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熙凤的归宿不是被休,而是自缢?王家贵不可言,将黛玉挫骨扬灰

 安阳源易缘 2022-08-11 发布于河南

颠覆认知:王熙凤的归宿不是被休,而是吊死?黛玉被挫骨扬灰之殇

王熙凤的归宿,因她判词里一句“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一向被红楼界解读为被贾琏休妻,回到金陵王家。

用拆字法,“一从二令三人木”,确实有个“休”字,但“休”就一定是被休妻吗?

凤:是雄性凤凰。

第54回,贾母让女先生儿说书《凤求鸾》,主角便是一个叫王熙凤的年轻公子,求取一个叫雏鸾的小姐。这个故事有啥暗语,我们暂且不说,单论这个叫王熙凤的,性别是公子。

在我们的印象里,“凤凰”的性别就是女性,但实际上,“凤”是雄凤凰,而“凰”才是母凤凰。“凤”本来就是男性。

第43回宝玉去祭奠金钏儿回来,原文说“宝玉忙进厅里,见了贾母、王夫人等,众人真如得了凤凰一般……”

宝玉一个贵公子,也被称为凤凰,所以王熙凤这个“脂粉英雄”的真面目,可能并不是一个女人,也可能是一个男人,一个万人不及的男人。

王熙凤的真实身份:贵不可言,却累死玩不转荣国府。

《红楼梦》里的性别,其实并不是固定的,比如宝玉,他喜欢黛玉,但也钟情秦钟。有人说他是双性恋,笔者认为不是,红楼里的姻缘,其实是一种隐喻。

你以为王熙凤是一个女人,其实不是。她的身份贵不可言,却又身不由己。

对照王熙凤的种种细节,笔者认为她极可能隐喻的是大明末世皇帝——崇祯帝朱由检。

“一从二令三人木”,其实不是三个字,而是一个字“检”,而且包含一个字“休”字。

崇祯帝是怎么死的,煤山上吊死的,一个人挂在树上,可不是“休”吗?不是休妻的“休”,而是万事皆休的“休。

“凡鸟偏从末世来”,“凡鸟”,不就是个“凤”吗?“凤”其实就是个皇帝。

但皇帝是九五之尊,为何会嫁到荣国府做了媳妇儿,这不可笑吗?

其实并不可笑,《红楼梦》的格局,着眼的不是什么尊卑、君臣,而是天下的“宁”、“荣”。

崇祯帝吊死在煤山的歪脖子树上,原因就是因为社稷的“宁”、“荣”倒了,皇帝都没有立足之地了。

无论是崇祯,还是王熙凤,都不是没能力的人,也不是懈怠的人。相反,他和王熙凤一样,都获得一个“勤”字。

王熙凤的勤,是出了名的,累得小产,累得要贴依弗哪,累得现出了血山崩的征兆。

而崇祯呢?他的一生堪称皇帝中的劳模,历史上的皇帝,除了他,就是他爷爷朱元璋、后世的雍正,有拼命三郎的美誉。

但让人惋惜的是,无论是崇祯,还是王熙凤,最后都成了亡国、亡家之人。

崇祯的失败,《明史》的评价是:“慨然有为……惜乎大势已倾,积习难挽……”

《明史》认为崇祯的失败是因积习难挽,那么,曹翁以王熙凤映射崇祯,他认为大明国破家亡,崇祯有没有责任。崇祯如此勤勉都没挽救的大明,真的只有死路一条吗?

大明末世:为何王熙凤再巧,巧不过贾母?大观园的花儿是仙草?

王熙凤的失败,问题到底出在哪?

薛宝钗曾说:“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她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

有人以为这是奉承,但没想到,贾母很快认可了这个结论。

王熙凤被称脂粉英雄,为何还巧不过贾母,可想而知,贾母当年管家很成功。那么当年贾母到底掌握了什么方法,能够轻松管好荣国府,使家国朝廷都兴荣强盛?

