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先秦史话丨47.春秋(12)郑氏三公

 金色年华554 2022-08-12 发布于江西

本文为“风雨五千年”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欢迎分享到朋友圈、QQ等各种平台!

郑国的始封君是郑桓公,他是周厉王少子、周宣王庶弟。郑国从郑桓公受封开始,经过郑武公、郑庄公的持续努力,终于在诸侯国中声名鹊起,成为春秋初期的强国,形成了庄公小霸的大好局面。所以,通常将郑桓公、郑武公、郑庄公祖孙三人称作“郑氏三公”。

一、郑桓公

郑桓公,姬姓,名友,前806年-前771年在位,是周武王之九世孙,周厉王之少子,周宣王之庶弟。周宣王在位二十二年(即前806年)时,将姬友封于郑国,都城在棫林(地名,在今陕西华县)。姬友遂成为郑国的始封君,史称郑桓公。

郑桓公受封三十三年(即前774年),桓公由于深受百姓的拥戴,被周幽王任命为司徒,成为周王室的“三公”之一。他能团结安抚宗周一带的百姓,百姓都很高兴,因而黄河、洛水一带的人民都很怀念他。

郑桓公担任司徒的第二年(即前773年),周幽王因为宠爱王后褒姒,朝政颇多弊端,有的诸侯就背叛了王室。于是桓公问太史伯阳:“王室多故,我逃到哪里才能摆脱灾难呢?”太史伯阳说:“唯独洛水之东,黄河、济水之南可以安居。”桓公说:“为什么?”太史伯阳说:“那一带接近东虢和郐国,而虢、郐之君贪婪好利,百姓不附。如今你为司徒,深受百姓爱戴,你如果请求住在那里,虢、郐之君见你正在当权,就会轻易地分给你土地。如果你确实住在那里,虢、郐之民就都是你的百姓了。”桓公说:“我想往南到长江边上,如何?”太史伯阳说:“从前祝融为帝喾高辛氏的火正,他的功劳很大,他的后人在周朝尚未兴盛,楚国就是其后裔。周朝衰弱,楚必兴旺。楚若兴旺,对郑不利。”桓公说:“我想居于西方,如何?”太史伯阳说:“西方之民贪婪好利,难以久居。”桓公说:“周朝衰落后,哪个国家会兴盛呢?”太史伯阳说:“大概是齐、秦、晋、楚吧?齐国,姜姓,是伯夷的后裔,伯夷辅佐帝尧掌管礼仪。秦国,嬴姓,是伯益的后裔,伯益辅佐帝舜怀柔百物。他们和楚国的祖先,都曾有功于天下。而周武王攻克殷纣后,成王封叔虞于唐,那里地势险阻,如果再推行德政,那么周王室衰落后,晋国必然兴盛。”桓公说:“好。”于是向幽王请求,将郑国的百姓迁到洛水东部,而东虢和郐国果然献出十个城邑,桓公就在那里立了国。

过了两年(即前771年,郑桓公三十六年),周幽王因为宠信褒姒的缘故,废黜了申后和太子姬宜臼,申后的父亲申侯一怒之下,联合鄫国和犬戎入侵镐京。幽王举烽火征兵,没有救兵前来,犬戎于是在骊山下杀了幽王,俘虏了褒姒,并杀死了郑桓公,将周朝的财物席卷而去。这一事件,史称“犬戎之祸”。郑桓公被杀后,郑国人共立桓公之子姬掘突为君,是为郑武公。

二、郑武公

郑武公,姬姓,名掘突,一名滑突,前770年-前744年在位,是周厉王之孙,郑桓公之子。当周朝发生犬戎之祸时,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郑武公、晋文侯、卫武公、秦襄公率兵前去救援,打败了犬戎,在申国共立周幽王的故太子姬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平王即位后,往昔繁华的都城镐京已然破败不堪,又担心戎人不时前来进犯,遂将都城东迁至雒邑,这是东周的开始,也是春秋的开始。周王室东迁之后,倚重郑国、晋国才立住了脚跟,因此在周平王三年(即前768年),平王任命郑武公为司徒。

