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化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千生千面”的人才培养模式告诉你答案

 湖经松哥 2022-08-12 发布于湖北

据媒体报道,近日,2022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下文简称“美赛”)结果公布。吉利学院13支参赛队伍,获得Meritorious Winners(一等奖)2项,Honorable Mentions(二等奖)1项,Successful Participants(三等奖)10项。

本文图片来源:吉利学院

据介绍,“美赛”是由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主办的一项国际性数学建模竞赛,也是一项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赛事,赛题内容涉及经济、管理、环境、资源、生态、医学、安全等众多领域。竞赛要求三人为一组,就指定问题在指定时间完成建模、求解、验证、论文撰写等工作。此次竞赛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的28000多支队伍参赛。这是吉利学院学生首次参加这项赛事。首次组队参赛的吉利学院一等奖获奖率达到15%,远高于7%的平均获奖率。引发舆论关注。

一所民办本科院校的学生,为何要参加“美赛”?为何首次参赛就获得优异的成绩?这表明,民办本科院校只要坚持自身的定位,就会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特色办学之路,以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得到社会认可。

参加“美赛”的我国高校不少,据报道,1997年,共有409支队伍参加“美赛”,其中271支队伍来自美国,107支队伍来自中国大陆、两支队伍来自中国香港;20年后的2017年,美国的参赛队伍增加了不到一倍;中国的参赛队伍则增加了100倍以上,总数早已破万。客观而言,一些国内高校参加“美赛”,是带有功利目的,如以此宣传本校学生与哈佛、麻省理工学生同场竞技,获得国际大赛一二等奖;还有的学校把竞赛和保研加分、评定奖学金挂钩。吉利学院在办学22年后才首次组队参加“美赛”,并不是按其他学校的套路来宣传学校,而是与其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密切相关,这就是“千生千面”的育人模式。

我国高校存在“千生一面”的问题,学校办学缺乏个性、学生培养缺乏特色。从2002年起,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就十分严峻,但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对应,则是用人单位招工难,其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大学人才培养缺乏特色,大学生像从一个模式中刻出来的,这显然难以满足社会不同用人单位的需要。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一直在推进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改革,而高校如何用好办学自主权,对于个性化办学,也尤为关键。

要做到“千生千面”,需要需要大学有明确的定位。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以及普及化时代,大学形成自身明确的定位,不但有利于自身办学质量提高,更有利于推进整体高等教育形成合理的人才培养结构。我国高校存在不安于自身定位,盲目追求成为综合性大学的办学倾向。这导致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需求脱节,也导致大学毕业生结构性就业难。今年1076万大学毕业生走向就业市场,结构性就业难问题十分突出。在这方面,吉利大学坚持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坚定地走好产教融合办校之路,通过产教协同,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个性化、应用型人才,有力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值得其他学校办学借鉴。

其次,要推进教育家办学,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首要任务,创新教育模式。最好的教育是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而要做到个性化教育,需要大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活动、平台与机会,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并满足学生差异化的需求。包括努力做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计划,一人一个学习大纲,等等。与之对应的是,大学举办者必须加强对学校办学的投入,努力拓宽学校办学的资源。

就此而言,民办本科院校要实现“千生千面”培养模式,是颇为困难的。这要求学校不能急功近利追求所谓办学回报,而必须有长远的办学眼光,要有教育家办学的理想与情怀。拿组织学生参加竞赛来说,重视获奖与重视学生参加竞赛的体验、成长,就完全不同,前者在意功利的成果,而后者则关注的是对学生素质的提升。在2020吉利学院成都校区首届新生开学典礼上,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对同学们说:“上大学,就是为了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判断能力和自由探索能力”。可以说,组织学生参赛,就是为学生拓宽活动空间,探索“千生千面”培养的一部分。

只有每所大学都坚持自己的办学定位,并努力在自己的定位上办出高质量和特色,才能培养有个性和特长的学生,由此满足社会对大学人才培养的需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