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色列人胆大包天,看上埃军先进雷达,竟然派重型直升机整体打包运回

 凯撒历史屋 2022-08-11 发布于湖北

1969年7月,以色列空军刚开始对埃及进行空中突击的时候,埃军几乎完全没有抵抗之力。7月20日,以空军第一波打击就让埃及的国土防空预警雷达网全部瘫痪。

随后,以空军放心大胆地对埃及境内纵深的高价值目标进行空袭。埃及的应对很快,仅一个多月后,以空军就发现势头不对了。

战机一进入埃及境内,就会被埃军发现,遭到防空部队的打击。技艺高超的以色列飞行员采取低空进入,仍然逃不出埃军的视线,而以军所有的电子干扰也统统无效。以军情报部门分析判定,埃及人一定拥有了苏制P-12雷达,并且只有一台。但最大的难题是没有人知道这台雷达到底部署在哪里。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在随后两个多月里,以军一直没有发现那台埃及雷达的真正位置,当以空军情报部门几乎要放弃的时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登场了。

这个人叫拉米,中士军衔,担任航拍侦察胶卷的判读员。由于年纪轻、军衔低,重要的胶卷是不会交给拉米的,2月23日凌晨,上级把一张对萨法加港的航拍胶卷交给拉米,那只是一次例行性航拍而且萨法加港也不是重点地区。

应该说拉米是个判读天才,他的视线逐渐聚焦于照片上的几座帐篷。其实,那几座帐篷与当地牧民的帐篷别无二致,但在这几座帐篷旁边,有一道阴影。拉米认为,那就是以军要找的雷达阵地。

判读小组组长耶希埃尔中尉同意拉米的意见,他当即向以空军情报部长和作战部长汇报了情况。空军司令部则立即下达命令:命令攻击机部队于上午10时轰炸这处可疑目标。命令发出的时候,还不到早上8点。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获悉攻击命令下达,立下头功的拉米突发奇想:从照片上看,埃军雷达阵地设置十分隐蔽,但防守的兵力极为有限,附近也没有驻扎警卫部队和防空兵部队,能不能发动一次奇袭,把那台先进的P-12雷达抢回来!这比炸毁这台雷达对以色列的好处更大,当然,难度也大得多。但此时距离攻击机出发只有不到2个小时了。

然而,就在这1个多小时内,拉米和耶希埃尔中尉竟然连续说服了空军作战部联合作战处长和作战部长,并将一份简要的情况汇报送到了空军司令莫蒂·霍德手中,霍德司令连续下达了两条命令:攻击机部队停止起飞;作战部拟定抢回P-12雷达的特种行动计划。

组建突击分队此时,行动面临的3个难题是:派谁去干?怎么干?用什么运载突击分队和P-12雷达?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时任以色列总参谋长巴列夫在听取空军的汇报后,有些犹豫。他知道缴获埃军P-12雷达对以军的意义,但又对行动能否成功没有把握。空降兵司令艾坦坚决要求实施这个行动。

为此,艾坦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经过严密筛选,第35空降旅第50“纳哈尔”空降营营长齐敦中校被选中,受命直接负责行动指挥。在突击队员的选择上,艾坦与巴列夫产生了分歧。

艾坦拒绝了巴列夫“必须使用特种部队”的命令,坚决要求让自己的伞兵干,从“纳哈尔”空降营里选拔突击队员。于是,将要完成这次经典特战行动的并不是以色列特种部队,而是精锐的伞兵。

艾坦协调了空军作战部长、空军直升机飞行员,共同参与突击队员的选拔。考虑到这次任务不是普通的敌后破袭,而是要把一台雷达及其配套装备进行拆卸分解,这需要执行任务的队员必须有机械维修的基础,否则到了任务现场,面对一台台设备车辆和错综复杂的电缆,突击队将无从下手。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直升机飞行员提出了一个意见:苏制雷达个大笨重,要在直升机旋翼产生的气流下把这么个大家伙吊起来,绝对是个体力活。因此,突击队员必须选择高大有力的。

齐敦营长顾虑更多的是敌后的敌情。如果埃军警卫部队的兵力超出预计,或是邻近部队赶来增援,这次行动都将是一场恶战。因此突击队员必须选择有实战经验的老兵,战斗技能必须过硬。

能考虑到的都考虑了,开出的这一系列条件近乎苛刻,可是在精锐的第50“纳哈尔“空降营,这些条件几乎没筛下去几个人,突击分队于是在优中选优的情况下,在选拔突击队员的同时,由空降兵指挥员、空军作战部长、空军直升机专家组成的指挥小组,开始着手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首先是估算埃军的兵力。从航空照片上看,雷达站本身没有警卫力量和防空设施,估计连同雷达操作员在内,雷达站的兵力不超过40人。这让以色列人既惊喜,又困惑。

埃军这样做应该是为了隐蔽,警卫部队和防空设施会破坏雷达站的伪装,也许在埃及人看来,最安全地就是不被发现。指挥小组扩大视野,在雷达站北10公里和东面7公里处,都发现了埃军的营地,其中东面营地的力量较强,有14辆载有高炮和大口径机枪的车辆,兵力约50人。

此外,还要确定行动所用的交通工具。这个雷达站距苏伊士湾海岸10公里,离西奈海岸的阿布罗迪斯有70公里,直升机是最佳的交通工具。当时,以军装备使用的是超黄蜂”中型直升机,但当时以色列人掌握的情报是,P-12雷达及两台设备车大约15吨重,即便拆解后,仍有约7吨的重量需要吊运,因此用“超黄蜂”吊P-12雷达有些勉为其难。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当时,以色列刚好从美国拿到了绰号“超级种马”的CH-53重型直升机。为了搞清CH-53的吊运重量,指挥小组专门咨询了以军CH-53直升机中队的队长,得到的答案是:3吨,可能更多些。这个重量还是满足不了需求,指挥小组决定:把须运回的部分再度拆解,用两架CH-53吊运。