郑武公继承父志,继续开疆拓土,在担任司徒的第二年(即前767年,郑武公四年),郑国灭亡了东虢。郑武公八年(即前763年),郑武公欲讨伐胡国,故意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胡国君主来使他心里高兴。然后问群臣:“我想用兵,哪个国家可以讨伐?”大夫关其思回答说:“胡国可以讨伐。”武公发怒而杀了他,说道:“胡国,是兄弟之国,你说讨伐它,为什么呢?”胡国君主听说了这件事,认为郑国和自己友好,于是就对郑国不加防备。结果郑国偷袭胡国,攻占了它。

郑武公在位十年(即前761年)时,武公娶申侯之女为夫人,叫做姜氏,亦称作武姜。姜氏怀孕生太子寤生时难产,因此生下来后不喜欢他。后来生少子太叔段,很容易就生下来,因而很喜欢太叔段。郑武公二十七年(即前744年),武公生病,姜氏向武公请求,欲立太叔段为太子,武公不听。这一年,武公去世,寤生继位,是为郑庄公。

三、郑庄公

郑庄公,姬姓,名寤生,前743年-前701年在位,是周厉王之曾孙,郑桓公之孙,郑武公之子。

郑庄公元年(即前743年),庄公刚一即位,母亲姜氏就请求将制邑封给弟弟太叔段。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之地,虢叔曾经死在那里。至于别的地方,我都可以听命。”姜氏又替太叔段请求要京邑,庄公便让太叔段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祭仲说:“京邑比国都还大,不可以封给他。”庄公说:“姜氏想这样,我不敢反对。”祭仲说:“姜氏怎么会满足呢?不如早作安排,别让她滋生事端。一旦蔓延开来,就难以对付了。蔓延的野草尚且难以除掉,何况是国君的宠弟呢?”庄公说:“多行不义必自毙,你暂且等着瞧吧。”

不久,太叔段命令西边和北边的两个边邑,除了要听命于庄公外,还要听命于他。庄公的叔父公子吕说:“国无二君,你打算怎么办呢?如果你想把郑国交给太叔,就请允许我去侍奉他。如果不给,就请你趁早除掉他,不要让百姓产生其他想法。”庄公说:“用不着,他会自食其果的。”太叔段又将那两个边邑收为己有,一直扩张到廪延。公子吕说:“可以动手了,等他势力坐大了,就会得到百姓的拥护。”庄公说:“他作为臣子对君主不义,身为弟弟对兄长不亲,势力虽大,也会崩溃。”太叔段修治城郭,屯聚粮草,修缮盔甲和武器,准备了步兵和战车,将要偷袭郑国的国都。姜氏准备打开城门作为内应。
郑庄公二十二年(即前722年),太叔段觉得时机成熟了,准备起兵袭击郑国的国都,庄公获悉了太叔段起兵的日期,说道:“可以动手了!”便命令公子吕率领战车二百乘讨伐京邑。京邑的人反叛了太叔段,太叔段逃到鄢邑,庄公又攻打鄢邑。五月辛丑日,太叔段出奔到共国。
郑庄公于是把姜氏安置在城颍,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再相见。”可是不久又后悔了。颍考叔为颍谷的封人,听说了这件事,就献给庄公一些礼物。庄公请他吃饭,他把肉留下不吃。庄公问他原因,他说:“小人有母亲,小人的食物她都尝过,但没尝过君主的肉羹,请允许我把肉羹带给她。”庄公说:“你有母亲可孝敬,就我没有!”颍考叔说:“请问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庄公对他说了原因,并说现在很后悔。颍考叔说:“你何必忧愁呢?若是掘地见到泉水,在地道里相见,谁说不是'黄泉相见’呢?”庄公依言而行,他在进入地道时赋诗说:“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氏走出地道也赋诗道:“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于是母子和好如初。
太叔段作乱的时候,其儿子公孙滑逃奔到卫国。卫国人就替他讨伐郑国,攻取了廪延。冬季十月,郑国人率领周天子的军队以及虢国的军队攻打卫国的南部边境。郑国又请求邾国出兵相助,邾国的国君邾子克派人私下与鲁国大夫公子豫商量出兵之事。公子豫请求出兵,鲁隐公不许,他便擅自率军前去。郑国人、邾国人和公子豫在翼地会盟。次年冬季,郑国又攻打卫国,以讨伐公孙滑的叛乱。

