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训宝典之一百零三:陈栎家训《与子勋书》

 ptzhangyh 2022-08-11 发布于福建

陈栎,字寿翁、徽之,休宁(今安徽休宁)人。生于南宋理宗淳祐十二年,卒于元惠宗元统二年,年八十三岁。宋亡,隐居著书。由于和朱熹的家乡相距不远,朱子理学风气浓厚,陈栎因此非常崇尚朱熹的学问,除在六十三岁高龄参加科举考中未赴任外,大多数时间都在私塾教书。晚号东阜老人,世称定宇先生。

《与子勋》是一封写给离家到外地任教的儿子陈勋的一封信。

文章图片1

陈栎家训《与子勋书》:

我本未欲遣汝出,偶遇机会,故如此。汝须是自卓立、自争气、自求长进、自做取成人,不可如前日悠悠见笑于人。今幸遇亲家执敬老师,重厚典刑,可以亲炙取法。姊夫子静先生博淹修洁,可以资问请益。好文字、好说话,随手录取,归日要观。仲文非特益友,实足为汝师,渠之言一一谨守之,不可一毫违之。按渠之言而力行之,永永无失。

今受人子弟之托,须是且以教人为急,自己事且放缓。然教人读书,即是我读;教人做文字,即是如我自做;教人解书,即是我自解;教人熟而记得,即是我自熟自记得。教人便是自学,如此力行,不特人有长进,我亦自有长进。又,教人谈书,今虽不必与人尽解,然我却不可不自晓得。须是每日随人所上之书,逐段自检,看解得晓得,不可徒读其句读而不晓其道理,如和尚念经也。

每日早起晏眠,除登厕外莫妄出一步,不可与人闲说一句惹是非。待学生必正色端庄,如此,决不遭侮。夏楚人家多不乐此,不宜施。须是勤而有常,谨审而不敢轻易。能守得“勤”与“谨”二字,万万无失。言语要简而当、从容而分明,最不要夸张妄诞。学生事业与主人商量,各人具一日程而日日谨守之。

译文:

我本来没有打算让你出外,偶然遇到机会,所以这样安排。你必须要自己独立、自己争气、自己求取进步、自己努力成人,不能像以前无所事事总是被人笑话。现在幸亏遇到亲家吴执敬老师,持重敦厚堪为榜样,可以受到熏陶学习。姐夫子静先生学问广博为人高尚,可以咨询求教。好文章、好话语,随手纪录,每天回来要看。吴仲文并非只是朋友,也足以成为你的老师,他的话要一一遵守,不能丝毫违背。按他的话努力去做,永远不会犯错。

现在接受别人托付弟子给你,必须以培养孩子为重,自己的事情放缓。然而教别人读书,也是自己读书;教别人写文章,就如同自己去写;教别人明白书中的道理,就是让自己明白;教别人熟读背诵,也是让自己熟读背会。教别人就是自己学习。这样努力去做,不光别人有进步,自己也有进步。再一个,教别人谈论书中的道理,现在虽然不必要解说详细,但自己却不能不完全懂得。必须每天随着教的内容逐段自我检查,看能不能解说清楚,不能只教文句却不懂得其中的道理,如同和尚念经。

每天早起晚睡,除了去厕所买药随便出门一步,不要和人说闲话招惹是非,对待学生必须严肃端庄,这样,才不会受欺辱。戒尺当地人家大多不用,就不宜施行。一定要勤奋能坚持,谨慎却不随意。能守住“勤”和“谨”两个字,万无一失。说话要简明得当,从容清楚,切忌夸张虚妄。学生的学习计划和主人商量,双方各执一份日程安排每天遵守。

陈栎身处南宋和蒙元交替的战乱时期,读书人基本上没有了参加科举的机会,而只能教书种田为生,陈栎的儿子陈勋也是如此。陈勋是陈栎次子,出生时陈栎已经三十三岁,推算陈栎给陈勋写这封信时应当在六十岁左右。在信中,陈栎首先嘱咐儿子要能自立,要争气,要上进成人,不能像以往那样悠闲自在无所事事而招致别人取笑。同时要向亲家翁、姐夫和朋友学习,不但要请教学问,更要学习如何做人。关于儿子的教学工作,陈栎让儿子不仅把这次教书当成给别人教,更要当作自己提高的一个机会,“教人便是自学。如此力行,不特人有长进,我亦自有长进”,遵循了古人“教学相长”的原则。最后叮嘱儿子谨守“勤谨”两个字才能有所成就。通篇既有对孩子的要求,也有期望,更有方法,舐犊之情跃然纸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