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企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A探索者 2022-08-11 发布于浙江

图片

国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不能忽视关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从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落实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出发,指出在固定资产内控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以建立固定资产常态化管理机制,充分保护固定资产,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积极发挥固定资产价值,推动国有企业的长远持续发展。


一、国企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图片

(一)固定资产的控制环境薄弱

1.内部控制意识不强

在国企管理实践过程中,有些的管理者认为固定资产管理并不能直接为企业创造财富,故而未将其纳入日常核心工作;企业的资产主管部门仅将管理工作目标保留在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层面,忽视了对固定资产的预算和存续管理工作;资产使用者只关注固定资产的使用,忽略了同使用固定资产相关的维护、变动。这些现象都会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关键环节的风险识别失灵,风险评估不当,难以保证国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2.基础管理制度缺失

在一些国企中,财务部门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比较关注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资产管理部门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关注点通常保留在采购资产制度层面。而对于固定资产的预算、验收、登记等方面的制度设计存在缺失,这导致内部控制的执行依据不足,仅依据财务核算控制工作无法完全规避有关固定资产的整体风险。

3.岗位设置不科学

国企的资产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工作。但是,很多国企的资产管理部门人员却普遍存在兼职现象。相关部门人员职责界定不清,未有效采取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措施,复核程序形同虚设。另外,一些资产管理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存在对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不熟悉等现象,均会导致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缺陷。

(二)固定资产风险评估缺失

部分国企未开展企业年度风险评估活动,或者开展了年度风险评估活动,但未将固定资产纳入风险识别的关键指标中,这导致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相关风险评估的缺失。有些企业能够虽然能识别出潜在的固定资产风险,但对风险控制点的把握不够准确,评估指标与企业的实际情况偏离,造成风险指标分析结果失去现实指导意义。风险评估活动在内部控制活动中是连接控制基础和控制活动的中间环节,未准确、有效地识别固定资产相关风险点,将增加内部控制活动的盲目性,导致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紊乱。

(三)固定资产控制活动匮乏

一些国企在固定资产管理的流程上存在缺失现象。例如,在采购环节,存在未指定资产管理部门的专人负责购置,未进行详尽的固定资产采购登记,新购置资产未纳入年度资产预算范围内,先采购后补申请单等情形。在验收环节,资产管理部门员工未到验收现场进行实地验收,没有根据资产采购申请单对购置的资产进行质量状况及技术参数的核对,没有建立和及时登记固定资产台账。在领用环节,领用资产人员未在领用登记表中签字,领用资产的信息记录不全,存在资产直接被送到使用地点,而未经过相关部门办理领用手续。在使用环节,资产调拨转移过于随意,未登记资产调拨单就直接转移资产,存在公务私用的现象。在盘点环节,资产定期盘点工作过于形式化,将编制完成账实相符的实物盘点表作为工作目标,未开展资产不定期盘点工作。在处置环节,未履行资产处置手续,没有同财务部门进行沟通导致财务部门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同时更没有妥善处理资产余值。如果以上几个环节的控制活动没有得到较好的实施,将直接减弱控制程序的执行力度,内部控制的效果就会打折扣。

(四)国企内部信息沟通存在障碍

1.数据记录不全面

有的国企对固定资产的登记方法不科学,登记内容也不全面,例如:采购、领用、调拨、处置等信息数据没有在各环节通过固定资产台账或资产管理系统留下痕迹。缺失的数据信息,将增大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风险,资产的完整性和质量得不到可靠保障。

2.信息共享存在短板

资产管理部门同财务部门及使用部门关于固定资产的信息交流较少,未建立统一的沟通渠道和载体,资产管理部门单方面保有资产的采购信息,使用部门单方面掌握资产的使用信息,财务部门单方面掌握资产原值及账面折旧方面的信息。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意识和方法不佳,导致数据信息的时效性较弱,减损固定资产的真实使用价值。

(五)固定资产监督不到位

有的国企未设置风险管理委员会及常设办公室,没有专门的内部控制监督机构。对于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工作,大多依靠财务部门展开,但事实上会计核算工作也应该是被监督的一个环节,财务部门开展的监督工作将无法保证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的科学性。同时,有的内部监督活动流于形式化,虽然设立了内部监督部门,但是,由于部门内部人员紧张、力量薄弱、碍于情面等原因,未发挥出内部监督的实际作用。内部监督工作的缺失将使得资产管理的缺陷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被忽视和隐藏,无法将问题遏制在苗头环节,容易造成较大的不良后果。


