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国初,一名四川村姑举报可疑丈夫,后来一查:丈夫竟是国军中将

 梦想童年594 2022-08-12 发布于江西


老夫少妻

50年代初的四川省,一位村里的姑娘嫁人了。女人正值青春年华,男人却年过半百。

男人叫张克明,一脸老实巴交,很可靠的样子。虽然不再年轻,但从他的相貌可以看出,这人年轻时一定是个英俊小伙。

对这段姻缘,当地人是众说纷纭。

有人说,这老头子与其是娶妻,倒不如是娶个保姆照顾自己;有人说,这样一个年轻女人嫁给这么个半老头子实在是可惜;还有人说,这个男人肯定很有钱,要不然一个黄花大闺女怎么可能委身于他?

不管外面人如何议论,有一点却是事实:这个叫张克明的男人足足拿了48两黄金当彩礼。

黄金

有一句爱情格言叫:如果一位老年男人娶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妻子,丈夫应该给她穿金戴银,给她富足的生活,以示对妻子的歉意。

村姑的父母估计也是看这个男人面相老实、彩礼丰厚,想来不是一般人,虽然年纪大但对自己女儿很不错,所以才将女儿托付于他。

婚后的张克明很幸福,50岁出头还有娇妻相伴,这对任何一个男人来说都是一件美事,所以他对妻子格外呵护。

新婚妻子与丈夫很恩爱,但心里总觉得丈夫和其他人不太一样。

首先,张克明在气质上完全不同于村里那些庄稼汉,一看就受过良好的教育;其次,丈夫虽然年纪不小,但走路时都把背挺得很直,倒是有一些军人气概;最后嘛,就是丈夫迎娶她时拿出的那48两黄金。那时的人们连饭都吃不起,他怎么会拿得出这么多钱娶老婆?而且自己还是一个没啥文化的村姑。

但妻子并没有多想。

张克明和妻子的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着,一对老夫少妻,羡煞旁人。

不久后的一天,张克明正在家里休息,突然,妻子居然带着两个解放军走了进来。张克明吓了一跳,不知道出了什么事。

四川农村

没等张克明开口询问,妻子就对那两个解放军大喊:“就是他,他就是我丈夫,他过去是国民党军官!”

张克明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自己结婚没多久的妻子,然后便叹了口气,心想是不是自己前两天喝醉了酒说胡话,还是自己睡着了说梦话不小心让妻子听到了?他更没想到的是,妻子竟然会大义灭亲。

后来张克明才知道,妻子心中一向对国民党十分怨恨。

事情都到了这一步,再怎么狡辩也没有用了,至于自己姓甚名谁,解放军只要回去一查就会知道。

张克明仰天长叹,本来想着归隐田园就此过完一生,但到头来还是难以逃脱这些是是非非。

张克明其实不叫张克明,他的真名叫王凌云,是国民党第13绥靖区中将司令官兼行政长官。

这个身份一公布,当地人和解放军全都吓了一大跳,他们做梦也没想到这个面相老实的男人居然是国民党这么大的官!要知道,以前的国军绥靖区司令手下少说也有十几万人马!

国军中将王凌云

按理说,这种级别的国军将领,解放军绝对会在功德林给他预定个位置,但他居然跑到四川娶老婆过起小日子来了,这也真是令人不敢相信。

初出茅庐

王凌云1899年生于河南汝阳县蟒庄,那时的中国兵荒马乱,但王家属于书香门第,有些资产,一家人过得还算幸福。不过,王凌云小时候却不喜欢读书,更喜欢和小伙伴们玩打仗,长大后的他毫不犹豫地参军报国。

这样的志向也正符合他父母起的名字,男儿就该有凌云壮志。

王凌云先是在军阀吴佩孚、镇嵩军憨玉琨军中服役,后来的他认为自己必须接受正规的军校教育。王凌云虽投身行伍,却有知识分子的高傲气质,深感自己应该站在高处,而不是普通一名士兵为军阀混战充当炮灰。

于是他便进入军校学习军事理论,让自己的军事技能更进了一步。军校毕业之后,王凌云去投奔了自己年少时的老师——郑国翰。

郑国翰也是王凌云的第一位贵人。

王凌云旧居

那时郑国翰的身份是民兵团团长,但他在清朝时的名声更大,曾做过河南伊阳县知县,还是那个年代不可多得的好官。正因为郑国翰是个好官,所以他在那个贪墨横行的晚清官场显得格格不入,备受排挤。