郑庄公二十四年(即前720年),郑武公、郑庄公父子两人先后担任周平王的卿士,平王暗中又将朝政分托给虢公,为此庄公埋怨平王,平王说:“没有这回事。”因此周、郑交质。周平王的儿子王子狐去郑国做人质,郑庄公的公子忽去周室做人质。平王去世,周人想把朝政交给虢公。夏季四月,郑国的祭仲带兵割取了周王室在温邑的麦子。秋季,又割取了成周的谷子。于是周、郑交恶。

郑庄公二十五年(即前719年),宋国的公子冯(宋穆公之子,宋殇公之堂弟,子姓,宋氏,名冯)逃亡到郑国,郑国人打算送公子冯回宋国为君。这一年卫国的州吁自立为君,准备向郑国报复上代君主结下的旧怨,以此讨好诸侯而安定民心,便派人告诉宋殇公说:“假如你想讨伐郑国以除掉公子冯,那么你作为主力,敝国发兵与陈、蔡两国作为属军,这是我们卫国的愿望。”宋殇公答应了州吁。这时候,陈国、蔡国正和卫国友好,所以宋殇公、陈桓公、蔡国人、卫国人联合攻打郑国,包围了郑国都城的东门,围攻了五天才撤兵。这年秋季,诸侯再次伐郑,打败了郑国的步兵,割取了郑国的谷子之后才退兵。

第二年,即前718年,郑庄公二十六年。夏季四月,郑国人入侵卫国的牧邑,以报去年的东门之役。卫国人带领南燕国的军队讨伐郑国。郑国大夫祭仲、原繁、泄驾率领三军驻扎在南燕军前,同时派公子忽、公子突暗中从后面袭击南燕军。南燕人害怕郑国的三军,却不提防从制邑来的军队。六月,公子忽和公子突带着制邑的百姓在北制打败了南燕军。这年秋季,由于宋国人掠取了邾国的土地。邾国人告诉郑庄公说:“请你攻打宋国,报仇雪恨,敝邑愿做向导。”郑国人于是带领周天子的军队与邾军会合,讨伐宋国,进入了外城,以报去年的东门之役。冬季十二月,宋国人讨伐郑国,包围长葛,以报复秋季的入郛之役。次年宋国人攻取了长葛。

郑庄公二十七年,即前717年。往年郑庄公向陈国求和,陈桓公不答应。陈桓公的异母弟妫佗劝谏说:“亲近仁义,和睦邻邦,这是国家最宝贵的措施。你应该答应郑国的请求。”陈桓公说:“宋、卫两个大国才是真正的祸患,郑国有何危害?”于是就没有同意郑国的请和。因此在今年五月庚申日,郑庄公入侵陈国,俘获很多。次年(即前716年)冬季,陈国与郑国修好。陈桓公请求将女儿嫁给郑庄公的儿子公子忽,郑庄公同意了,于是就举行了订婚仪式。

这一年冬季,郑庄公去周都,首次朝见周桓王。桓王对他不加礼遇。周桓公对周桓王说:“我们周王室东迁,依靠的就是晋国和郑国。善待郑国以鼓励后来的人,还担心人家不来,更何况不以礼相待呢?以后郑国不会来了!”

