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毅、粟裕率军挺进豫皖苏后向上诉苦,毛主席电令:陈毅速来开会

 猫条山 2022-08-12 发布于北京
文章图片1

老覃在去年写过《1964年,粟裕写了首悲壮的诗,听了林彪一席话,激动地改了末两句》一文,文中就网络流传林彪称赞“粟裕尽打神仙仗”的谣言进行了一番辩诬。要知道,我军将帅在解放战争期间屡屡提到的“神仙仗”指的是躲在解放区里,依靠广大群众的掩护、配合,和强大的后勤供应所打的“舒服仗”。

在同一个时间段,老覃还写了《挺进大别山,刘邓大军付出了巨大代价仍站不住脚?蒋介石的评价亮了》一文,讲的是:蒋介石在解放战争初期集中兵力重点进攻陕甘宁和山东两大解放区,我们的解放区大为压缩。毛主席指派陈毅、粟裕率华东野战军渡过长江,到江苏、浙江敌后开创解放区,不要再停留在解放区指望靠群众的支持打“神仙仗”。但粟裕以“皖南事变”作为前车之鉴,“斗胆直陈”,一推再推。最终,是刘邓大军担当重任,丢掉了大后方,千里挺进大别山,跳到外线作战,置之死地而后生。

所以说,林彪是绝不可能用“神仙仗”这个词来夸赞粟裕的。

老覃在昨天写的《1947年,陈赓自告奋勇要去擒捉阎锡山,毛主席吓了一跳,连连摆手》一文中提到,刘邓大军于 1947年6月30日晚飞渡黄河,到了7月中旬,便在晋冀鲁豫战场牵制了20多个旅的国民党军。另外,我西北野战兵团也在陕北战场上吸引住了胡宗南的主力。毛主席因此又酝酿出了一个“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措施,即由陈毅、粟裕率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在鲁西南强渡黄河,挺进豫院苏地区,实行战略展开;另由陈赓、谢富治率太岳兵团杀向豫西山地,在豫西、陕南、鄂西北创建新的解放区。

毛主席这一设想在历史著名的“小河村会议”得到通过后,华东野战军和太岳兵团都都有条不紊地按照指令展开了行动。

1947年9月26日,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主力5个纵队分五路越过陇海路南下,进入豫皖苏平原,实行分散作战。

到了10月底,华东野战军解放了洪泽湖以西、平汉路以东、淮河以陇海路以南的广大地区,歼灭国民党军队1万余人。

11月中旬,建立起25个县的民主政权,很好地完成了在这一地区的战略展开。

可以说,局面大好。但是,困难也是有的。

陈毅和粟裕在11月20日致电中央军委,大吐苦水,声称部队南下后,水土不服,战士大面积患上了南方病,又因为脱离后方,缺乏药物治疗,伤病员安置成了大问题,有的部队无心南渡长江……

毛主席和周恩来等人这时已从葭县乌龙铺转移到了米脂县的杨家沟,他读了陈毅和粟裕在这封电文后,于11月30日作出答复:在明年8月以前,不准备派主力部队渡江。

另外,要求陈毅离开部队,先赴西柏坡向中央工委汇报工作,再到杨家沟参加会议。

毛主席发这道电文时,刘邓大军已经歼灭了国民党军3万余人,建立了3个县的民主政权,在大别山站稳了脚跟。

不过,蒋介石深知中原之争,关系全局,其紧急成立了国防部九江指挥所,纠集了33个旅,张牙舞爪地向大别山地区扑来。

毛主席于是指示刘邓分兵开展内线外线的斗争。同时要求粟裕、陈赓展开对陇海路、平汉路的破袭战,吸引国民党军的注意力。

刘伯承、邓小平不折不扣地执行毛主席的命令,分兵作战:邓小平率3个纵队在大别山坚持作战,刘伯承率1个纵队向淮西转移,另外2个纵队越过平汉路,经略桐柏、江汉地区。

毛主席邀请陈毅来参加的会议是指将在12月25日召开的扩大会议。

这个会议,是讨论我军转入战略进攻、制定党的行动纲领、和着手从各方面准备夺取全国胜利而召开的,史称“十二月会议”。

会议正式举行之前,还召开了18天的预备会议。

即这个会议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负责中央工委工作的刘少奇担心陈毅赶不上开会,在陈毅行至半道时,发电报通知他,要他直接奔赴米脂杨家沟。

文章图片2

这样,陈毅一路急赶慢赶,终于在1月7日来到了米脂杨家沟。

但还是错过了会议——会议已经在12月28日结束了。

毛主席拿出了“十二月会议”的会议记录给他看,给他分析了当前的战略形势,告诉他:1948年,是战争的天平发生倾斜的一年,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全部胜利的时候了。

另外,毛主席还起草并发出了一个《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党内指示,要求各野战军首长和军区首长,除作战方针必须随时报告和请示,并且照过去规定,每月作一次战绩报告、损耗报告和实力报告。另外,从1948年起,每两个月要做一次政策性的综合报告和请示。

毛主席建立这个制度,目的就是要加强党对各大军区的领导权,维护党对军队的绝对指挥权,严防指挥不动“枪”的情形出现。

1月20日,在杨家沟参加团以上干部会议的358旅政委余秋里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在前委扩大会议上汇报了358旅开展诉苦三查的情况。

毛主席专门点名:请陈毅同志参加。

1月30日,毛主席又为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起草了一个对党内的指示:《军队内部的民主运动》,要求“部队通过集中领下的民主运动,达到政治上高度团结”。

与此同时,毛主席为了打乱蒋介石的战略部署,电告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要求他统率叶飞、王必成、陶勇3个纵队渡过长江,以吸引中原国民党军80个中的20至0个旅回防江南。

但粟裕在1月31日复电中央军委,报告说:“最近即行出动比较困难”,要求休整到3月下旬方才出动。

文章图片3

此外,粟裕还仍然坚持认为渡江牵制的效果不如在中原歼敌的效果好。

毛主席于2月1日午夜致电粟裕,同意了他提出的休整计划,但他仍认为调动中原国民党军主力去江南,向蒋介石的要害地出击是最有效。

在电文中,毛主席附上了一句:“陈日内动身东返。”

毛主席为了进一步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的深远后方,改变中原战,他让陈毅速回战区和粟裕制订具体执行方案。

得到毛主席面授机宜的陈毅,于2月4日启程南返,一路心情雀跃,赋诗一首:

文章图片4

陈毅以为,此番回去,即可“稳渡长江遣粟郎”了。

但老覃在前年7月写的《毛主席和粟裕阔别多时,见面后第一句话:好大胆,为何抗命不遵?》一文里,已经提到:粟裕在解放战争中有三次“斗胆直陈”转变战局的经历。即第一次是在1946年夏不肯出外线作战而“仍留苏中解决当面之敌”;第二次就发生于1948年1月初,反对过早渡江,建议在中原战场上集中兵力打大仗;第三次是1948年4月,不赞成组成“东南野战军”渡江南进,坚持集中兵力在中原黄淮地区打歼灭战。

最后补充一句,老覃在去年写的《响鼓也须重锤敲,粟裕在淮海战役中被毛主席连续敲打,成国之柱石》一文中,也提到,毛主席要求各野战军首长和军区首长每月作一次战绩报告、每两个月要做一次政策性的综合报告,粟裕却做得不尽如人意。毛主席仍对他偏爱有加,后来还指定由他负责指挥台湾战役、定他为抗美援朝挂帅人物的首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