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年读书说•读书会第一期|首发•陈熙睿:千年纷争喋喋不休,推演德性贻笑大方——《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读后感

 青年读书说 2022-08-12 发布于陕西


千年纷争喋喋不休,推演德性贻笑大方

                     ——《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读后感

西安市铁一中滨河高级中学高二鸿博2班  陈熙睿

这是一本出发点十分别出新意的书,从阴阳五行学说的角度来分析历代封建王朝的“德性”(就是国家道德的属性)。初读前几章,觉得净是谬悠之言,没想到每个章节末都有对应内容的实录记载,逻辑缜密,妙趣横生。宏大的历史框架的建立,加上风趣横生的语言,在闲谈中将令人喟然而叹的历史更迭达到了作者口中“初读捧腹笑翻,再读掩卷长叹”的境界。

【图片来源 作者 陈熙睿】

“德行”说法始于秦代,是吕不韦为了证明秦王嬴政统一天下是天命所归。自此,历代王朝都沿用这套“五德始终说”,证明自己是从上个朝代的正统传承下来的。书中把中国古代史以五德串连,穿插着谶纬之说、正朔之源、阴阳之分,如洛阳为何又写作雒阳,魏晋的德性不断被推翻又重新建立,武则天建立的王朝为什么以“周”命名等等一切都与五德的推演有关。

梁启超曾这样评价五德推演“阴阳五行说为两千年来迷信之大本营”。汉儒生邹衍创立五德学说本意是为了劝说天子节俭,要他们注重道德,否则就会被推翻,汉代儒学把儒家的“三统说”与阴阳家的“五德始终说”合二为一,从此阴阳家门一步步退出历史舞台,推演五德的重任就交给了这些逐渐变得神神道道的儒生们。这些趋炎附势的家伙“超常发挥”之后逐渐开始变质,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全都被造了出来,作为官方政治理论的五德学说逐渐变成民间风水算命的理论基础,贻害后世。

西方讲究君权神授”,中国讲究受命于天,两者表面上瞧着意思差不多,具体操作起来区别可就大了。西方的在人间有代言人,那就是教皇,中世纪时宗教势力强大,西方的皇帝们也要受教皇辖制,得罪了教皇,堂堂皇帝也要程门跪雪才得到宽大处理。而中国的则纯是个虚的概念,在人间没有代言人,再加上皇帝自称“天子”,那还不是皇帝说什么就是什么?溜须拍马的儒生们再附会上些五德的神秘色彩,把老百姓骗得服服帖帖的,可比西方那套理论好使多了。

“历史的发展并不总是朝向人类的理性和良知,它不仅有曲折,而且有逆流”。王莽成功夺权称帝建立新朝,身为大儒生,他极度崇古,于是请来了同样是大儒生的刘歆,在皇宫上演了一场“禅让”的儿戏——刘歆的学问能让王莽的王位坐的稳当,王莽拜刘歆为国师,将他的新五德学说确立为官方理论。接下来就是流水线一样的编传说,观祥瑞,立德性……笑翻了,这哪是“五德”该发挥的正统作用?分明就是在那个无知的社会里,愚昧的“聪明人”把编好了的理论讲给更加愚昧的人听,告诉他们这就是事实,久而久之将荒唐言定为社会共识。事实就是事实,理论终是理论,理论总是有跟事实不大对付的地方,有些人顺着事实修改理论,有些人顺着理论修改事实,所以朝代更迭中,这些理论被随心所欲地重新,反复修改,越改越离谱,越改越混乱,最终被一脚踢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些东西也不一定都有用,随着历史的发展,糟粕无疑越来越多——有的原本是精华的东西,因为时代的变迁,亦或是人为践踏,慢慢沦为了糟粕。对于阴阳学,其中“任何事物都可以粗分为相互融合或相互对立的两个面”的说法,至少还有朴素的辩证法,而五德德性推演,帝国顺势而生,分明就是只要胆子够大,嘴皮子够利索,怎么说都有理。这还能是时代精华吗?梁启超在清末民国初期说阴阳五行说直至今日在社会上犹有莫大势力,分明到现今还没有扔干净,多少人给孩子起名字,找所谓的大师排个八字论个五行,风水大师们都富得流油了,人们拿到花了大钱买来的“吉祥”名字如获至宝。所以,是糟粕就该彻底丢弃。

读罢,付之一叹,一笑了之。

【本文作者陈熙睿同学与书 图来源 作者】



活动预告|青年读书说第一期读书会开始啦,喊你一起来阅读

青年读书|·李王辉:读《遥远的帝国:两晋十六国风云录》终篇|随笔(七)

青年情感|学生作品·张洋浩|以历史为灯,照漫漫前路——读《全球通史》

德育分享|班主任期末工作总结·德育案例|班级常规管理中的“弹簧”作用 ——年轻班主任如何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赞赏郑重声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