二、国企加强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的对策图片

(一)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1.树立内部控制意识

意识决定行为,统一意识才能行动一致。在企业内部树立良好的内控文化,逐步培养企业员工心理认同、行动遵守内控管理理念,就要从企业管理层入手,树立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管理认识,加大关于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的宣传教育,加强员工内控知识学习,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

2.完善内控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是国企管理层的责任之一,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使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最大化是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重要目标之一。企业管理者应高度重视内控制度的建立,严格把握固定资产预算制度,规范采购申请、付款验收、领用登记、调拨转换、储存盘点及报废处置等内控制度,实现对固定资产项目的有效管理。

3.科学配置岗位

国企在资产管理部门中需要强化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避免权职的交叉。根据员工素质和岗位实际要求,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分工,合理分配各个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环节的人员,确保责权利明确。同时,企业应加大对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定期开展职业培训,实现用理论指导实践的目标。

(二)有效确定风险评估指标

国企需要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制定固定资产评估工作细则,定期和不定期开展评估活动。为了确保评估活动的有效性,国企管理层应从各部门抽取业务骨干成立风险评估小组,由评估小组综合企业实际情况,讨论预测风险来源,制定风险评估计划,确定风险关键指标,落实风险评估活动。同时,风险评估小组还应做好风险评估活动的复盘工作,总结企业风险防范的经验教训,对以后的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开展提供宝贵经验。

(三)规范内控管理流程

国企需要对固定资产管理内容细化,对固定资产购置、使用、报废等环节进行全面的系统管理。在固定资产采购环节,指定部门内部固定资产管理专员,负责本部门的固定资产采购申报工作,在年度采购预算范围内,按需求确定采购数量,并做好采购登记工作。在验收环节,资产管理部门人员要进行实物清点,查验资产技术参数,确保入库资产数量及质量同目标采购一致,并制作固定资产卡片,逐一进行入库登记,编制固定资产台账。在领用环节,落实领用人员在领用登记表中签字确认,完整保留资产领用信息。在使用环节,严格把握资产领用单中谁签字谁使用,资产转移归属人时必须填报调拨单并在资产管理部门处登记,将固定资产的归属问题落实到部门和员工处,避免出现责任推诿的现象。在盘点环节,资产管理部门、风险评估小组和财务部门成立固定资产盘点小组,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固定资产盘点工作,对于盘盈和盘亏的固定资产坚决查清。在处置环节,要严格履行资产处置手续,资产处置前资产管理部门同财务部门进行沟通,属于“三重一大”项目的,严格按照“三重一大”的流程开展处置工作,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四)形成企业内部双向沟通机制

1.强化信息传递机制

国企需强化固定资产台账管理,规范台账格式,丰富信息要素,通过台账系统传递固定资产信息。建立固定资产信息变更登记制度,出现固定资产变更存放地点、使用人、维修更新、标签遗失、报废处置等情况,及时在固定资产台账中更新信息。有条件的国有企业可以借助现代信息化技术,制作资产二维码,动态跟踪固定资产状况,实现固定资产的全流程管理。

2.加强资产信息共享

国企的固定资产采购人员、资产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及资产使用人定期开展资产对账工作,保证固定资产台账与固定资产清单的一致率,提高账实相符度。同时,借助ERP系统,强化沟通效率,实现双向沟通模式,保证信息反馈和传递渠道的畅通,提高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的水平。

(五)加强固定资产内部监督力度

独立的内部监督是确保内部控制工作高效落地的基础保障,也是检验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质量的试金石,国企的管理层应该高度重视内部监督工作的开展。国有企业可以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或者内部审计部门,审查各类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和安全,检验资产管理各环节是否规范,评价有关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管理是否得到有效执行。为了提高内部监督的执行力度,可以将内部监督纳入企业员工绩效考核,保证责权利相一致,以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确保内部监督工作的有效执行。


结语图片

国企需要充分发挥外部审计的有效性,同事务所沟通其关于固定资产盘点、固定资产折旧测算等审计意见,从外部监督的入手多方位的综合优化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