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75年到1976年,毛主席一共有三次哭泣,分别是为了何事而哭?

 建怀v394hwyhnb 2022-08-11 发布于广东

《宋书》有云:人生不得行胸怀,虽寿百岁,犹为夭也。但是人心之欲求,总是超过个人能力与寿限的。

人活一辈子,到了弥留之际,心中难免带着许多的恨意与不甘。这一点,恰如南朝才子江淹在《恨赋》中所言。无论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皆不能例外。

文章图片1

伟大如毛主席,在暮年之时,心中也有许多的遗憾。这些憾事堆积在心头,因情动于中,而形之于外竟然令毛主席三度垂泪。

让毛主席三次垂泪的“憾事”,一桩源于读古诗词、一桩源于观看电影,最后一桩是因为一次严重的天灾。三次垂泪皆非为个人愿望而生,尽是为国家前途,万民福祉而发。

一、读《念奴娇·登多景楼》,老泪纵横

这首词的作者,原是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当中提到的陈同甫。陈亮是他的本名,“同甫”是他的字。陈亮是南宋朝著名的思想家兼文学家,号龙川先生。

作为一名激进主战派的人士,陈亮于南宋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到前线建康、镇江一带考察军事地理情况,准备向朝廷建言北伐。

陈亮写的这首《念奴娇·登多景楼》,议论的就是当时南宋所处的军事地理格局,毛主席非常喜欢这首词,全文如下: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该词表面上是在嘲讽六朝时期的政治家和名人们,他们登楼眺望长江,吟诗作赋,却放任北地被蛮民统治。妄图以长江天险为凭,过着不思进取的偏安的生活。

文章图片2

因此陈亮谏言南宋朝廷应当利用地理优势,长驱北伐,实现国家的统一。毛主席曾说过自己生平只做了两件事,其中之一,就是把国民党反动派赶去了海峡对岸。

可是,毛主席做的这事依旧还没有做完,因为海峡对岸,也是我们中国的领土,一日不见统一,怎么能开心颜?所以毛主席在1975年读到这首词的时候,才会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二、看电影《难忘的战斗》,再度落泪

毛主席暮年第二次垂泪,是在1976年春节期间,看了一部当时刚上线的电影,这一部电影是由四野原战士孙景瑞的纪实小说改编的。

讲的是武汉解放前军管会粮食采购与地主恶霸,以及敌特的斗争。原著作者本来是一名毕业于清华大学的文科生,同时也是这一场战斗的亲历者。

文章图片3

所以这个故事写得,既真实又感人。电影播放十分钟后,毛主席被影片中解放军进城,市民和学生夹道欢迎的场景,勾起了心事。

胜利的场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一样。当年那些欢迎解放军进城的老百姓,对我们的新中国显然是寄予了厚望。可是对人民的允诺,尚有许多未能很好地达成。

另外,1976年1月8日,就在距离春节二十多天以前,毛主席的老战友周总理与世长辞了。同时,毛主席在那之前刚动了几次白内障手术。

不久后,毛主席双腿出现浮肿,导致他说话都喘气,行动也不方便。眼看着事业未完成,身体又一天比一天差,想到革命事业要由何人来接班,毛主席忧心不已。

文章图片4

因为他们那一代人,当年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头可断,血可流。好不容易建立了理想中的新中国,但是那一代人老的老,走的走,谁能来替他们完成夙愿呢?

三、收到唐山大地震的消息,嚎啕大哭

1976年5月,毛主席的身体又出现了心肌梗死的现象。1976年6月心脏病发作以后,毛主席已经卧床不起。1976年7月6日,朱德总司令与世长辞。

就在疾病与忧虑,让毛主席的健康状况直线下降的同时,在1976年7月28日又发生了“唐山大地震”。

这场地震,曾经被称为“二十世纪十大灾难”之一,地震震感波及到了700里以外的北京。后来,报告送到毛主席的手中,当他得知有二十四万人因此丧生时,顿时嚎啕大哭。

文章图片5

出于战争年代养成的作息习惯,毛主席向来是在凌晨办公,白天睡觉的。因此在1976年7月28日的凌晨3点,毛主席并没有睡觉。

当时和毛主席在一起的值班医生和护士,听到门外有一种轰隆隆的响声,然后办公室就像摇篮一样晃来晃去。

医生和护士们有一点慌张,可是毛主席当时仍然非常沉着。他卧在床上,像当年在战场上指挥作战一样,非常镇静地吩咐手底下的人去打听情况。

然而过了三天,当秘书告诉毛主席,唐山大地震实际死亡人数为二十四万人,其余财产损失难以估量以后,他却大哭了起来。

文章图片6

当时在场的医学专家王新德回忆说:主席哭了,那是我第一次毛主席嚎啕大哭。随后,毛主席不顾自己的病情,找来华国锋,叮嘱他尽快去现场慰问灾区群众,安排好大家的生活。

毛主席生前批阅的最后一份公文,就是这次唐山大地震的报告。他带病工作,直至消耗完了最后的精力。在地震事发后仅一个多月,就与世长辞了,让全国人民悲痛万分。

结语

毛主席一生胸怀四海风云,心系天下黎民。晚年病重,不能继续“为人民服务”,对于毛主席而言,就是他人生中最大的痛苦及遗憾。

人常说:英雄流血不流泪,只缘未到伤心时。一代伟人毛主席,却在晚年三度落泪。但是这三度落泪,既不为丧子之痛、也不为迟暮之悲,乃是为了国家前途,天下人民。

文章图片7

第一次是读陈亮古词垂泪,只因为海峡两岸尚未能统一;

第二次是观电影《难战的斗战》落泪,是担忧革命事业后继无人;

第三次为唐山大地震带来的灾害而落泪,只缘他视老百姓如手足之亲。

纵使沉疴难起,仍然心系天下苍生。向有博大胸怀,何妨为落泪英雄。因此之故,毛主席暮年三次为苍生落泪的事迹,必将永载于青史。直至千百年后,仍可供读史者感念与缅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