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代明君唐宣宗,为何不重用中兴名臣李德裕,反而将其远贬崖州

 风云际会2009 2022-08-11 发布于安徽
其年冬,至潮阳,又贬崖州司户。至三年正月,方达珠崖郡。十二月卒,时年六十三。——《旧唐书·李德裕传》
在中国历代史书之中,我们近乎很难找到关于担任司户人员的记载。因为,相较于帝王将相来说司户的官职,属于品级较低的官职,于唐朝时司户参军的品级在偏远州郡一般属于从八品的官职,其职责也主要是负责管理户籍的相关事情。而到了宋朝的时候,司户这个官职同时又兼任负责赋税之事。总而言之,因为官职较小,历朝历代的司户近乎很难见于正史之中。但历史总是经不住深挖,唐代便有一个八品司户见于史册,这个人就是晚唐中兴名臣——李德裕。
t01f99f2a3c3f9c692c.jpg?size=640x806
在中国古代史中,李德裕所处的位置可以说是丝毫不低。以至于,在历史上李商隐称其为“万古良相”李德裕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高的赞誉,主要在于李德裕于唐武宗在位的六年时间中,取得的卓越成就。历史上的会昌六载,武宗任用李德裕为相的期间,可以说是李德裕一生的高光时刻。其在军事上平回纥,弹压泽潞叛乱。对内则遏制宦官干预朝政,并裁撤冗官。以至于,用了仅仅六年的时间,李德裕便缔造出了武宗一朝的治世局面。但就是这样一位唐代中兴名臣,最后却是被贬黜并死于任上的结局。
t0162c36e8562390da3.jpg?size=640x375
作为晚唐中兴名臣的李德裕,在治理唐王朝取得了非凡的成果,但最后却落得了个亡命于天涯海角的结局。而历史上李德裕所以会被贬死崖州,同一个人脱不开关系,这个人就是素来有“小太宗”之称的唐宣宗李忱。从晚唐败落时期的历史来看,唐宣宗可以称得上是一代有道明君,因此,其在位的十三年也往往被称为“大中之治”这个时候的我们,难免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那就是一代明君唐宣宗,为何不重用中兴名臣李德裕,反而将其远贬崖州?
t012080d8092442168e.jpg?size=640x809
首先,唐宣宗所以在继位之后,旋即便将李德裕贬黜,主要原因便在于李德裕位高权重。历史上李德裕在武宗一朝,在唐武宗的信任于默许下完全是独断朝政的存在,而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李德裕大量罢黜“牛李党争”中牛党一派的官员。这样的情况下,造成了两种情况。一来,会昌六载,李德裕在文武两面颇有建树的同时,还于朝堂上大量布置李党人员,这对于唐宣宗来说自然会不放心。再者,李德裕于武宗时期,过于激进的打压牛党,而在唐武宗死后这自然就引起了牛党的强烈反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唐宣宗继位第二天,便有人大力弹劾李德裕,从而坚定了唐宣宗贬黜李德裕的决心。
t010e6af6d58a09de05.jpg?size=640x320
当然,除了时局的原因外,李德裕遭到贬黜在历史上还有更为深层次的原因。这个原因在于,实际上自唐宪宗时期的“二王八司马”事件之后,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情况,就成为了晚唐历史的一部分,中兴之臣李德裕本就功高震主,当然也难以逃离这样的宿命。同时,唐宣宗本身虽然可以称得上明主,但其终归还是由宦官拥立登上皇位的。
t01bee0fbce6217c885.jpg?size=640x460
在武宗一朝,李德裕对宦官势力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压制,因此拥立唐宣宗继位并借以打压李德裕,成为了唐王朝宦官势力的共识。这里说句后话,持续四十年时间的“牛李党争”实际上背后始终都有宦官的影子。总而言之,从当时宣宗继位时的朝局来看,李德裕的被贬黜都是必然的,并且唐宣宗本人对李德裕也毫无好感。
t01ef653693fbe6bca4.jpg?size=640x376
纵观晚唐时期的这段历史细节,我们便能发现,历史竟如此富有启迪性。在李德裕被贬死崖州之后,唐王朝的列车便加速向深渊滑落,尤其是在唐宣宗死后,唐王朝的局势则变得难以收拾了起来,并从以往的历史困局彻底演变成为死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