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家姓部分姓氏堂号及出典之廿六 夏

 河湖闲人 2022-08-11 发布于安徽

第一、堂号及部分堂号的出处

会稽堂、明德堂、正德堂、成德堂、德远堂、德厚堂、笃厚堂、源远堂、尚忠堂、平水堂、崇校堂、崇本堂、植本堂、培本堂、报本堂、务本堂、敦本堂、敦睦堂、彝叙堂、攸叙堂、惇叙堂、叙伦堂、永思堂、孝思堂、思孝堂、仁庆堂、集庆堂、衍庆堂、馀庆堂、六凰堂、四知堂、三馀堂、二义堂、双贤堂、文宝堂、文林堂、聚奎堂、鹤来堂、永存堂、秘书堂、龙耳堂、敬承堂、遗爱堂、光裕堂、汇(彙)泉堂、志隆堂、惠吉堂、中正堂、怡寿堂、乐善堂、尊道堂、恩诒堂、紫阁堂、墨庄堂、清廉堂、登茅堂等堂号。其中会稽堂乃以郡望为堂号。相传夏禹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平水患。子孙因以“平水”为堂号;唐上元间进士夏光远,初授秘书郎,子孙因以“秘书”为堂号;明正德年间,上元(今江苏南京)人夏儒之女成为明武宗皇后,夏儒成为国丈,被封为庆阳伯,其后人以明武宗年号“正德”为堂号。

第二、来源及著名人物

夏姓为中国第67大姓。2010年统计,人口约有426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32%。约45.4%分布于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四川5省(其中江苏省最多,约占10.7%),23.3%分布于浙江、河南、山东、江西4省 (《中国四百大姓》,2013)。望出高阳郡、会稽郡、鲁郡、谯郡。夏姓有下列来源:

    ①夏氏,姒姓。禹继舜为部落联盟首领,号有夏氏;卒,子启为夏后(即夏帝),始称夏后氏。周封夏后氏之裔东楼公于杞,其不得封者仍以夏为氏。

    ②夏氏,妫姓。春秋陈宣公庶子少西,字子夏,子公孙己师(公孙御叔)以夏为氏。其子夏徵舒,字子南,生惠子夏晋,晋生定子夏禦寇,禦寇生夏啮,啮生夏区夫。《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姓氏急就篇》皆以夏徵舒始以王父(祖父)字为氏,然其母曰夏姬,则其父已为夏氏,故《元和姓纂》说“陈宣公孙御叔,亦为夏氏,徵舒其后也。”《古今姓氏书辩证》谓徵舒“始以王父氏为夏氏,而其母谓之夏姬”,古无此例也。

    ③春秋晋有夏阳邑,晋大夫以邑为氏。晋景公时有大夫夏阳说,其后或省为夏氏。

    ④夏父(fǔ)氏,曹姓,春秋邾宪公夏父之后,子孙仕鲁或宋,其后或省为夏氏。

    ⑤唐武宗时有夏侯显者,以直谏去官,隐于九江(今属江西),遂去侯为夏氏。今湖南安化等地有其后裔。又湖南华容、甘肃庆城等地夏姓,其先亦夏侯氏。

    ⑥浙江缙云夏村部分夏姓人,其先本姓屠。先祖自东阳迁入,为当地“客姓”。旧时宗族势力强大,“客姓”受歧视,上山砍柴须向当地夏姓纳税,屠姓人不堪负担,乃改姓夏以避税。

    历史上少数民族也有夏姓,例如:①靺鞨(Mòhé)族姓。辽兴宗时有副部署夏行美。②明永乐中有中军都督府右都督夏贵,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北)人,蒙古族,本名曲伦台。③清四川乐山龙竹山彝人土司,嘉庆间改土归流,土司母格更姓夏。所管奴隶24户俱改夏姓。④明、清时叙州府沐川长官司彝族副长官,本姓夷,明万历间改夏姓。⑤高山族之一支赛夏人哈也湾氏,清代居台湾淡水厅下南庄(今苗栗县南庄乡),后以赛夏人之“夏”字为姓。

    也有外国人来华,后以夏为姓,例如:①阿拉伯人不鲁罕丁,元皇庆间定居泉州,后主持清净寺教务,人称摄思廉夏(伊斯兰教长老),子孙以夏、廉为姓。②明代苏禄国(今菲律宾苏禄群岛)东王巴都噶·叭嗒喇,明永乐十五年(1417)携眷访华,归国途中病逝于山东德州卫,葬于北营村(今德州市德城区北营村)。王妃葛木宁、次王子温哈喇、三王子安都鲁及侍从10余人守墓定居中国。侍从夏乃马当之后,以夏为姓。

    现代一些少数民族也有夏姓,例如:①蒙古族夏姓,本姓唐兀惕氏、夏那日(夏那尔)氏、锡瑞高勒氏、召那巴德氏、唐高超德氏。②回族有夏姓。福建泉州回族夏姓,元阿拉伯人不鲁罕丁之后;德州回族夏姓,明代苏禄国东王巴都噶·叭嗒剌墓守墓人夏乃马当之后。③彝族有夏姓。四川乐山彝族夏姓,清四川乐山龙竹山彝人土司及所管奴隶之后。嘉庆间改土归流,土司母格更姓夏。所管奴隶24户俱为夏姓;沐川彝族夏姓,其先明、清时叙州府沐川长官司副长官。本姓夷,明万历间改夏姓。④朝鲜族夏姓,近代自朝鲜半岛迁来中国。始祖夏钦,为南宋大都督,绍兴中移居高丽达成(今韩国大丘),子孙融入朝鲜民族。⑤满族夏姓,其先清代八旗满洲扎雅扎喇氏、奚尔佳氏,八旗汉军夏氏。⑥高山族之一支赛夏人夏姓,本姓哈也湾氏。⑦维吾尔族、苗族、壮族、布依族、侗族、白族、土家族、黎族、傈僳族、佤族、水族、纳西族、土族、羌族、仡佬族、锡伯族等民族也有夏姓。

    夏姓在历史上出过许多著名人物,除了前边提到的外,还有:①夏育,战国时卫国勇士 。②夏扶,战国时燕人(《尸子》)。③夏无且,秦始皇侍医。荆轲刺秦王,夏无且以药枕击荆轲,以护秦王。④夏恭(前20?-后29?),梁国蒙县(今河南商丘东北)人,东汉初太山都尉,著名学者。⑤夏勤,九江寿春(今安徽寿县)人,东汉安帝时司徒。⑥夏方,九江(治今安徽寿县)人,东汉交趾太守。⑦夏光庭,又名夏远,绍兴(今属浙江)人,唐上元中进士,武宁县令。⑧夏承皓(956-1004),德安(今江西德安县车桥镇长庆村)人,夏光庭8世孙,北宋真宗时右禁卫,与契丹军战卒于阵;其子夏竦(985-1051),北宋大臣,文学家、音韵学家。⑨夏圭,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南宋画家。⑩夏言(1482-1548),江西贵溪人,明世宗内阁首辅大学士。⑪夏原吉(1366-1430),湖广湘阴(今属湖南)人,明宣帝时官少保、户部尚书,卒赠太师。⑫夏完淳(1631-1647),直隶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南明抗清英雄、诗人。⑬夏敬渠(1705-1787),江苏江阴人,清代小说家、《野叟曝言》作者。(转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