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西省永济市肝胆胃病专科医院 肖玉珍 邵鸣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皮肤黄染的就诊人员,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是,皮肤黄染有传染性吗? 在我国皮肤黄染的较常见的原因是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梗阻性黄疸等,今天和大家谈一谈一种易被忽视的疾病导致的皮肤黄染——它有传染性吗?能谈婚论嫁吗? TA的故事 李某,女,25岁,未婚。主因“皮肤黄染20年”就诊。20年前其家长无意中发现她皮肤黄染,因饮食、精神状况、身高、智力和同龄孩子没有区别,也没有再去查找引起皮肤黄染的原因。 李某的母亲及哥哥均为慢性乙肝患者,李某也在8年前查出慢性乙肝,但是没有定期复查及规范治疗。李某的母亲问医生,孩子这种情况能找男朋友吗? ![]() 您可能会认为是慢性乙肝导致李某的皮肤黄染,只不过之前不知道有乙肝。那么是否有其他原因呢? ![]() 完善相关检查 肝功能:总胆红素142.20µmol/L,间接胆红素 134.70µmol/L,谷丙、谷草转氨酶、其它酶类数值正常。血糖、肾功能、电解质、血脂均正常。甲、丙、丁、戊、庚型肝炎标志物均阴性,艾滋病、梅毒检测阴性。乙肝系列:HBsAg(+)、抗HBe(+)、抗HBc(+),余阴性;血型A型,Rh阳性。高灵敏HBV DNA定量<20IU/ml;血常规:WBC:5.6×109/L,RBC:3.55×1012/L,HGB:116g/L,PLT:98×109/L。胸片、心电图:正常。腹部彩超提示:脾脏肿大(肋间厚4.5cm),门静脉管径1.2cm。 此患者的疑问点 是否为慢性HBV感染引起的黄疸及脾脏肿大?患者自幼年开始就有黄疸,有慢性乙型肝炎家族史,无皮肤瘙痒,巩膜及全身皮肤明显黄染,乙肝病毒感染,但患者间接胆红素升高,ALT、AST正常与肝细胞性黄疸不符。 要考虑先天性原因引起的黄疸,是否为体质性黄疸?还是先天性溶血性黄疸?或者还有其他原因导致的黄疸? 继续追踪线索-追查 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血清铜、铁、铜兰蛋白、转铁蛋白均正常。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检查均阴性。红细胞涂片结果:球形红细胞增多明显;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阳性。骨髓穿刺活检证实为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这就是引起皮肤黄染的原因。 结合李某病情,慢性乙肝暂时不用抗病毒治疗,目前治疗的重点放在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上。患者行脾脏切除术后,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已追踪随访13年,每年定期复查,病情稳定,皮肤、巩膜黄染消失;李某女儿经检查无乙肝,并有保护性抗体。 TA的故事 赵某,男,28岁,未婚。主因“间断黄疸23年”就诊。赵某的父亲说,在孩子5岁时就发现他的皮肤和别的孩子比,有些发黄。 为了找到赵某皮肤黄染的原因,已奔波了几家医院,多少年来,原因也没有查清楚,皮肤黄染一直困扰着他们,也是心里的一块心病。眼看着孩子渐渐长大,在农村,已是到了结婚的年龄。赵某的父亲也是疑虑重重,他问,我的孩子这种情况能找女朋友吗?能结婚吗?会传染给配偶吗? ![]() 经完善相关检查,排除病毒性肝炎、血色病、肝豆状核变性、梗阻性黄疸,最终确诊为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行脾脏切除术后,肝功能逐步恢复正常。结婚后生育一儿一女,一家人其乐融融,赵某在一家企业开心的工作。目前已追踪随访15年,每年定期复查,病情稳定,皮肤、巩膜黄染消失,肝功能、血常规正常。 那么,正常红细胞是什么样子呢?如下图: ![]() ![]() ·小知识-红细胞· 正常红细胞呈两面中央凹的圆饼状,平均直径为9um。中央较薄,周缘较厚,故在血涂片标本上中央染色较浅、周围较深。新鲜单个红细胞为黄绿色,大量红细胞使血液呈深红色。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线粒体。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它依靠葡萄糖合成能量。 那么,球形红细胞又是什么样子? ![]() 球形红细胞的直径小于6um,但其厚度增加,血红蛋白充盈好,细胞着色深,中央淡染区消失。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是个什么东东?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是因为红细胞呈球形,而且这种病又是遗传性的,故此得名。本病的起病年龄和病情轻重差异很大,多在幼儿和儿童期发病。血片见球形红细胞增多为本病的特征,可占红细胞的20%~40%,少数可达到80%以上。 临床上分为无症状携带者、轻度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中度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和重度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发病机理 ![]() 本病引起的黄疸在临床上易被忽视,其发病机理为:患者的红细胞膜蛋白由于遗传缺陷,导致膜脂质不稳定而丢失,使红细胞膜表面积减少;同时受累红细胞的钠离子通透性异常增强,使钠离子大量进入细胞内,随钠离子大量进入细胞内的水分亦增加,使红细胞由双凹盘形变成球形,形成了本病特征形态。 ![]() 为了维持红细胞内、外钠离子的正常平衡,就必须动用“离子泵”将细胞内增多的钠离子排出,结果导致ATP的消耗增加。ATP的相对缺乏使细胞膜上调节红细胞内外钙、镁离子浓度平衡的钙-ATP酶受到抑制,钙就容易沉积于膜上,使膜变硬,其变形性和柔韧性降低。 ![]() 当僵硬的球形细胞通过脾窦内直径较其小得多的微循环时,大量红细胞在脾内滞留、破坏。由于脾是破坏的主要器官,所以脾切除后尽管本症的生化及形态学异常依然存在,但溶血程度明显减轻。 脾切除后,黄疸和网织红细胞增多可迅速消失,血红蛋白可达正常范围,也可防止胆石的形成,并根除了发生“再生障碍危象”的威胁。 所以,对于幼年开始出现的皮肤黄染,在排除病毒性肝炎等常见原因导致的黄疸后,应排除此病引起的皮肤黄染。不同的皮肤黄染,应区别对待,避免对此类患者的歧视。 ![]() 本病引起的黄疸,皮肤黄染,没有传染性,不影响生育,此病应规范治疗,定期复查。请大家正确、科学对待皮肤黄染! (医学科普具有普适性,如有个性化需求,建议您就诊咨询。) ![]() 分享一波 ![]() 顺便点个赞 ![]() 在看 |
|
来自: 新用户8825scGG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