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哮喘验案一则

 中医知识圈 2022-08-11 发布于山东


患者姓名:蒲某   性别:男         年龄:67岁

就诊日期:2018年3月6日初诊

主诉:反复气喘5年余。

现病史:患者于5年前开始出现气喘,接触刺激性气体后加重,2年前患者自觉症状加重,至萧山某医院就诊,诊断为哮喘,治疗予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250μg/吸,每日2次,以及孟鲁司特钠1片,每晚1次。经规律用药后,症状缓解。近日不慎受凉,出现干咳,气喘明显,胃纳、二便尚可,舌淡润、苔薄白,脉数有力。

过敏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辅助检查:2017年3月10日肺功能:舒张前为重度阻塞为主的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量轻度减少;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西医诊断: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

中医诊断:喘证。

辨证:痰气交阻。

治法:清肺化痰,纳气平喘。

处方:止嗽散加减。

苏子12g     前胡9g     枇杷叶9g     苦杏仁9g

广藿香9g     白芷9g     地肤子9g     射干6g

六神曲6g     蝉衣6g     桔梗6g 苏叶10g

炙百部10g   款冬花10g  浙贝15g     鱼腥草15g

煅龙骨先煎15g 煅牡蛎先煎15g

加水1500ml,煎取600ml,分3次服,1日1剂,共7剂。

2018年3月17日二诊:气喘症状明显好转,自觉喉间仍有痰阻,上方去炙百部,加炙紫菀9g,鲜芦根60g,败酱草30g。

苏子12g     前胡9g      枇杷叶9g 苦杏仁9g

广藿香9g     白芷9g      地肤子9g 射干6g

六神曲6g     蝉衣6g      桔梗6g        苏叶10g

炙紫菀9g     炙冬花10g  浙贝15g 鱼腥草15g

肺形草15g 煅龙骨先煎15g 煅牡蛎先煎15g 鲜芦根60g

败酱草30g

加水1500ml,煎取600ml,分3次服,1日1剂,共7剂。

2018年3月24日三诊:症状好转,上方加炒竹茹9g,巩固治疗。

苏子12g     前胡9g       枇杷叶9g 苦杏仁9g

广藿香9g     白芷9g       地肤子9g 射干6g

六神曲6g     蝉衣6g       桔梗6g 苏叶10g

炙紫菀9g     炙冬花10g  浙贝15g 鱼腥草15g

肺形草15g    煅龙骨先煎15g 煅牡蛎先煎15g 鲜芦根60g

败酱草30g    炒竹茹9g

加水1500ml,煎取600ml,分3次服,1日1剂,共7剂。

图片
图片

按语

图片

《证治准绳》提到“肺虚则少气而喘”。该患者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年幼即发哮喘,久病肺虚,气阴亏耗,气失所主,则短气喘促。日久肺肾两虚,《金匮要略》云:“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因此该患者兼具“哮喘”和“肺胀”之表现。针对肺肾两脏虚损,已生痰湿,平缓攻补。


方中重用前胡、射干、苏子、苦杏仁等敛降肺气之品。朱丹溪认为“哮喘必用薄滋味,专主于痰”,“伏痰”乃哮喘之主要病理因素,因此,也佐以浙贝、鱼腥草等化痰止咳之药。而舌淡润、苔薄白,此为阴痰,龙骨牡蛎合用,能摄纳散越之阳气,能戢敛簸摇之阴气,主调和阴阳;哮喘好发于春季,因此方中同时侧重祛风,用苦寒降泄的地肤子,祛风止痒;广藿香、苏叶、白芷三药,上经阳明,疏风通窍;蝉衣甘寒清热,质轻上浮,与桔梗合用,疏散肺经风热以宣肺利咽;神曲健脾助运。


发时治肺,治标为先,兼顾其本,辨痰为要,需分寒热虚实。急性发作多因久病肺虚复感外邪。肺为贮痰之器,内有痰饮,易为外邪引动,痰气相搏,阻遏气道,内外相引,致使咳喘加重。治疗原则以治肺、治标为先,目的是缓解急性期症状。


急性期以邪实为主或者仍为本虚标实,故不尽攻邪,单纯治标收效欠佳,须兼顾其本。风为六淫之首,其性轻扬,易袭于肺,而本病患者肺气素虚,肌腠疏松,最易受邪。风邪常与寒、热等邪相合犯肺,在急性发病前常表现为恶寒、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等风寒感冒的证候,此时治从疏风宣肺。





罗玲,主任中医师,重庆市名中医,全国第五批、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38年,专长于肺系疾病、心系疾病、肿瘤及内科杂症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