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拼分多 2022-08-12 发布于广东
阅——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的一段话:
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不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土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侍候庄稼的老农也因之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思——
从小生活在农村的朋友,还记得自己刚进城的样子吗?

费老的一段话,也让我思考自己从小生长的环境,以及那些清晰的,或已模糊的人。

在一个固定狭窄的空间里,长时间受某一些约定俗成的风俗影响,就像把人套在一种无形的模具里。

你的气息、行为举止、言语面貌,在里面被长年累月塑型、定格。

人们的活动范围,大部分都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左邻右舍。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大家都一样,彼此了解,可以游刃有余。

一旦走出了这一特定区域,看到外面更广阔的天地,开始,会有很多的不适。所有的言行举止,穿衣打扮,都失去了赖以生存的产地范本。

直到,你在外面城市里待的时间足够长,你的见识足够多,才可能挣脱原来的模具,变得从容起来。

只有流动的人,不会被单一的风俗所影响,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见多识广,身上具备了灵动的气息。自然而然,身上就没有“土气”。

城乡界限的打破,地域性的瓦解,流动性的增强,信息的传递,除去那些已经被定格的老年人,很难再从农村的年轻人身上看到土气。

以前有一段时间阅读,会把看到有启发性的一段话,摘抄下来,然后在后面写下自己的思考。这是之前的一段文字,以后可以把这一习惯转移到头条上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