在腐败的晚清政府,贪官如黄河之沙,他们蛇鼠一窝,大肆搜刮民脂民膏,而郑国翰这样一位爱民如子的好官却被屡屡克扣俸禄。其他官员们都是锦衣玉食,郑国翰一家老小却生活得艰难无比。再加上那时的河南极度贫穷,满目疮痍,各处匪患四起,郑国翰就是再两袖清风,也挽救不了这个风雨飘摇的王朝。

于是,郑国翰投笔从戎,组建了民兵团,轰轰烈烈干起了剿灭土匪的事业。

王凌云非常崇敬郑国翰一心为民的品质,于是便加入了他的民兵团一起剿匪。郑国翰欣赏这个学生,既有文化又受过军事教育,很快便得到了重用。王凌云也没让老师失望,不管是带领士兵还是排兵布阵都很拿手,很快便赢得了民兵团员的信任,和郑国翰的师生关系也越来越亲。

然而好景不长,在一次与土匪的交战中,郑国翰不幸中弹身亡。

老师走了,王凌云非常伤心,但剿匪民兵团不能群龙无首,于是他决定接过老师手里的剿匪大旗,给百姓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

但王凌云很快就发现,这是个遥不可及的目标。

民国时期的河南土匪

河南地处中原,这里的战乱从古至今仿佛没有尽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人祸加上天灾,让当地人爆发出人类在困境中求生的本性。为了活下去,许多穷苦百姓迫于无奈落草为寇,一时间饥民遍野,土匪遍地。

于是,王凌云开始采取收编政策,对冥顽不灵的土匪坚决剿灭,对迫不得已才落草的土匪则采取“诏安”他们加入自己的队伍。

王凌云能文能武,礼贤下士,体恤民情而又深谙人情世故,剿匪所得的物资除去自己留用,剩余的全分给百姓。当地百姓感念王凌云的恩德,称他为“王青天”。

后来,投奔王凌云的人越来越多,他的队伍也因此壮大,直至发展到6000人之众,成为了当地最有势力的队伍。为了让队伍有个名头,王凌云投靠了有着河南省“一把手”之称万选才,被任命为“四县剿匪总司令”。

在河南地方政府效力,根本满足不了王凌云的野心。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他决定改旗易帜,跟随当时地位如日中天的蒋介石。军阀混战之后,蒋介石成了最大赢家,正好在招兵买马,老蒋很满意王凌云的剿匪功绩,便让他的人马在麾下效力。

蒋介石可以说是王凌云的第二位贵人。

蒋介石

1930年底,王凌云被委任为第225旅少将旅长,开始了他在国民党内的军旅生涯。

崭露头角

在国军将领中,像王凌云这样并非出身于保定军校、黄埔军校的杂牌将领,大概率是不会受到重用的,但这并没有浇灭王凌云干一番大事业的野心。

鉴于王凌云是剿匪出身,蒋介石便命令他到中央苏区进行“剿匪”。

王凌云自信满满地去了,但一交手他就发现,这些蒋介石口中的“匪”不仅不欺压百姓,也不打家劫舍,反而组织纪律性极强。虽然他们手中的武器十分简陋,但战斗意志异常强悍,这群“匪徒”总是会趁你不注意就实施偷袭,立刻把你击溃。

王凌云的部队很快便败在中央红军的手下,他这才意识到,这群“匪”根本不是一般的“匪”。也许是因为老师郑国翰经常给他灌输为国为民的思想,王凌云对共产党和红军甚至还产生了好感,他不喜欢中国人打中国人,所以打仗时也根本没把红军当成“土匪”那样去对付。

也正因为如此,王凌云干了好久还只是个小旅长,备受打击的他逐渐陷入消沉,甚至染上了大烟。

王凌云(左一)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侵华行径,使得王凌云的军人血液再次沸腾。保家卫国,驱逐日寇,振兴中华——这才是他的心愿!

