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糖食品”有利于健康吗?中医是这么看的

 牛妈古法育儿 2022-08-11 发布于北京

现在去超市,我们会发现货架上到处都有打出“无糖”字样的食品,无糖饮料、无糖酸奶、无糖面部、无糖点心、无糖奶茶、无糖饼干……,因为无糖,所以不用担心摄入糖分过多所产生的肥胖、高血糖、高血脂等健康问题,所以广受青睐。

现在的人控糖意识提升是好事,但是“无糖”食品真的有利于健康吗?

01

首先,先要厘清一个概念,无糖食品并非真的无糖。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食品中的糖含量少于0.5g/100g(固体)或100mL(液体),即可标注为无糖食品。

可见从规定的标准上来看,标注无糖的食品是可以添加少量糖的。

广州日报37℃测评小组于2020年曾随机从便利店里买了11款处常见的无糖饮品,送到广州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进行化验,检测每款饮品的总糖含量。

检查报告显示,所有的样品总糖量都不是0!,其中有一款汽水的总糖含量最高,为0.31 g/100mL,其余10个样品的总糖含量均为小于0.24 g/100mL。

02

虽然不是无糖,但糖含量已经很少了,按理来说,甜度应该也很小,但大家发现没有,绝大部分标注无糖的食品,甜度都不会减少,甚至会增加。这是为什么呢?

产生甜味的不仅有糖,还有很多其它的物质,这些能产生甜味而又不属于糖类的物质,就被称为“代糖”,也就是甜味剂。这些打着无糖旗号的食物,绝大部分都会添加代糖,否则口感就一言难尽了,自然也不会让更多消费者买单。

据我所知,目前市面只有一款酸奶是彻彻底底不添加任何有甜味物质的,糖、代糖都没有,可能连奶制品自带的乳糖都很少,那个味道除了酸一点,就什么都没了,很难引起人的食欲,吃两口就不想吃了。

所以食品生产商想要有销量,又想迎合大众的健康需求,势必要使用代糖。

常见的代糖有三大类:

糖醇:是糖发酵或氢化后提取得到的,如木糖醇、赤藓糖醇、麦芽糖醇、山梨糖醇等;

天然糖甙类:是从天然植物里萃取出来的甙类化合物,,如甜菊糖苷、罗汉果苷等;

人工甜味剂:是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具有甜味的有机化合物,如糖精钠、阿斯巴甜、三氯蔗糖、安赛蜜、甜蜜素等;

03

那代糖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呢?

即便代糖被各国政府批准使用,但对于它对健康的影响,很长时间以来,西医界都是争论不休的。

因为代糖不是糖,因此它也不会像糖一样进入身体,引起胰岛素的波动,所以一些血糖有问题的人,包括糖尿病患者会被推荐可以吃含代糖的食品。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经过大量研究,得出结论:在适量摄入的前提下无糖饮料的摄入不会带来安全风险,每日40mg/KG的摄入水平非常安全。

而一项发表于《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的报告对66118 名受试者进行长达 14 年的研究调查后显示,长期摄入含有人工代糖的饮料更易诱发肥胖。

还有一些研究发现,摄入甜味剂会破坏胃肠道中的有益菌群,比如澳洲一项研究证明,人体连续两周、每天摄入相当于1.2升代糖饮料的甜味剂后,肠道菌群中对人体有益的双岐杆菌、乳酸菌和拟杆菌种群的水平明显下降,多达11种致病菌的数量发生了上升,甚至出现了新的致病菌。

2014 年《Nature》发表的一个研究发现,无热量的人工甜味剂,会造成小鼠肠道菌群组成及功能的改变。

而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在《Gut Microbes》发表了《Maternal sucralose intake alters gut microbiota of offspring and exacerbates hepatic steatosis in adulthood》一文中表明,过量的三氯蔗糖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

对于这些实验,我们只是参考就可以了,毕竟人工提取出来的物质,不经过好几代人的亲身验证,光凭实验是很难得出什么可靠结论的。

而我们更应该从中医的角度对这件事进行判断,毕竟中医已经是传承了几千年了。

04

西医看到的是糖和代糖这种物质,它就得研究这个物质,但中医看的却是“味”,只要有甜味的东西,我不管你是糖还是代糖,是天然的还是人工的,都属于“甘”。比如甜叶菊、罗汉果,虽然从提取出的物质来看不属于糖,但它们的味,就是甘。

甘味入脾,甘淡之味可以养脾,但如果甘味太过,就是一种偏性了,反而会对身体有害。

所以这个西医争论不休的问题,拿到中医这儿就很简单了,我管你糖还是代糖呢,只要是淡淡的甜味就能养人,甜味一旦过了,那就属于“肥甘厚味”了,是会伤人,增加痰湿,伤肾……。

比如麦芽糖,虽然是糖,但味道属于那种甘淡之味,那就是养脾的。还有甜度只有蔗糖十分之一甚至更低的菊粉,它是来源于植物的一种储备性多糖,不仅对肠道健康非常有益,还能有效控制血糖,无论血糖过高还是过低,都会帮助血糖回归正常值。代糖里也要甜味比较低的,如赤藓糖醇的甜度只有蔗糖的60%-70%,这种糖醇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而且由于它大部分都不会被人体吸收,不会引起血糖的波动,只要不过量食用,安全性还是比较高的。

不仅甜味如此,酸、苦、辣、咸都一样,淡淡的能养人,味道一旦过重,就会伤人。因此中医向来强调饮食一定要“清淡”。

05

但是对于很多现代人,“清淡”饮食简直要了命,食之无味,生活还有什么乐趣可言呢?怎么才能健康与快乐兼得呢?

当一个人脾胃变好,口味自然就会变淡,更能享受清淡饮食带来的快乐,对厚重的味道自然就会生出排斥。

可见清淡之味能养人,而健康的人又能更加享受清淡之味,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而过重的味道会伤人,身体偏性大的人又能容易沉迷于重口味,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想要进入良性循环,无论从清淡饮食开始,还是从养脾胃开始,还是两者兼顾,都是可以的,只要进入了这个好的循环,就会越吃越快乐,越吃越健康!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传统文化上取取经。谁说只有肥宅快乐水才能带来快乐?要知道很多人开始喜欢喝清茶以后,就再也不喜欢喝饮料了,因为当我们提升了快乐的品味后,自然就不再喜欢低层次的快乐了。就好比当我们能欣赏经典歌曲后,自然就不会再喜欢听那些口水歌了。

高层次的快乐,都是清淡的,因为它们更多的是养神,而不是只养七窍。像传统文化中提倡的弹琴、下棋、书法、画画、焚香、插花、品茶等等,都是很清雅的活动,却能给人带来高层次的快乐,颐养心神。我们现代人如果能喜欢上这类的活动,就不会再沉迷于糖类带来的快感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