,一旦形成了就会稳定下来,不会轻易的改变。

尽管内向和外向都是正常的性格,但由于当前社会表现出了极强的外倾性,所以内向者自然就成为了普罗大众批判和排挤的人群。正是因为内向者承担了太多来自于社会各界的压力,所以很多性格内向的人渴望着改变自我,并且内心极度的痛苦。内向的人不是害怕和人打交道,而是他们根本就不用和人打交道,其内心的满足感并不依赖于社交关系,只要拥有思考的环境就已经足够了。有一个情况不知大家是否了解,内向的人拥有着更加细腻的心思,他们善解人意,并且友谊关系更加稳固,在研究人们更愿意和哪种性格的人交朋友时,一半以上的人都表示更想和内向的人成为朋友。

内向并不是毫无优势,他们在工作中执行力更强,在浮躁的社会中也能始终保持着平和稳定的心态。假如内向的你正在因难以融入集体而倍感苦恼,此时的你一定要放平心态,这件事完全没必要焦虑,对于你而言,最重要的事并非随波逐流,而是不忘初心。- The End -作者 | 汤米编辑 | 不下雨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