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代影帝宠妻30年,却自曝“关系冷淡”,背后真相曝光:婚姻真的能保鲜吗?

 张德芬空间 2022-08-11 发布于北京

本期主播丨杨枪枪网上流传一句话,“如果你不相信爱情了,就读一读张家辉与关咏荷的故事”。初见时,一个是初出茅庐的穷小子,一个是光芒万丈的一线女星。情不知所起,而一往情深。据说,一起拍《龙在江湖》的时候,张家辉因为被打,躲在角落里哭泣。关咏荷看见了,温柔地递上一张纸巾。那一刻,他觉得关咏荷就是从天而降的女神。因为剧组里很少人拿正眼看他,更别说关心他。从那时起,张家辉不由自主地默默关注她,给她买咖啡。很久以后才鼓足勇气邀请关咏荷吃饭,没想到她竟然答应了。自然而然地,他们在一起了,再也没有分开过。

在充满诱惑的娱乐圈,充斥着始乱终弃的故事,这样坚定而持久的相知相守堪比奇迹。是什么让他们的感情历久弥新呢?

好的感情,拉得开又扯不断在娱记的镜头下,关咏荷和张家辉出街总是十指相扣,恩爱有加。可实际上,他们的关系远比我们想象得要“冷淡”得多。在《鲁豫有约一日行》中,张家辉透露,关咏荷大部分时间都不怎么理他,不会追问他很多事情,不会絮絮叨叨地分享生活状况以及各种人事关系。也没有对他呵护备至,更不会干扰他的兴趣和个性。张家辉因为拍戏,常年不在家,她就一个人安安静静在家带孩子。不会因为老公不在家就心生不满或苦闷不安,相反她很享受这样的生活节奏。张家辉回到家,东西找不到了,问关咏荷,她也总是很直接回答:“不知道,自己找啊。”可相处模式的“冷淡”并不曾让他们觉得疏远,反而都觉得很舒服。

张家辉在采访中说:“正是因为她对我这样的态度,尽管事业起起落落,回到家总是觉得很平静。”有一段时间,张家辉因为压力太大抑郁了。将他治愈的正是关咏荷的淡然。这份淡然,不是冷漠,而是海灵格所说的“我允许一切如其所是”。可是,当对方真有需要的时候,又总是可以为彼此兜底。前段时间,关咏荷弟弟意外去世了,张家辉一直陪伴左右开解。陪伴很容易,但是有效陪伴就很考验两个人的亲密度了。陷入悲伤的人,只有从另一个人那里得到十足的确认才有勇气对抗生命的无常。对关咏荷而言,张家辉就是那个人。一如她一直以来支持他那样。他自卑退缩的时候,她坚守在原地。他迷茫失措的时候,她总是告诉他“你可以的”。当然,最浪漫的事还是执手近30年,两个人都从未传过绯闻。他们早就活成了坚不可分的共同体。这样拉得开,又扯不断的关系,或许是对成熟爱情最好的定义。用心理学的话来说,这种亲密关系也叫有边界感的关系。它基于一种基本的认知,我爱你,但是我依然是我,你依然是你,我们也是我们。一如舒婷所言:“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婚姻经营,

是在独立和亲密间找到平衡

为什么关咏荷和张家辉能够形成这样独立又亲密的关系呢?很大原因在于,他们对关系的态度高度一致。决定一段关系距离的从不是外界的条条框框,而是我们下意识里对关系的期许。比如说,一个极度缺爱的人,可能过于抓取,不由自主以爱之名控制对方。一个带着许多创伤的人,可能极度防御,很难对人敞开心扉。而一个很有边界感的人,则能够拥有一段有边界感的亲密关系,既能好好爱对方,也能好好爱自己。

关咏荷和张家辉便是如此。外界质疑他们不般配时,关咏荷却说:“我们两个都不喜欢拉关系,都是埋头做事,抬起头来谁都不认识,在这个圈子里其实是异类。”同频相吸,如是而已,无关他人。她也经常鼓励张家辉:“以你为人处事专注的性格,你现在无名无利无钱,不代表将来也没有。”她的无条件接纳,让最初自卑且不确定的张家辉下定决心成为更好的自己,一生永相随。在这段关系的前半段,她是绝对的领航员,用接纳和鼓励为帆,引领着张家辉那艘船朝着预期的方向挺进。事实证明,她很了解自己,也很了解张家辉。张家辉结婚后,专注于工作,终于在2009年凭借《证人》一跃成为影帝。更为重要的是,他一直不混圈子,与男明星保持距离,更不跟任何女星扯上关系。杨紫曾在采访中说,合作《沉默的证人》后,曾问张家辉要电话,却遭到拒绝。他知道外界的诱惑太大,让自己不受影响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他有边界感的选择也给了关咏荷满满的安全感。原本并不打算当家庭主妇的关咏荷,毅然决然在事业巅峰隐退,专注于相夫教子。张家辉把妻子的选择看在眼里。在被封影帝时,他当着所有人的面感谢关咏荷替他照顾好家庭,让他可以心无旁骛追逐自己的事业。那一刻,关咏荷在台下泣不成声,直言比结婚时更幸福。

