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志愿军武器落后?志愿军老兵:我们的枪曾经让美军闻风丧胆

 扬眉剑客 2022-08-12 发布于山东

1952年10月14日,长达43天的上甘岭战役爆发,在这场惨烈的战役中,涌现出了很多像黄继光那样的英雄,同时志愿军中也有了很多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武器,让敌人彻底改观了对我军'一穷二白'的印象。上甘岭位于三八线中段,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占领了这里,志愿军就不会受到敌人威胁,也不会让他们打到鸭绿江边,为此中国军队投入了约4.7万人的兵力。

文章图片1

孙占元

要占领五圣山,就必须攻克周边的537.7高地和597.9高地。为了打赢这一仗,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飞机大炮不计其数,倾泻炮弹190多万发,向上甘岭3.7平方公里的小山头疯狂输出,山头都被削平了2米。美国人坚定相信,只要志愿军武器不如他们,在如此猛烈的攻击之下,他们一定会丧失斗志。

10月14日下午5点半,排长孙占元带着突击排的志愿军,悄悄进入主峰2号阵地的坑道里,随时准备应战。7点左右,敌人进攻的炮火声越来越近,孙占元从坑道里一跃而出,准备炸掉敌人前方的火力点。在遭到敌人四个火力点的猛烈攻击之后,孙占元决定以火力压制敌人,掩护战友去前方摧毁敌人火力点。

说来也奇怪,孙占元手里拿着一把形状像'大盘鸡'一样的机枪,一顿疯狂扫射之后,敌人居然吓得头都不敢抬,志愿军战士趁机炸掉了他们的火力点。敌人怕的不是孙占元这个人,而是他手里的轻机枪,这挺机枪是由苏联著名枪械设计师捷格加廖夫设计,叫做'DP'轻机枪,因为其独特的圆形弹匣,苏军又喜欢称之为'唱片机'。

机枪的历史已经有数百年,在战争中大出风头的机枪,当属英国人制造的马克沁重机枪。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军使用的MG08式马克沁重机枪,在著名的索姆河战役中,一天就打死了6万多名英军。由于重机枪具有不方便携带转移、不能能移动点射等缺点,所以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可以以任何姿势射击、可移动开火,随时进行点射或大面积扫射的轻机枪。

文章图片2

DP轻机枪

ДП-28型轻机枪,结构简单,全枪只有65个零件。该枪全长1270毫米,枪管长605毫米,枪管内有4条右旋膛线,火线高276毫米,枪重(不含供弹具)9.1公斤,使用7.62*54R凸缘弹,枪口初速840m/s,理论射速600r/min,战斗射速80~90r/min,有效射程800m,表尺射程1500m,最大射程2000m。标准供弹具为47发弹盘,另有双层100发弹盘。改进型ДПМ将复进簧从包覆在枪管上修改至枪机后方,增加了手枪式握把。这种枪的整体枪身都非常宽大平滑,志愿军用起来非常顺手,这也提高了射击的效率。

孙占元用DP轻机枪,两次完成了掩护战士炸毁火力点的任务,当时孙占元已经身受重伤,他的双腿血肉模糊,只有一层皮连着,周围的泥土都被他的血染红了。可孙占元坚持轻伤不下火线的原则,始终坚守在阵地上。不幸的是,在敌人一次次的进攻之下,他的双腿已经被炸断。在第二名负责爆破敌人火力点的易学才回来之后,孙占元已经壮烈牺牲。

原来他在弹药用尽之后,拖着被炸断的腿爬到了敌人的尸体堆里,在那里找到了一枚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身边只剩下那把陪伴他多年的轻机枪。1952年和1953年,孙占元烈士先后被追记特等功和'一级英雄'称号,他珍爱的DP轻机枪,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供后人永远铭记。

上甘岭特功8连,迄今为止已有九十年历史,8连有一张布满了381个弹孔的战旗,那是8连战士在上甘岭战役中浴血奋战43天,坚守坑道14的铁证。在十五军参加上甘岭战役中,8连平均一天就有一个班的兵力损失,先后打光重建了三次。也涌现出了舍身炸碉堡的赖发均,和用身体堵枪眼的龙世昌等烈士,与烈士同样永垂不朽的,还有他们手中的50式冲锋枪。

文章图片3

50式冲锋枪

50式冲锋枪原型为苏式冲锋枪,在抗美援朝战争初期,苏联曾经援助过这种冲锋枪。但是一直依靠苏联援助不是办法,1950年,庆华工具厂仿照苏联PPSH-41'7.62MM冲锋枪,生产了我国自己的50式冲锋枪。这种枪生产流程简单,不需要花费多少钱,枪的火力却很猛,很快就在国内大量生产,发到了前方战士手中。

50式冲锋枪重3.63千克,全长840毫米,有效射程250米,射速每分钟70-100发,在缓冲器的制造上,也表现出了志愿军适合穿插作战、近战、夜战的特点。当年战士们手持冲锋枪,一次次击退敌人,将布满弹孔的战旗插在上甘岭主峰上的豪迈,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上甘岭战役中还涌现出了神枪手张桃芳,他在志愿军开展的'冷枪冷炮'运动中,用一把莫辛纳甘狙击步枪,在32天时间里用436发子弹,消灭了214个敌人,被授予'百名狙击手称号'。莫辛纳甘狙击步枪诞生于19世纪末,是最早的无烟发射药军用步枪之一,它于'庚子国难'和日俄战争时被中国人熟知,在战争中使用频率很高,苏联人亲切的称其为'莫甘同志'。

文章图片4

8连布满弹孔的战旗

莫辛纳甘的制作工艺简单,无需任何精密加工,就连老人和小孩看几次加工流程,也能轻易地制造出这种枪,当年苏联生产了1700多万支莫辛纳甘步枪,士兵们人手一支。1951年志愿军装备了苏联提供的莫辛纳甘狙击步枪,已经是战争中淘汰的枪种,连枪栓都拉不开,战士们戏称为'脚蹬枪'。后来中国将苏式卡宾枪进行改造,研制出了M1944型莫辛纳步骑枪。该枪尺寸短,方便携带,适合恶劣天气下作战

最初得到这把步骑枪时,张桃芳射击了三枪都脱靶了,这让他在志愿军里成了笑柄,连领导看了他的射击成绩都生气的说:'你吃了三个大饼'。年轻的张桃芳不肯轻易认输,后来经过他的刻苦练习,在枪上放十几斤重的沙袋、用枪打风中的蜡烛、白天黑夜一直端着枪瞄准等等,他的射击技术有了很大进步。除了技术进步之外,张桃芳还培养了很好的忍耐力,可以在一个地方趴着,有时候整整一天都不动,这种忍耐用在战场上,是一个制胜的法宝。

在敌人夺取597.9高地时,张桃芳一马当先,一出手就打死了三个美国大兵,从这以后美军再也不敢在阵地上耀武扬威,全都当起了缩头乌龟,钻进了地堡里。张桃芳也在军中名声大噪,志愿军官兵们都说:'张桃芳这个神枪手,拿个火箭炮也不换。'

文章图片5

张桃芳和他的莫辛纳甘

这就是在朝鲜战争中,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各种武器,也让他们知道了,不要以为自己的装备精良,就去嘲笑对手一无所有,志愿军不仅有满腔的爱国热情,手中的武器也不是吃素的。自上甘岭战役之后,这个地方就成了美国人的'伤心岭',美国陆军五星上将、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也垂头丧气的说:'谁和中国人打仗,那他一定是疯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