郑庄公二十九年(即前715年),郑庄公请求废弃祭祀泰山,而改为祭祀周公,用泰山附近的祊邑,来交换鲁国的许田。春季三月,郑庄公派宛到鲁国划归祊邑,表示不再祭祀泰山了。郑庄公三十三年(即前711年),三月,郑庄公用玉璧交换许田。四月丁未日,鲁桓公与郑庄公在越地结盟,以巩固交换祊邑的友好关系。誓辞说:“如果违背盟约,就不能享有国家。”冬季,郑庄公到鲁国拜谢结盟。

郑庄公三十年(即前714年),北戎入侵郑国,郑庄公率兵抵御。庄公担心北戎军战斗力强,因此说:“他们是步兵,我们是车兵,我怕战车进退不便,容易被戎人包抄突袭。”公子突说:“我们应当选派勇敢而不刚毅的兵士前去诱敌,一交战就急速撤退,国君设下三批伏兵等着他们。戎人轻率而不整肃,贪婪而不团结,战胜不相让,战败不相救。走在前面的戎人见到财物俘虏,必然轻敌冒进,遇上伏兵后必然急速奔逃,走在后面的戎人不去援救,那么冒进的戎人就没有救应了。这样,我们就能获胜。”庄公依计而行。果然,戎人的前军遇上伏兵就逃跑了,郑国大夫祝聃率师追击,将他们从中截断,前后夹击,全部歼灭。戎人的后军拼命逃走。十一月甲寅日,郑国人把北戎军打得大败。

郑庄公三十一年(即前713年),由于宋殇公不去朝见周天子,而这时郑庄公正担任王室的左卿士,因此今年正月郑庄公与鲁隐公、齐釐公在鲁国中丘会见。癸丑日,在鲁国邓地结盟,商定出兵的日期。夏季五月,鲁国大夫公子翚先期会合齐釐公、郑庄公讨伐宋国。六月戊申日,鲁隐公在宋国老桃会见齐釐公、郑庄公。壬戌日,鲁隐公在菅地打败宋军。庚午日,郑军攻入郜邑;辛未日,郑庄公把郜邑归属于鲁国。庚辰日,郑军攻入防邑;辛巳日,郑庄公把防邑归属于鲁国。君子说:“郑庄公这样做,可以说合乎正道。用天子的命令讨伐不来朝觐的国家,自己不贪求土地,而用来犒劳爵位高于自己的鲁国,这是治理政事的根本。”

郑国、鲁国、齐国在夏季讨伐宋国时,蔡国、卫国、郕国违抗周天子的命令没有出兵伐宋。秋季,七月庚寅日,郑国军队返回本国的城郊,还在郊外时,宋国人、卫国人攻入郑国。蔡国人跟在后面,进攻戴地。八月壬戌日,郑庄公包围戴地。癸亥日,郑军攻陷戴地,俘获了宋、卫、蔡三国的军队。宋、卫军队既已攻入郑国,而又叫蔡国人去攻打戴地,蔡国人愤怒,所以三国军队因为不和而导致失败。九月戊寅日,郑庄公攻入宋国。冬季,齐国人、郑国人攻入郕国,以讨伐它违抗周天子的命令。