指挥小组准备以3架“超黄蜂”搭载突击分队突袭雷达站,消灭雷达站守卫力量后,将雷达拆解,用两架CH-53直升机吊装运回以色列。

主攻分队行动的同时再以两支小规模的伞兵分队,分别在雷达站附近和雷达站以北60公里进行攻击,用以牵制埃及军队,使其不能判明以军真正的攻击意图,掩护主攻分队吊运雷达。这个方案报给艾坦后,两个牵制性进攻被艾坦取消,将牵制埃军兵力的行动改空军攻击机部队完成,理由是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力争让任务部队尽可能快、尽可能安全地脱身。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对计划的修改减小了突击队的风险,实战中突击分队无一伤亡也得益于此,使用攻击机对地打击同样迷惑了埃及军队。

模拟实战的战前训练几乎在每次重要的作战行动前,以色列特种部队都要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进行反复模拟训练,这次也不例外。在一座设置与目标地形相似的雷达站前,突击小组反复进行进攻演练,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消灭全部守军,确保P-12的安全。

这次的突击分队专门设有一个拆卸组。在突击组演练进攻的同时,拆卸组也在加紧训练。以色列虽然没有P-12雷达,但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军曾缴获了一些苏制雷达,拆卸组选了一台与P-12相近的P-10雷达进行拆解演练。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尽管拆卸组的队员都有机械维修专长,但毕竟是雷达专业的门外汉,于是指挥组专门从雷达部队请来熟悉苏制雷达的教员,指导伞兵们操作——从哪里进行拆解,哪些部件需要运回,哪些是精密仪器需要特别保护……指挥小组还特别安排了一名摄像师,记录下拆解的过程,供日后技术人员组装P-12时参考。

直升机分队的训练包括两个内容,—是如何把笨重的雷达部件吊到直升机上,再就是实际操作中CH-53直升机吊运的极限到底是多少。指挥小组专门请来了以军内部一位直升机吊运方面的专家,他针对雷达部件的特点,专门设计了一套直升机吊挂的解决办法,并制定了完整的操作流程,让负责装卸的突击队员们反复练习。

CH-53的实际吊运极限也令指挥小组满意,战前实验中,CH-53吊起了重达4吨的雷达车。

攻击行动定在12月26日。总参谋长巴列夫为突击分队做了讲话。面对待命出征的伞兵们,巴列夫要求行动要尽可能快、尽可能隐蔽。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行动开始,3架“超黄蜂”直升机搭载突击分队出发,低空进入埃及境内,直扑雷达站。与此同时,担任佯攻的空军攻击机编队起飞,对雷达站以北60公里的埃军阵地发动空袭,干扰埃军判断。

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在沙漠中找到这个雷达阵地是非常困难的,但飞行员还是凭着过硬的技术,降落在了预定地点。突击分队按照预先计划,掩护小组抢占有利地形,布设地雷,准备阻击增援的埃及军队;

齐敦营长带领其他3个小组,在暗夜的掩蔽下靠近了雷达阵地。他们发现,这个雷达阵地由一座放置雷达的沙坑、几座帐篷和一个地堡组成。齐敦营长调整部署,命令尖兵首先解决掉两名哨兵,随后3个小组同时分别向地堡和帐篷发动突击。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随后的战斗有惊无险。埃及哨兵像绵羊一样被突击队员解决掉,随后,一串串手榴弹准确地飞进了埃及人的地堡和帐篷。3分钟后,战斗结束了。以军惊奇地发现,雷达站的埃军总共只有9个人,其中被以军击毙2人,俘虏4人。

控制了雷达站,就轮到拆卸组干活了。拆卸组也没遇到什么难题,除了P-12非常结实,损坏了一些拆卸工具外,其他与演练的没什么不同。一小时后,这台让以色列空军吃尽了苦头的P-12雷达被拆解完毕。

2点43分,齐敦营长向后方呼叫吊运组的CH-53。按照事先吊运专家设计的程序,伞兵们很快将雷达部件吊在直升机上。经吊运专家检查后,CH-53开始缓缓上升。第1架直升机拉起来后,飞行员瞥了一眼仪表,心头一惊:这架CH-53吊运的重量居然达到了4.1吨!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行动至此,应该算顺利结束。雷达被吊起,突击分队无一伤亡,后方指挥部的高级军官们击掌相庆。但就在此时,实战行动中唯一的意外发生了。第1架CH-53在飞临苏伊士湾时发生了故障,红色的报警灯不断闪烁——太沉了,直升机吊不动了。

如果这时飞行员抛下雷达,尽快迫降,可以将坠机的危险大大降低。然而,以色列飞行员不甘心让战友们冒着生命危险抢来的雷达就此坠入水底,他通过电台向焦急询问的巴列夫总参谋长回答:“我努力飞回去。”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终于,这架CH-53在海边成功迫降。这时,感人的一幕出现了。第二架CH-53在完成卸装后,赶到了第一架迫降的地点,准备将雷达部件运回去。明明知道CH-53吊运这个重量非常危险,但第二架直升机的飞行员没有一点犹豫。当直升机拉起后,机身出现剧烈的抖动,飞行员就是在这种危险的情况下将雷达运回了以军基地。

“雄鸡”行动胜利完成。以军根据对P-12雷达的研究,掌握了反制手段,再度掌握了空袭的主动权。“雄鸡”成为以色列特种作战的一个经典范例,据称后来参加乌干达恩德培机场解救人质行动的特种分队在出发前,专门听取了“雄鸡”行动指挥官齐敦的报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