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開啟了歐洲的純律時代?

 樂卜百事宴 2022-08-11 发布于广东

人类发现音律是吹管?还是拨弦?或是敲盆?古代华夏的记载是吹管,比如用孔雀,或鹤的腿骨(甚至人腿骨)做的骨笛,後来还有玉质的律管已经被考古发现了。

兴隆洼骨笛

賈湖骨笛

古代典籍还记载了“葭莩吹灰律管合节气”的方法,将十二音律跟十二节气对应起来,这 绝对是中国人的智慧。

音程的数学

发现音律跟数学的关系是人类文明的大事體,首先是八度音程,就是管子/弦子的长度增加一倍,音高就低八度;其少一半,音高就高八度。第二,是发现取管子/弦子长度的2/3,就是五度音程!这可是大事,中国古人叫:三分损一  (弦长三等分後,舍一分):2/3 发声。

古希腊哲人 Pythagoras (毕达哥拉斯) 用:连续取 当下弦长2/3 的办法,建立他了七个音,注意,他的f (fa)是从高八度的c1 往下方生纯五度得到的— 1/2×3/2=3/4

毕达哥拉斯也发现:这样生律後,七个音中的e (mi)  a(la)有点问题:它们与c (do)构成的三度、六度不大舒服!五度、四度和弦都没问题。

五度相生律与毕达哥拉斯律

我们华夏的音律很快就从五音 升级到了十二律:

出土的战国编钟也都是十二律。

不过,华夏的祖先选做音阶的七个音,跟毕达哥拉斯律相比  有个很大的不同——

黃鐘 太蔟 姑洗 蕤賓 林鐘 南呂 應鐘

do    re    mi    #f   sol    la     ti

 宮    商     角   變徵  徵    羽   變宮

我们的七音里没有fa ,只有#f ,叫做【变徵】,就是说华夏的七音与古希腊的七音并不一样。

“為什麼歐洲的七聲音階與華夏的不同?”一位朋友发问。这是个好问题啊! ... ...  我又仔细看了下——按照华夏的五度相生律:黄钟do→林钟sol→太蔟re→南吕la→姑洗mi→应钟ti,到这里就完成了六个音,显然,这六个音中,有个地方的空缺挺大的——姑洗e ~ 林钟g,中间应该还要有一个音哦,于是就继续从【應鐘】×4/3 → 蕤賓#f —— 变徵。這樣,一個八度內就有七個音了:

          c - d - e - #f  - g - a - b

宮  商  角  變徵  徵  羽  變宮

華夏五度律的生律还要继续,直到最後的仲呂 fa有了,十二律完成。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華夏的五度相生律是严格按“上方生五度 ×2/3”“下方生四度 ×4/3”的规矩来的。而毕达哥拉斯呢,他从c1 → f (下行),这是个纯五度啊!看来,只有我们華夏民族的規矩是不能动摇滴(起码从理论上没变)!

不知道古希腊是不是有十二律,但从毕达哥拉斯生律出的七音,可以知道 他们的f (fa):3/4, 与我们十二律的仲吕 623/842,并不相同,用现代的音分概念衡量:

1200×[ log₂ (3/4)-log₂ (623/842)]

    =23.46068492 (音分)

两种f音 就相差一个“古代音差”。就是说,毕达哥拉斯把五度相生律的“黄钟不能回归”问题用f =3/4 解决了!而c - f 听起来就是和谐的。或许这就是欧洲人不太重视“黄钟不能回归”的缘由,因为这个问题几乎不存在啊!

(对于五度相生律的“黄钟不能回归”问题,我们接下去会进行讨论。)

華夏五度律的两个问题

华夏五度相生律有两个问题:

一是  生第十三个律时,本应回归黄钟:仲吕(f) ×2/3 应该是 1/2,但是实际的计算结果 从仲吕(f ) : 623/842 × 2/3 = 403/817 =0.4933≠ 0.5  用现在頻率的尺度看,多了23.47音分 :

1200×[ log₂ (1/2)-log₂ (403/817)]

    =23.46748754

欧洲人称做:古代音差

二是 华夏五度相生律的三度和弦、四度和弦、六度和弦 听起来都不舒服狼音频出 (狼音就是那些不和谐的三度、四度、六度音程)。而毕达哥拉斯律的四度和弦没问题,只是三度和六度有点问题。有趣的是,华夏不用和声手法,我们走的是旋律表达的路子,所以就回避了和弦不协和的困境,看起來这像是文化的某种狡诈...

