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49高地战:165师炮连五分钟完成炮击,肖旭初:不准停,往死里打

 svdk 2022-08-11 发布于辽宁

在对越还击战中,解放军55军165师直属炮兵团85加农炮8连在协同步兵495团攻打549高地时,仅用5分钟的时间就完成了炮击任务。然而,团部、师部大骂:谁让你们停止射击的?

为此,85加农炮连的战士们奉命“浪费”炮弹。30分钟过后,495团1营开始向549高地发起冲锋,结果未遇到越军任何抵抗,就攻占了549高地主峰,突破了越军第一道防线。战后,广州军区授予该连“神炮连”的荣誉称号。师长肖旭初因善于用炮,升任广西军区司令员,继续率领广西边防部队执行保卫边疆的作战任务。

大炮上刺刀

按照军部的作战计划,55军165师495团需要从广西凭祥市友谊关西北侧的15号边境界碑高地一带出击,然后直奔南侧约1000米处,攻占同登549高地,控制同登通往脱浪的公路,保障163师的右翼安全。

549高地,因海拔高度为549米而得名,主峰西侧可以俯视同登通往脱浪的公路,正东侧可以用火力封锁中国凭祥市区通往友谊关的公路,高地主峰周边还有10余座无名高地拱卫。若是战斗打响后不能及时拔除549高地主峰,整个同登攻坚战就难以顺利实施。

文章图片1

早在1977年时,越军就重新修缮了549高地上的旧工事。其中,主峰上有一栋高约9米,半径约3.35米,厚度为1.5米的圆柱形炮楼。圆柱形炮楼原为法国人修建,采用中国古代常用的黏土、石块、蜂蜜、石灰、糯米汁这种三合土灰浆建成,凝固后比现代的钢筋水泥墙面还要坚固。

根据战前侦察发现:越军在圆柱形炮楼里部署了一个特工排和一个炮火侦察班,配有75毫米口径加农炮、54式单管高射机枪、萨格尔反坦克导弹、40火箭筒等重火器。同登一带的越军在战前炮击中国凭祥市的时候,基本上都是549高地的炮兵观察哨提供的坐标。

三合土灰浆建筑,源于中国。战士们深知,越军圆柱形炮楼的三合土灰浆墙壁厚度达到了1.5米,就算是动用152毫米口径加榴炮发射碎甲弹,一次也只能炸出一个小坑,需要连续炮击同一个地方才能击穿,而列装步兵的迫击炮和无后坐力炮根本没法摧毁。

为此,师长肖旭初做了大胆的“大炮上刺刀”计划。动用1门152榴弹炮和2门85加农炮实施抵近射击,以此增加炮击的精度,要求在大总攻命令下达后,这3门炮必须一举摧毁越军炮楼,配合炮兵部队主力扫清549高地的主要障碍。

接到“上刺刀”命令的师炮团85加农炮营8连1班、4班就有点为难了。按照原计划,这2门加农炮要拉到距离549高地主峰不足1000米的地方设伏,说白了就是进入15号界碑高地构筑射击阵地。问题是,必经之路上完全受到越军炮火的封锁,85加农炮自重1.7吨左右,根本没法拆成零部件后再组装,必须要卡车牵引。

文章图片2

早在1979年1月下旬的时候,越军就开始拼命炮击中国一侧的公路,要是让549高地上的越军发现了,计划就没法实施了。

为了顺利让2门加农炮顺利进入越军眼皮子底下设伏,2月15日凌晨4点左右,师部特地派来2名作战参谋指挥,利用南方地区春季晨雾浓重的特点,关闭所有车灯,采用人员引导车辆的方式,缓慢拉着两门大炮从凭祥火车站前往15号界碑高地预设阵地。10来公里的路程,战士们用了2天时间才完成设伏任务。

军炮兵团152加榴炮营1连1班的那门大炮倒是比较顺利,因而行军路线较为隐蔽,很快就在距离越军炮楼约3000米处设立了发射阵地。

临战准备

接到“上刺刀”的命令时,团部已经派来一名作战参谋指挥,还配属给加农炮连一个支前民工连,秘密前往指定地点构筑发射工事,炮弹是用人工一枚一枚扛到阵地上的。为了保障发射阵地的安全,阵地周边还有广西一个民兵排负责警戒。

2月16日晚上8点左右,参战炮兵部队已经接到作战命令。此时,85加农炮连1班和4班共16名战士,才开始拿着砍刀清除阵地前方的树木,扫清射界。配属的炮火侦察部队开始穿越火线秘密接敌。

扫清射界后,2门加农炮和1门榴弹炮开始调整射击诸元,炮口全部对准炮楼腰部正北侧的射击孔区域。由于大炮没有狙击步枪那样的精确度,不能保证每一发炮弹都打在同一爆炸点上。因此,3门炮同时朝着一个大致区域射击,能够提高命中率。

首长们的意思就是,通过多次冲击一个点的射击方式,用炮弹凿穿越军坚固的炮楼,摧毁了炮楼,整个549高地的威胁就大大降低。同时,其他连队的加农炮、迫击炮负责实施炮火延伸,为攻坚步兵开路。

文章图片3

北京时间17日凌晨1点左右(河内时间比北京时间晚1个小时),由于此前负责担任主攻任务的163师曾派侦察兵出境执行侦察任务,惊动了同登镇的越军,549高地上的越军在换班站岗过程中,习惯性地实施了火力侦察。