笔者认为,曹翁也认同明史对崇祯帝面临困境的评价——积习难挽,但他认为大明江山的危局,并非不能破解,根源就在崇祯及朱明王朝,选错了文化,或者说根本就没文化。

不信你看,凡是王家的姑娘,都不识字。什么是不识字?难道真的是不认字?并不是,而是说,历代皇帝都不懂用思想化育的手段。

在《红楼梦》的四大家族里,王家不是四大家族之首,贾家才是。

贾家是什么家族?“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贾家是有白玉堂的家族,什么是玉?其实就是尊贵的文化。好的文化化育才是一个君主最省力的法宝。可惜崇祯根本没意识到,因为她根本就不识字。

所以你看护官符里怎么写王家的:“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

东海是龙王的地盘,天子就是龙,而龙王选择的龙兴之地是哪?金陵!金陵可不就是朱明王朝的龙兴之地嘛!

但可悲就可悲在,龙王少的是白玉床,却偏偏请来了不识字的王家,所以说,崇祯作为亡国之君,确实在替祖宗背锅,这就是明史里写的“积习难挽”。

不过,难挽并不是不能挽回,为什么贾母就比王熙凤巧?笔者认为,就是因为贾母更知道大观园里那些女孩——花儿——化儿的重要性。

红楼秦氏:王熙凤不识秦可卿,至死可悔吊煤山?

金陵十二钗里的女子,其实大都是花儿——化儿,贾母正是利用了这些女孩的力量,让女子在言传身教中教育子女,才使社稷荣宁。

王熙凤嫁入贾家,说明她也知道这些花儿的重要性,但因为她不识字,她对花儿之家——贾家,只是被动地接受,而不是精心挑选,所以说她是嫁入贾家,而非娶贾家的某个花儿。

贾家是花儿之家,但自春秋百花争鸣起,到历代学说的演变,贾家是什么花儿,王熙凤并不认识。

大观园里有林黛玉这样的竹子——君子花,有宝钗这样的牡丹——富贵花,有李纨这样的杏花——功名花……

所谓各花入各眼,像王夫人偏爱的就是宝钗,而贾政欣赏的是李纨这样的功名之花,而贾母喜欢的则是黛玉,却又不得不让李纨带领女孩子们学习……

王熙凤欣赏的是黛玉,但她和贾母都无法保住黛玉坐上贾家继承人——宝玉嫡妻的宝座,这是积习难挽,但也并非毫无办法。

最终黛玉的结局是如晴雯一样,被王夫人拉到城外化人场上化了——挫骨扬灰。

从种种迹象上看,秦可卿就是黛玉的一个分身,秦可卿可以身死,但却留给王熙凤保住宁国府的办法——不能保证家国之荣,但却可以保家国之宁。什么办法呢?

“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将家塾亦设于此……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日后,终非长策……”

崇祯后期,面对外敌和内乱的困境,确实有很多臣子劝他迁回龙兴之地金陵,以做后手,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他都未采纳。

按照《红楼梦》对王熙凤的设定,是她被一时的荣华遮住了眼睛,好强爱面子,想以一己之力扭转乾坤,所以没有做南迁金陵的准备。从后来结果看,这并非良策。

秦可卿的设想是对的,首先迁都南京,给自己一些时间,设立家塾,以黛玉的花儿为蓝本,化育后代万民,这才是崇祯朝唯一正确的出路。

可惜王熙凤没有采纳,崇祯也没有这份胸怀和格局,最终王熙凤“哭向金陵事更哀”,李自成拥兵攻入,朱由检把大明王朝丢了个干干净净。

在煤山之上,崇祯临终留下血书:“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

没有颜面见祖宗,这才是“哭向金陵事更哀”的真正含义。

李自成攻入皇城,崇祯的内阁空无一人,这就是王熙凤判词上的图画:“一片冰山上,有一只雌凤”,孤零零,一人无靠。

崇祯最终吊死在煤山上,在此之前,他下令皇后及一众嫔妃自缢,这就是为何金陵十二钗里那么多人,结局都是吊死的。

秦可卿的判词图画是:“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

元春的判词:“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芳魂消耗……”

迎春的判词:“叹芳魂艳质,一载荡悠悠……”

大明王朝的覆灭原因,曹翁看到了骨子里,就是文化选择的错误,化育万民不到家,一句话,王熙凤都是吃了不识字的亏呀!

一部红楼梦,道不尽的兴衰和教训,以警后人,这才是她永恒的魅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