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投机取巧”,研发质量管理的大忌

 卓琦质量 2022-08-11 发布于上海


医疗行业是一个高度法制化的产业,必须遵循法规的严肃性。这个法制特性,亦给予合规企业一定的权限和利润空间。正确理解赋予的权限和应当承担的责任,有助于企业找准自身的定位、有助于企业正视产品的质量缺陷和优势、有助于企业随机应变的应对日常工作中的困难。

本期将从“正确对待研发过程中的两个误区”、“把握度、早参与;可以随机应变,不能投机取巧”聊聊研发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聚焦于法规的科学合理性、分析一些投机取巧行为。

正确对待研发过程中的两个误区
误区一

研发的目的,是拿证。公司觉得拿证的时间太长,投入过多而万一拿不到证太亏。总是觉得拿到证后,有时间考虑上市后的及时供货和质量。

误区二

质量的规矩,会影响研发的进展。质量和体系的要求、因为要写记录等要求,容易使质量成为研发进度缓慢的借口。

经历过注册现场核查、体系考核的人,都明白检查老师的标准和方法。从这些方法中,体会研发的平常质量管理工作,这些都是要不得的投机取巧行为:

01
封闭信息

前期设计时,不想让质量参与;前期相关信息,也不与质量共享。到了阶段性讨论、内审前,将文件一股脑交给质量;甚至最后补记录、方案、汇总时,靠翻邮件、查微信聊天记录、找采购等部门帮你弄、回忆这个在哪那个在哪。

体系规定的流程,一样都不能少,等到最后来补、不如前期老实准备。

02
逃避风险

要知道越是担心的事、最后越是会出现。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漏洞、产品的设计缺陷、产品的质量安全风险,这三项一样都不能少,一定要在研发的全流程时时识别、时时评估、时时优化。

前期不考虑风险、不采取降低风险的措施,指望体系检查时老师没注意。这种管理上的投机取巧行为,是对辛苦工作的员工不负责、是对产品上市的患者不负责、是对监管部门的不负责。这种不负责,都会以极大的代价而回报你自己。

03
任性的质量协议和合同

为了赶进度、随便找个供应商;为了怕麻烦、随意弄个质量标准;为了应对法务和公司制度、草草弄个合同。

研发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供应商、自己需要什么标准的原材料、以什么样的量和价格来合作,研发人员需要不少的智慧。要明白,研发人员的使命感、责任心和质量意识。

供应商选择有一个好的开始,对后续的质量控制意义、对产量放大后企业在供应商谈判的优势地位、对后续采购与供应商的合作态度,都是非常重要的。你的任性,对后续的风险太大。

总结

与其在体系考核前临时抱佛脚,不如找准各自定位(研发主动出产品,质量主动保体系),在问题预知时早点介入。正确理解和肯定研发人员处理技术问题的专业性(让其集中精力解决项目管理中的专业问题)、正确认识质量团队在体系考核时的牵头作用(让其作为流程的制定者、跨部门的协调者)。

把握度、早参与;可以随机应变,不能投机取巧

质量和研发的职责不同,决定了不同的工作方式,要想实现共同的目标(保质保量的出产品),先得有共识。弥补双方意识上的差距,需要尽早沟通、尽早配合:

01
尽早沟通

你认为的研发任性和强势,在研发看来完全是因为你不懂技术和科学;你认为的研发不执行文件,完全是因为你的文件狗屁不通、无法执行;你认为的研发不及时记录、补记录,完全是因为教条式的记录和格式。

02
尽早配合

研发出结果离不开质量,质量也不应该选择躲避。努力发现他为何对我爱理不理、科学选择怎么对他不离不弃,去配合项目推进、去帮助合规管理、去降低研发风险,不断摸索方法、持续改进细节、不放弃任何机会,让质量工作更有意义。理解了这一点,有助于合理分配资源,有助于发挥各自特长,有助于定期评估不足。

用几个例子,来体会“早”、“点”、“度”,这三个考验质量人员水平的地方。过早介入,那是白忙;时机不对,可能是倒忙;没有尺度的好高骛远,更是劳命伤财。

项目执行过程中涉及新流程的建立规范
▲▲▲
项目需要选择技术合作时的质量保证
▲▲▲

原材料研究阶段,筛选供应商和质量标准
▲▲▲
保密规范的细化和实用控制时
▲▲▲
总结

在质量管理日常工作中,不仅需要规范的质量体系,更需要好的思维习惯。在关键的时机、对准关键的问题、采取关键的措施,是每个质量工作者努力的方向。如何执行,很难;逐步改进,也不难。牢记一句话:可以随机应变、不能投机取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