突然,一梭子机枪子弹打在85加农炮连1班和4班的阵地上,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大炮旁边的一些碗口粗的树木被拦腰打断。紧接着,狡猾的越军朝着凭祥方向发射了多枚照明弹。幸好我军战士们做好了阵地伪装工作,越军没发现我方阵地有任何动静。

大锤带小锤

17日早上6点25分,东线兵团指挥部正式下达总攻命令。阵地上空,出现了3发信号弹。

跟随炮兵连加强指挥的炮营副营长梅学勤随即命令配属给炮兵连的高机排发射燃烧曳光弹,以此引导3门大炮射击。

85加农炮连连长赵广迎随即命令1班和4班使用打坦克的碎甲弹射击,并且要求观察员紧盯着身后那门152榴弹炮,必须是152榴弹炮炮管发出火光后,2门加农炮再射击。

文章图片4

赵连长的这个命令,战士们都明白,这就是搞工程时常见的“大锤带小锤”战术。平时在开凿石洞或者打石头的时候,工匠师傅一般是使用一把大铁锤先猛砸一下凿子,旁边的徒弟再用一把较小的锤子趁势发力。

因为大锤发力的那一瞬间,凿子与石头之间产生了弹跳作用,小锤子再发力,能够借助凿子在石头上产生的压力,对石头产生更大的压力。152榴炮弹是大锤子,85加农炮的炮弹是小锤子,采用这种打法,就算是越军的炮楼墙壁是用钢铁浇筑的,也避免不了被击穿的命运。

3门炮,9发炮弹打出去以后,549高地诸阵地都冒出了越军的火力点;紧接着,解放军的迫击炮、高射机枪、轻重机枪、加农炮、火箭炮都发出了怒吼声,这场面,比刚刚过去的除夕夜爆竹烟花绽放的场景还要热闹。

完成了任务还被批评

就在赵连长命令1班和4班换上延时引信穿甲高爆弹的时候,“大锤子”152榴弹炮不知道是直接命中炮楼射击孔还是打穿了墙壁,反正是一枚穿甲高爆弹在炮楼内部发生爆炸,引爆了越军囤放在炮楼里的弹药。随着一声巨响,炮楼瞬间就矮了一大截,拱形的顶部不见了,左右两侧只剩下了一米多高的墙壁,正北侧是一处大豁口。

此时,495团的步兵开始发起冲锋,连长赵广迎见到任务已经完成,又担心误伤到步兵,随即命令1班和4班停止射击,并用电话通知152榴弹炮阵地停止射击。

文章图片5

就在梅副营长向团部汇报有关越军炮楼的情况时,团部首长大怒,质问:炮楼没有倒,负责攻打炮楼的3门炮为何停止射击?

团部首长刚骂完,师长肖旭初又打来电话大骂:谁让你们停止射击?继续给我往死里打!

军令如山,容不得任何反驳,没办法,梅副营长又命令3门炮接着打了10余发炮弹,发现我方步兵已经冲至549高地主峰山腰的时候,为了避免误伤,再次命令停止射击。

梅副营长这道命令再次惹怒了师长肖旭初,称如果攻坚步兵遭遇炮楼里的敌人攻击,3门炮的指挥员统统拉去枪毙。

没办法,梅副营长再次下令射击,直到攻坚步兵在炮楼前方50米处发出停止炮击的信号时,3门大炮才停止射击。此时,3门大炮一共用掉了72发炮弹。

165师495团1营一个排的战士们冲进炮楼废墟的时候,根本就没有遇到越军的任何抵抗,在搜索过程中,发现了33具越军遗体。

打掉了549高地主峰后,主峰周边各处无名高地失去了主心骨,很快就被攻克。至此,165师495团1营的战士们仅用40分钟,就吃掉了越军1个连的兵力,全面控制549高地,首战告捷。

文章图片6

在攻打549高地战斗中,我军部队伤亡人数非常少,称得上是一场非常漂亮的攻坚战。但怒气未消的肖旭初很快就派人来到85加农炮连1班和4班的阵地,对梅副营长和赵连长两次擅自下达停止射击一事展开调查。

结果,师部几个首长进入1班和4班的阵地后,瞬间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原来,师指挥部和团指挥部都在549高地主峰侧面,1班和4班的阵地位于549高地主峰正北面。由于角度不同,看到的炮楼外观也不一样。

在第一轮炮击过程中,越军的炮楼已经完全被毁,但是,左右两侧还剩下4到6米高的残墙,团、师两级指挥部的首长没见到炮楼的正面,所以,一直认为炮楼还没有完全损毁。

战后根据战俘交代:当天晚上炮楼里一共住着40名越军。其中特工排30人,炮火侦察班10人。解放军战士们之所以只找到33具衣服都没来得及穿的越军遗体,可能是有7人睡在弹药库那里,被炸成碎片了。

这样的答案让师长肖旭初消除了脸上的愤怒,转而为3个炮兵班请功。战后,165师直属炮兵团85加农炮8连喜获“神炮连”的荣誉称号。军炮兵团152加榴炮营1连1班也获得了相应的战功,师长肖旭初因指挥有方,升任广西军区司令员,继续指挥广西边防部队保卫边疆安全。

参考资料:

[1]李国伟:让我们的大炮上刺刀

[2]严翰秀、张跃明、王锦来:边关谍影[M]广西民族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