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壶春瓶——瓷器里的第一美女,温婉迷人!

 荣纳堂 2022-08-12 发布于天津

说起瓷器中最美的器型,

就不得不提以玉壶春瓶、梅瓶、赏瓶

为首的“瓶中三宝”

它们可谓是器物美学发展史中

最具代表性的造型,

许多瓶类都是以这三种造型

为母本延伸创作出的。

其中,玉壶春的造型最为经典。

清新挺俊的身姿、曼妙的曲线

更显女性的丰满与妩媚,

所以不少藏家称其为“女性瓶”

玉壶春瓶尺寸较为矮小,

“S”形的设计更能迎合人们抓取物品时的习惯,

也更适宜在手中把玩观赏。

▲  定窑玉壶春瓶

玉壶春瓶名称来历

“玉壶买春,赏雨茆屋。”出自唐人才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典雅》“玉壶”是诗歌中的夸张手法,或指白瓷胎薄如纸、釉质细腻、纯洁如玉。 “春” 泛指酒窑酿酒名。

▲  金 白釉玉壶春瓶

《国史补》:酒有郢之富水春,乌程之若下春,荥阳之上窟春,富平之石东春,剑南之烧春

玉壶春瓶由唐代寺庙净瓶衍生而来,至宋为酒器,因承制名。

要论瓷器的器型之美,玉壶春瓶一定跑不掉。

▲ | 北宋 | 钧窑天蓝釉玉壶春瓶

▲ 宋 磁州窑剔花牡丹纹玉壶春瓶

历代玉壶春瓶造型特征

上面也提到过,玉壶春瓶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净水瓶演变而来,撇口、细颈、垂腹、圈足。造型定形于宋代,多为酒器。以后历代都有烧制,但每个历史时期的造型和装饰都略有不同。

从宋至清,年代越晚,瓶的颈部越短,腹部越大、越圆,圈足越宽。

到了元代一度为装饰陈设,不复延续宋代瘦纤体格。元末明初时期瓶身风格重厚圆润,元、明时主要有青花、釉里红、白釉(元代为卵白釉、明初为甜白釉等);到清代又增加了粉彩及其他颜色釉等品种。

01
【宋代】

▲ 宋 吉州窑开窗太公钓鱼图八棱玉壶春瓶


▲ 宋 哥窑瓜棱玉壶春瓶

▲  | 北宋 | 黑釉刻花玉壶春瓶


▲  | 宋 | 黑釉油滴玉壶春瓶

02
【金代】

金代北方以磁州窑为代表的玉壶春瓶,在承袭宋代形制的基础上,有所改进;

一是器型尺寸上有所加大,二是腹部更饱满,颈部更纤细,加之特有的窑变、铁锈花的代表性装饰,令这个器型更加俊秀、舒朗、雅致,玲珑有致


▲  | 辽 | 三彩牡丹纹玉壶春瓶

▲ 磁州窑白地黑花凤纹玉壶春瓶

▲ | 金 | 白地黑褐花龙纹玉壶春瓶 
河南博物院藏

▲ 金 黑釉褐彩玉壶春瓶
03
【元代】

纵观历代的玉壶春瓶,元朝的器物上下比例最悬殊:上部脖子处最细,然后,几乎没有肩膀和胸,直接就到肚子了,这个肚子像喝足了酒的肚子,浑圆、满足。

真像一只悬胆;也像一滴放大的、即将下坠的水珠......千钧一发,又妩媚动人。 

▲ 元 青花人物玉壶春瓶

▲ 蓝釉暗刻云龙纹玉壶春瓶

元代玉壶春瓶比较少青色,黄色比较多,所以也被称为黄釉瓷器
由于元代施釉条件与技术限制的关系,有些玉壶春瓶表面有淡褐色,这主要是漏釉造成。

▲  | 元 | 龙泉青釉褐斑玉壶春瓶

▲ 红绿彩绘鱼藻纹玉壶春瓶

▲ 黑釉铁锈花玉壶春瓶

04
【明代】

明代的玉壶春瓶和元代清秀瘦长的器形相比,器身有粗壮的趋势,圆腹渐趋丰硕,瓶颈加长,重心下移。

明代玉壶春瓶早期多见白釉光素器、白釉暗花器以及青花器,中期、晚期以青花品种最为常见。

在图案纹饰上,主题纹饰常常以云龙、梅、兰、花鸟、缠枝莲等为内容。

▲  | 明 | 龙泉青釉玉壶春瓶

 ▲建水窑青花开光花卉玉壶春瓶


 ▲  | 明 | 掐丝珐琅勾莲纹螭耳玉壶春瓶

明初大花大叶的潇洒风格与釉里红展现的奔放热烈更加凸显其妩媚,红彩卷草纹装饰的喇叭形瓶口犹如带彩的双唇,倾吐胸中的躁动,给人以美的享受。

故而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颇受收藏大家的垂涎。

▲  | 明洪武 | 釉里红缠枝莲纹玉壶春瓶

▲ 明 釉里红缠枝花卉纹玉壶春瓶

  ▲  | 明永乐 |   青花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

05
【清代】
玉壶春瓶发展至清代,造型上并未有多大的变化,工艺上较前代更为成熟。
▲  | 清康熙 | 五彩梅竹纹玉壶春瓶
▲  | 清咸丰 | 青花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玉壶春瓶在造型上区别虽然并不显著,但其赏鉴意义进一步浓郁,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器物的釉彩品种不断增多,远比明代丰富。
比如青花、青花釉里红、釉里红、祭红、斗彩、珐琅彩、粉彩、各色釉地五彩等等。

▲  炉钧釉玉壶春瓶

▲  | 清乾隆 | 斗彩婴戏图玉壶春瓶


▲  | 清同治 | 黄地洋彩锦地折洋花玉壶春瓶

▲ 粉彩山水纹玉壶春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