郑庄公三十二年(即前712年),夏季,郑庄公与鲁隐公在郑国郲邑相会,谋划进攻许国。郑庄公将要出兵伐许,五月甲辰日,在太庙分发武器。郑庄公的堂弟公孙阏与颍考叔争抢兵车,颍考叔挟起车辕就跑,公孙阏提着戟追赶,追到大路上,没有追上,公孙阏很生气。秋季七月,郑庄公会合鲁隐公、齐釐公讨伐许国。庚辰日,三国军队会集在许国城下。颍考叔拿着郑庄公的蝥弧旗率先登城,公孙阏在城下用箭射他,颍考叔摔下来死了。郑国大夫瑕叔盈又举着蝥弧旗登上城墙,挥舞旗帜大喊:“国君登城了!”于是郑国的士兵全部登城。壬午日,攻入许都。许庄公逃奔卫国。齐釐公把许国的土地让给鲁隐公,隐公说:“你说许国不恭顺,所以寡人才跟你一起讨伐它。现在许国既然已经伏罪,虽然你有此美意,但寡人不敢接受。”于是就将许国的土地让给郑庄公。郑庄公让许国大夫百里辅佐许庄公的弟弟许叔,居住在许国东部,又让大夫公孙获居住在许国的西部,对他说:“凡是你的器用财货,不要放在许国。我死之后,你就赶快离开这里。我的先君在这里新建城邑,周王室已经衰微了,我们这些周朝子孙一天天丢掉祖先的功业。而许国,是四岳的后裔,上天既已厌弃了周朝,我怎能与许国争夺呢?”郑庄公回国后,下令让每一百人拿出一头公猪,每二十五人拿出一只狗或鸡,来诅咒射死颍考叔的人。君子说:“郑庄公丧失了政治和刑法的原则。用政治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纠正邪恶,然而既没有仁德的政治又没有严厉的刑法,所以才出现了邪恶。已经出现了邪恶而加以诅咒,又有什么益处呢!”

郑庄公三十四年(即前710年),春季,宋国华父督攻打孔父嘉,杀了孔父嘉而占有其妻子。宋殇公很生气,华父督恐惧,就把殇公也杀了。郑庄公、鲁桓公、齐釐公、陈桓公在宋国稷地会见,商讨平服宋国的内乱,由于收受了宋国的贿赂,便确立了华氏的政权。华父督又从郑国迎回公子冯,立为国君,以此亲近郑国。

郑庄公三十七年(即前707年),周桓王解除郑庄公的卿士职务,郑庄公便不再入周朝觐。秋季,桓王率领诸侯伐郑,庄公出兵抵御。桓王率领中军;虢公林父率领右军,蔡国人、卫国人隶属于右军;周公黑肩率领左军,陈国人隶属于左军。郑国的公子突建议用左方阵来抵御蔡国人和卫国人,用右方阵来抵御陈国人,他说:“陈国正逢内乱,民无斗心,若先攻打它,必然会败逃。周王的军队见此情形,阵容就会混乱。蔡国人、卫国人支撑不住,也会争先逃跑。这时我们集中兵力对付周王的中军,就可以取得胜利。”郑庄公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派大夫曼伯担任右方阵的统帅,大夫祭仲担任左方阵的统帅,大夫原繁、高渠弥率领中军辅助庄公,摆设了鱼丽之阵,前面行进战车二十五乘,后面跟随步卒五人,步卒弥补战车间的缝隙。两军战于繻葛,庄公命令左右方阵的统帅道:“大旗挥动,就击鼓进军。”结果,蔡国人、卫国人、陈国人都逃窜了,周王的军队因此混乱。郑国的军队从左右两边合拢来进攻,周军大败。祝聃射中桓王的肩膀,桓王还能指挥军队。祝聃请求追击,庄公说:“君子不愿欺人太甚,更何况是欺凌周天子呢!只要能自救,使社稷无损,这就足够了。”夜间,庄公派祭仲慰问桓王,同时也问候桓王的左右随从。这一战,史称“繻葛之战”。

郑庄公四十二年(即前702年),冬季,齐、卫、郑三国联军与鲁军战于郎邑,关于战争的起因,鲁国是有道理的。起初,在郑庄公三十八年(即前706年)时,北戎讨伐齐国,齐国无法应付,诸侯援救齐国。郑国的公子忽功劳最大。齐国人馈送诸侯食物,让鲁国来确定馈送的先后次序。鲁国根据爵位的等级排序,结果郑国排在后面。郑国人愤怒,请求齐国共同出兵。齐国又联合卫国,与郑国一起攻打鲁国。