在他们关系的后半段,张家辉似乎变成了那个领航员。用独善其身和感恩之心保护着这艘婚姻的船不被风浪打翻。很多时候,在经营亲密关系时,我们容易过度用力。总觉得一旦从一个人变成两个人,自我的空间和对方的空间都需要被牺牲或者压缩,两人保持亲密无间才是正常。殊不知,这种“亲密无间”也可能演变成控制、过度依赖、拯救和讨好。正如德芬老师所说:越是亲密的人,我们越需要给予对方私人的空间。只有建立了好的界限感,在婚姻中寻得亲密和疏离的平衡,这段关系才会走向长久、健康和幸福。

如何把握亲密关系的边界?结过婚的人都知道,保持边界感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太难。原因有二。有一些人,一旦进入亲密关系里,就会不自觉地退行,回到童年早期,甚至婴幼儿状态。也就是变得不那么讲道理,比较情绪化,容易分不清楚你和我。所以,很多人结完婚就发现“他怎么那么幼稚”“她怎么那么不可理喻”……有些人则受过太多伤,变得爱无能,很难跟人建立深度链接。对她们而言,关系只有无尽的算计和逢场作戏,没有真心可言。也就是说,从本质上来讲,关系缺乏边界感往往是因为自我不够强大,所以变得要么过于粘人,要么过于防御。不幸的是,过于粘人会让伴侣不堪重负,过于防御会让关系渐行渐远。

想让关系走向亲密却不会窒息、疏离又不会冷漠的状态,我们需要明确下面3点。首先, 明确彼此对关系的期待。对关系的期待,决定了关系的上线。如果一个人觉得婚姻就是搭伙过日子,平平淡淡才是真,一个人觉得婚姻是携手闯天涯,轰轰烈烈才值得。也许能过下去,但满意度不会很高。所以,无论是新婚还是结婚已久,时不时聊一聊

“你对婚姻的期待是什么?”

“你期待的伴侣是怎样的?”

“你对我最满意的是什么“

“你对我最不满意的是什么?”

开诚布公地聊,能够让我们及时调整方向,朝着同一个目的地前进。试想一下,若张家辉结婚后才发现自己原来喜欢很“粘腻”的关系,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所幸,他们都是彼此正好需要的那类人,所以一切才刚刚好。其次,学会区分需求和要求。需求是串起一段关系的主线。所谓需求,是自己真正的需要。而很多要求,则可能是创伤性需求,也就是它是情绪化的,会激起双方的矛盾。举例来说,你要求伴侣每天陪自己聊天一小时,做不到就判定对方不走心。能聊到一块自然是好的,但是偶尔做不到就胡思乱想就会伤害关系。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我们需要允许,对方是你的爱人,更是ta自己。所以,当我们在关系里变得患得患失的时候,问一问自己:

我真正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ta的行为与这件事情直接挂钩吗?

对于他的这种行为,除了我以为的原因外,还有没有其他解释?(有疑惑,就去聊)

最后,敢于坚持自己的立场,并允许对方保留自己的立场。立场是关系的底线。亲密关系中边界的界定,关乎两个问题。一是,我的底线在哪,他的底线在哪。二是,我要不要为了他调整自己的底线,该不该要求他为了我调整他的底线。很多人说,要想关系好,就要懂得妥协。可是一味妥协又往往并不一定能得偿所愿,反而让对方得寸进尺。该如此选择呢?答案很简单。一切以关系为导向。底线是为了自我保护,更是为了保护关系。如果适当妥协能够收获自己理想的关系状态,妥协是值得的。如果妥协让你不舒服,且只能让一方满意,那就需要斟酌。最重要的是,要尊重自己的本心。两个人在一起,该保持怎样的距离,该付出多少,又该有多少保留,答案不在别人的故事里,不在于世俗的标准里,只在于你心里。红尘纷纷扰扰,不忘时时叩问初心,愿我们都能与对的人相逢,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策划 | 鱼甜编辑 | 六记

主播 | 杨枪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