纯律的产生

然而,在毕达哥拉斯的120年後,亚里士多德有个学生 Aristoxenus(375BC-335 BC) 维基百科   他很有想法,他认为:音阶的每个音都要以耳朵的和谐感为准。他并不迷信祖师爷Pythagoras!随即,发起了变革祖师爷规矩的工作—— 

除了认可 f → 3/4   (不用623/842),

还将e → 64/80= 4/5   (不用64/81),

同时a  →   3/5     (不用16/27)

如此一来,純律的e(mi) 比五度律的姑洗弦長大(从我们现在习惯的频率角度看,純律e音 比五度律e音 低):

1200×[ log₂ (4/5)-log₂ (64/81)]

=21.5062896(音分)

純律的a(la) 比五度律的南吕弦長也大些(从我们习惯的频率角度看,純律a音 比五度律a音 低):

1200×[ log₂ (3/5)-log₂ (16/27)]

=21.5062896(音分)

(我的一位亲密的插队好友 (中國院77级)阅了我的前稿後 电邮回复:“据我对希腊音乐的了解,第一个注意到纯律大三度音程的人是Archytas(428BC-350BC)”百度百科有词条,在维基百科里也读到有关他的词条:维基百科  不过,他在三度音律数上的贡献现有的网络资讯完全没有跟上,或许要在国外的大图书馆才能读到。)

Aristoxenus的这个改革在四百年後,得到了基督教学圣 托勒密的的加持,成为欧洲的音律正宗,又过了一千四百年,到了16世纪,得到意大利音乐家G.扎利诺的“六数列”概念支持,在18世纪中,被法国著名作曲家、理论家J.-P.拉莫 用物理学的谐音列/泛音列最终诠释!音乐的【和谐】也有了现代科学的意义。

所谓谐音列,就是每个单音都由几个波长成倍数的音构成,也叫泛音列。泛音多的单音听起来更悦耳(比如 双簧管、古琴的泛音)。

但是谐音列里有1/5 、1/4,却没有1/81、1/842  !

所以,我们听五度相生律的 do-mi 、do-fa 和 do-la和弦的时候,会觉得和谐度差点——華夏五度律的这些音没有得到天然的谐音列支持。

还有没有别的道理呢?

衡量和谐度的数学工具

谐音列告诉我们,波长/频率间的整倍数是和谐的数学尺度。

按照现代物理学的分析,两个音源产生的声波相遇时,会产生干涉现象

在相交点出现【驻波】,这个驻波就是第三个音,它的波峰、波谷可由原来两个波:波峰谷叠加、波峰谷消减计算出来。如果我们单独考察这个驻波:看其波峰与波谷数值的倍数关系——【叠加÷消减】,我们可以得到波峰/波谷的比值的整倍数,数值较小我们就听着和谐程度就高:

八度:(1+1/2)/(1-1/2) = 3

大六度:(1+3/5)/(1-3/5) = 4

纯五度:(1+2/3)/(1-2/3) = 5

純四度:(1+3/4)/(1-3/4) = 7

纯律大三度:(1+4/5)/(1-4/5) = 9

纯律小三度:(1+5/6)/(1-5/6) = 11

大二度:(1+8/9)/(1-8/9) = 17

可见,如果比值大:>11,那就超出了我们听起来的和谐感觉。(接受朋友的建议,将11作为和谐的界标值)

波峰之和 / 波谷之差 = 和谐指数

这是本作者的发明 (如何用和谐指数考问平均律和声的和谐问题,将另帖讨论)。

Aristoxenus  创立的纯律音阶,完美的契合了两千多年後科学揭示的谐音列概念,真是古希腊人的骄傲!

纯律十二律及其和谐指数

用我们的律学语言说,纯律大三度:五分损一,純四度:四分损一,大六度:五分损二。这样,我们就有了沿用至今的:纯律大三度 、純四度概念,或许还可以有纯律大六度? 这些概念 使歐洲从此走进了純律時代的大门!在欧美音乐文化那里,都觉得纯律中隐藏着【宇宙的神秘信息】,日本的汉字表达为【纯正律】。我的朋友还告诉我:纯律在欧美又称为【托勒密音阶/系统】。查询得知,托勒密(Claudius Ptolemaeus 约公元100年-公元168年)在《Harmonica 谐和论》一书中将音程分为三个层类,同音(homophone)、和弦音(concord)以及旋律(melodic),其中同音是最卓越的,其次是和弦音和旋律。这跟我父亲赵宋光先生的“音律是和声与调式的根”观点非常一致的。本帖写到这里,我也明确了:音律研究要为调音、和声、旋律提供数学支撑

16-17世纪,是纯律在欧洲最繁荣的时代,那时候键盘乐器的代表:古钢琴已经出现了,由于纯律在键盘上转调时候会出现【狼音】(纯律中 re-la  这个极不和谐的五度),为解决它,後来的音律学家发明了平均律。但为了追求和谐,纯律还是作为当今欧美交响乐团和合唱团中的基本律制 (除了钢琴协奏曲外,钢琴一般不掺和排练及演奏),而平均律只是在与钢琴协奏时才使用。从现实看,那种认为“科学的平均律必胜!”的论调是没有什么依据的。

遗憾的是,我们的百度很难看到 Aristoxenus的这个贡献。 

——产权保护,转引须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