郑庄公四十三年(即前701年),庄公去世,祭仲拥立太子忽为君,是为郑昭公。

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请告知

郑庄公在位期间,郑国国力达到顶峰,尤其在繻葛之战中敢于以一国之力对抗周、蔡、卫、陈四国联军,成功自保的同时还射中了周桓王的肩膀,使周天子的威信扫地,被称作“春秋小霸”真是实至名归。然而在他去世之后,郑国就陷入内乱之中,先是郑厉公与郑昭公争夺君位,郑昭公被杀,祭仲等人另立昭公的弟弟子斖为君;子斖被齐襄公杀害后,祭仲又立子斖的弟弟子婴为君,结果郑厉公又杀死子婴而恢复君位。在短短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郑国的君主就像走马灯般换了六任。而这一时期,齐国、晋国、楚国却在蒸蒸日上,郑国就此失去了发展的机会和空间,迅速降为二三流的国家。

后来晋楚争霸,由于郑国地处要冲,成为双方的必争之地,亲附晋国则被楚国攻打,亲附楚国又被晋国攻打,其处境之艰难就像公元前610年郑国公子归生派执讯对晋国赵盾所说的那样悲痛:“寡君即位三年,召请蔡庄侯和他一起侍奉贵国国君。九月,蔡庄侯进入敝邑前去贵国。敝邑由于侯宣多造成的祸难,寡君因此未能与蔡庄侯同行。十一月,消灭了侯宣多,就随同蔡庄侯一起向贵国执事朝见。十二年六月,归生辅佐寡君的太子夷,向楚国请求,与陈共公一起朝见贵国国君。十四年七月,寡君又向贵国朝见,以完成陈侯朝晋的事。十五年五月,陈灵公从敝邑前去朝见贵国国君。去年正月,烛之武带领太子夷前往贵国朝见。八月,寡君又前去朝见。虽然陈、蔡二国紧挨着楚国,但他们不敢对贵国三心二意,就是因为敝邑的缘故。敝邑虽然如此侍奉贵国国君,为什么仍然不能免罪呢?寡君在位期间,一次朝见贵国先君襄公,两次朝见贵国现在的君主。太子夷与我们几个臣子不停地到绛都来,我们虽然是小国,但侍奉大国的礼仪不能再有超过的了。如今大国说:'你们没能让我称心如意。’敝邑只有等待灭亡,不能再增加什么了。古人有句话说:'畏首畏尾,剩下来的身子还有多少?’又说:'鹿在临死前,顾不上选择庇荫之所。’小国侍奉大国,如果大国以德相待,小国就以人道相事;如果不能以德相待,小国就像鹿一样,铤而走险,急迫之中怎么会留意选择庇荫之所?贵国的命令没有止境,我们也知道面临灭亡了,只好把敝邑所有的军队集中起来在鯈地等待,听凭执事的命令。郑文公在二年六月壬申日,去齐国朝见。四年二月壬戌日,为齐国侵袭蔡国,也与楚国达成和议。处在晋、楚两个大国中间而屈从于压力,难道是小国的罪过?大国如果不能谅解,我们是没有办法逃避你们的旨令的。”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在郑庄公三十八年(即前706年)的时候,北戎伐齐,齐国派人求救,郑国遣太子忽(即后来的郑昭公,被郑厉公所杀)率兵救齐。齐釐公想把女儿嫁给他,太子忽谢绝说:“我们郑国是小国,不敢与齐国相配。”当时祭仲与他在一起,劝他娶齐女,说:“郑君有很多宠姬,太子没有强大的外援恐怕无法继位。三位公子(即公子突、公子亹、公子仪)都有可能做国君。”假如太子忽当时听从祭仲的劝告,娶了齐釐公的女儿,两强联手,他的君位势必稳如泰山,郑国是否就可以避开那段动荡的岁月呢?抓住了战略机遇的郑国,会不会就成为春秋首霸呢?可惜啊,可惜,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参考书目:

1.《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左传全译》[春秋]左丘明著 王守谦等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11月第1版)

2.《史记》 [汉]司马迁著  韩兆琦译注(中华书局,2010年6月北京第1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