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西湖群山——南高峰

 hwltk 2022-08-11 发布于浙江
南高、北高两峰相去十余里,中间层恋叠嶂,蜿蜒盘结,列峙争雄,而两峰独以高名,为会城之巨镇。山势既峻,能兴云雨,故其上多奇云。山峰高出云表,时露双尖,望之如插,宋人称“两峰插云”,为十景之一。康熙三十八年,圣祖仁皇帝临幸西湖,御题十景,改“两峰”为“双峰”,构亭于行春桥之侧,适当两峰正中,崇奉奎章,并恭摹勒石,建御书碑亭于后,缭以周垣,丹革翬飞,与双峰对峙。每春秋佳日,凭栏四望,俨如天门双阙,拔地撑霄,祥云靉靆,随风卷舒。 ——《西湖志》

南宋时,南高峰、北高峰峰顶各有塔一座,每逢云雾低横之日,自西湖西望,群峰隐晦而塔尖分明,因此得“两峰插云”景名。

明 宋懋晋《西湖胜迹图》两峰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皇帝南巡杭州,御题景名,改“两峰”为“双峰”,并在洪春桥旁建御碑亭,后被毁。

南宋·叶肖岩《西湖十景图》两峰插云

现位于洪春桥的御碑亭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原址北移后恢复的,而最佳的观赏位置却不在这里,据说花圃内的仰云楼内可较好的欣赏“双峰插云”景象。

双峰位置关系
南宋 李嵩 《西湖图》

南宋李嵩这张西湖图可以清晰的看到四座塔,近处雷峰和保俶,远处若隐的南高和北高峰塔。然,现在双塔不存,“双峰插云”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组不完整的景观,现今北高峰借助山脚的灵隐寺及山上的财神庙仍旧人声鼎沸,而与之相对的南高峰却堙灭在一片静寂之中,基本没有游客,更多的则是一些登山爱好者会上南高峰。

曲院风荷看北高峰

南高峰位于西湖区翁家山,海拔257米,山体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加上两侧山麓的断层,岩溶地貌十分的突出,所以在山麓有千人洞、无门洞、烟霞洞、水乐洞、石屋洞等众多大小不一、各式池洞,后来更是由此衍生出了石造像、摩崖石刻等各种人文景观,这些内容十分丰富,有空可另外开贴详说。

造像、摩崖石刻

抛开池洞之外,最开始对南高峰的好奇已经忘记从哪看到的南高峰上有个“血园”,名字一看就很惊悚是不是,可爬了几次除了茶山还是茶山,最后查了些文史资料才知道所谓的“血园”,其实是国民革命军北伐东征阵亡将士的陵园,所以也就放弃寻找了。前几年, 杭州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墓园进行了考古,墓园地面建筑虽已毁弃,但地下建筑规制完好,从老照片可以看出血园规模还不小,后来墓园也得以重新修复。

南高峰 血园 来源《杭州文史》
修复后的将士墓 来源《杭州文史》

南高峰上现在还恢复有一处古迹,留余山居,原名“留馀山居”,据《湖山便览》记载,“在南高峰北麓,由六通寺循仄径而上,灌木丛中,奇石林立,不可名状”。

南高峰北麓

绍兴人淘骥,在此清理山石,掘得一泉,泉从石壁上飞流而下,洒落在山崖上,发出琴瑟般声音,其见此美景,便结庐而居,并建造了亭台楼阁,据说有白云窝、望湖阁、听泉亭等,成为远近闻名的一方圣地,清朝乾隆南巡圣驾至此,并题“留馀山居”匾额,可惜后来留余山居全部不存。

《南巡盛典》插图 留馀山居
南高峰北麓

2004年西湖综保工程中,在通往南高峰的山道边恢复建造了一部分留馀山居建筑,只是已没有什么古意。

恢复后的留馀山居 来源:网络

而作为800多年前南宋临安城制高点的“双峰插云”之南高峰又有着怎样的风景呢?

明 奇民 《西湖十景图》两峰插云

综合《咸淳临安志》《武林旧事》《西湖寻梦》等书记载,南高峰塔始建于后晋天福年间(936-944年),即五代吴越国中期,共七级,高十丈(约33米),初建时有塔院(荣国寺),后经三次维修:第一次是宋太宗至道二年(996年),由民朱氏泉出资;第二次是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僧人修懿主持重修;最后一次是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僧人义圆主持对其进行重建。元至清,南高峰塔有在元末及明万历年间遭受两次较大毁坏的记载,到明末仅存三级,清至民国尚存一级,残高约6米, 到上世纪50年代,南高峰塔倾圮殆尽。

御碑亭 民国老照片
南高峰塔 民国老照片

2017年,杭州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南高峰塔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发掘面积1000多平方米,发现遗迹有南高峰塔塔基、道路、塔院(荣国寺)建筑基址及发现建筑构件、塑像、瓷器等90余件 ,明确了南高峰塔及塔院建筑基址的平面布局、形制结构。

遗址鸟瞰 来源:南高峰塔考古纪事

根据考古发现遗址内建筑分为两个时期:主要为五代时期建的塔基、宋代重修的道路、塔院建筑基址等;第二个为明清以后建筑遗迹,主要有清以后修筑的建筑屋址、院墙等遗迹。

遗址平面分布图 来源:南高峰塔考古纪事

南高峰塔塔基利用自然山岩,经过平整、填筑而成,平面呈六角形,对径长约10多米,单边长约5米多,可见南高峰塔比六和塔、雷峰塔小,比保俶塔要大。

塔基 来源:南高峰塔考古纪事

此外,还出土少量瓦当、滴水、塔砖等建筑构件。

滴水
瓦当
塔砖

考古人员根据出土遗迹、文物的特征,确认了南高峰塔的准确位置及南高峰塔,前塔后院的整体空间格局,塔院称荣国寺,同为后晋天福年间建。

塔院基址 来源:南高峰塔考古纪事

现如今的南高峰虽不见古塔插云,也听不见古寺梵音,但山上景色依然美丽,山顶建有一亭,名曰:骋望亭,得名于田汝成的《荣国寺》诗句:“飞塔中天起,清秋骋望来。” “骋望”两字放在现在,由于亭子高度不够外加四面高树遮挡,只能在缝隙间俯视东面西湖、南面钱塘江了。

骋望亭
西面观景台
茶园
远处的贵人阁

上南高峰的路非常多,每条各有特色,一般走烟霞洞,或六通宾馆,或茶博,而从翁家山村上也是很不错的选择,一路上都是茶园,坡度小上山难度低,从三台山过三台阁再到南高峰也可,就是坡度有点陡。

翁家山茶园
上三台阁

未来的南高峰,杭州ZF为了弥补西湖十景不完整的缺憾,2018年向社会发布了双峰插云景观恢复工程方案最后入选的三个方案,居然还有方案要在南高峰上建造自动扶梯,雷峰塔电梯还不够?

至于好与坏,都等着看看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