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文侠||初遇李印功老师

 作家董刚 2022-08-11 发布于陕西

初遇李印功老师

张文侠

茫茫人海,人与人相遇,是冥冥之中的机缘,我与李印功老师的初识便是如此。
4月的一个周四下午5点多,在办公室备好课准备回家,我习惯性地从包里取出手机,点开微信,看有无新的消息。滑动屏幕,发现《陕西文谭》主编李培战老师发来语音,他说李印功老师想加我,因我的一篇关于他的作品《野女镇》的评论,但我微信设置了权限,无法添加。李培战老师将李印功老师的名片推送于我。听了李培战老师的语音后,我有些迟疑,自己籍籍无名,李老师是文坛名家,我竟能引起他的注意?
对于李印功老师,我仰慕已久,这要源于校友兼文友张洪斌老师,他让我有幸加入了作家关中牛老师创建的“渭南小说界”群。进入这个群后,我对群中的文坛大咖有些粗浅的了解,这自然也包括李印功老师在内;而另一点又因李老师是我在《陕西文谭》网络平台发表文章的策划,自然对他的关注就多了些。李老师在陕西文坛大名鼎鼎,而我是无名之卒,自是没有勇气主动申请加他。
我怀着无比激动而忐忑的心情向李老师发出添加申请,没想到很快便通过。还未等我问候,李老师竟先向我打招呼,并做了自我介绍。他非常谦虚地说:“感谢你对拙作《野女镇》的精心点评!发来你的联系方式,我给你快递几本《华文月刊》杂志,以表谢意,也请你指导。”一位文坛大咖对一位无名小辈如此平易谦虚,这是怎样的胸襟与气度呀!而我又如何能承担得起“指导”二字呢?于是在向李老师介绍了自己之后,我大胆向他提出了自己的请求,望他能在写作方面提些建议,并发去了自己的六篇习作。在写作方面,我一直在寻找一位能给予我中肯建议、指出我文章不足之处,帮助我不断提升的老师。也许是上天安排,让我因自己小小的一篇评论,幸遇李印功老师。他就像暖阳,让我一下看到前方的光明。
第二天,李老师便从西安给我邮寄五本《华文月刊》杂志,并发来快递照片。第三天,承载着李老师一片真挚之情的快递到达武功。下午放学我匆忙去学校附近的快递投送点取回包裹。快递的外包装紧紧包裹了三层,内里整整齐齐平躺着五本崭新的《华文月刊》杂志。我想李老师一定认真叮嘱过快递公司,用心包装。五本杂志虽小,但意义重大,这杂志是他与王继庭总编等人的心血凝结,也是他对一位无名晚辈殷殷之情的承载。捧着这五本杂志,我深深感动于李老师的诚挚与谦和。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李老师发来消息,让我方便了给他打电话,并将自己的电话发给我。约好了时间,下班后,我还在忐忑自己给李老师说什么呢?李老师对我的拙作又会提出哪些中肯的意见呢?我鼓起勇气,拨通了李老师的手机,一个洪亮而略带沙哑的声音传来。我自报家门,李老师开口问我感觉《华文月刊》怎么样?我在“渭南小说界”微信群中早就知道,《华文月刊》杂志是面向国内外的重量级杂志,它上面刊载的文章大多来自海内外的名家。当李老师问我这个问题时,我竟有些语无伦次,不知如何恰当评价。李老师说打算给我在杂志做一期文学专题,我错愕了,不敢相信自己的拙作竟能得他这么大肯定。我的文字自此将变成铅字,带着油墨的香味传送给国内外的读者。这是我从未想过的事,也是不敢想的事。李老师与我电话沟通完后,发来《华文月刊》杂志王继庭总编对我文章的评价,这对我来说,又是多么大的鼓舞啊!他随即推送了王总编的名片,让我有啥想法放心大胆与王总编交流沟通。他的话一下打消了我心中的顾虑。
知道我是教语文的,李老师又发来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散文作家赵明老师文学大作的链接,推荐我与赵老师认识。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他不断嘱咐我,千万不要影响工作。自此,我与李印功老师隔着手机屏幕相识,李老师的每一句话都深深印刻在我的心里。
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能遇到的恩师不多,而我有幸遇到了李印功老师,他是我在文学方面遇到的第一位恩师,他鼓励我,帮助我,引导我,这将让我永生难忘。我也终于明白了大家为什么称赞李老师为“文坛侠客”。他古道热肠,谦和亲切,试问有几人欤?

张文侠,毕业于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闲暇时喜欢阅读与写作,作品散见于《陕西文谭》《西北作家》《鲁茅文学》《飞火陈仓》《作家驿站》《三秦散文家》等网络平台,《华文月刊》加拿大《七天报》《劳动时报》《今日兖州》《承德晚报》等报刊,为20227月《华文月刊》杂志封面作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