重新振作起来的王凌云频频上书,称自己要抗击日寇、报效国家,甚至战死沙场也在所不惜。

王凌云证明自己的机会很快就来了,1937年8月的淞沪会战,王凌云的第227旅接到了守卫福山的作战任务。

在福山战役中,就是王凌云这样一位出身草莽的将军,靠着简陋的工事,与日军装备精良的四个大队战斗了整整四个昼夜。在战斗中,国军227旅的官兵们同仇敌忾,面对日军的数十次轮番冲锋也毫不后退,他们用竹片石灰构筑起来的工事让日军感到是那样坚不可摧。一阵血战过后,阵地前留下了一片又一片的日军尸体,鲜血遍地。

227旅官兵们在四天四夜中浴血奋战,王凌云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身先士卒,赤膊上阵,全旅官兵深受感染,愈战愈勇。战至最后弹药无几的时候,王凌云抄起刺刀,打算和日本人同归于尽。

但王凌云还是没有英勇就义,也许是被中国指挥官的霸气所震撼,日军撤退了。

淞沪会战期间妇女慰问战士们

当国军援军赶到时,全旅官兵只剩下几十人,包括旅长王凌云在内,全都浑身鲜血征尘地齐刷刷地站在阵地上,那一幕实在太令人动容。

此战过后,蒋介石将王凌云擢升为第76军76师师长,并亲自下令76师的代号为“福山部队”,以纪念这次伟大的阻击作战。从那时开始,蒋介石就对王凌云刮目相看,还总是优先给76师补充装备,这对国军非嫡系部队来说是十分罕见的事情。

福山一役,王凌云终于崭露头角,也打响了名号,他先后率军转战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广西等地,成了一名实实在在打出来的抗日名将。

武汉会战、长沙会战、随枣会战、岳阳会战、南昌会战、桂南会战......王凌抗日云的历程几乎贯穿了当时全国所有主要正面战场,其中南昌会战王凌云差点因为日军的毒气丧命。王将军每每指挥作战总是身先士卒,无惧无畏,成功地调动了士兵们的情绪,面对残暴的日军便拼死冲杀。

在经历了无数次九死一生的战役后,蒋介石又将王凌云的76师划到了自己的嫡系部队第2军。

这是王凌云军事生涯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因为从这一刻起,他就正式成为了蒋介石的嫡系人马。

王凌云与国军众将合影

从杂牌到嫡系,从民兵团长到将军,王凌云经历了太多太多。虽然王凌云不是蒋系出身,但和有着“小委员长”之称的老上级陈诚的关系却十分融洽。因为受到老师郑国翰的影响,这个本可以靠着曲意逢迎就能升官发财的将领,却偏偏要靠实力说话。

令王凌云没有想到的是,不久后他居然又要升官了。

1942年,第2军军长李延年升任集团军司令,军长的位置就空了出来。但就在此时,原本要顶替李延年出任第2军军长的原副军长郑作民在昆仑关阵亡,让军长之位又成了虚悬。这时候,陈诚说了一句话:“第2军,我们不能不让王凌云上啦!”

一句话,让王凌云从师长直接升到了国军嫡系部队的军长,这对他来说简直就像做梦一样。

毫无疑问,陈诚是王凌云的第三位贵人。

从此以后,王凌云对陈诚感念于心,打仗越来越勇猛了。

1943年滇缅战役中,王凌云的第2军早已换装美械,迎来了他最威风的一段时间。他的部队每个排都有一个炮班,装备的还是美国60毫米迫击炮,这还不算那些大口径的野战炮。

放在过去,这是王凌云连想都不敢想的。

国军入缅美械部队

不久之后松山战役中,他率部强渡乌江,成功与孙立人的新一军会师,顺利打破了滇西战役的僵局。这是王凌云军旅生涯中最为高光的时刻,他因此获得美国银质自由勋章,蒋介石还亲笔题字“常胜将军”赠与王凌云。

王凌云从此成了国军中熠熠生辉的抗日名将。

大势已去

王凌云虽身在国军阵营,但他一直都崇尚中国和平统一的。抗战结束后,本来以为自己可以功成名就好好过日子,但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的行为还是让他被迫走上了不情愿的战场。

抗日战争,王凌云认为是为国尽忠,合情合理;而这次是中国人打中国人,他觉得不应该,也不想打,是蒋介石不守信义在先。而且王凌云对共产党其实还有好感,他们过去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都能数次反“围剿”,现在他们已经拥有了100多万大军和广袤根据地,那还能打的赢吗?

王凌云不知道这是在为谁打仗。

1947年孟良崮战役,张灵甫的整编74师全军覆没。就因为陆军总司令顾祝同的一纸命令,王凌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张灵甫兵败身死,而且对整编74师袖手旁观的又何止他们一支部队?从那时候起,王凌云对内战就渐渐地不上心了。

孟良崮战役态势图

但王凌云在内战中曾多次扮演“救火队员”的角色,哪支兄弟部队陷入困境他便往哪里扑。那时候的王凌云已经是第13绥靖区中将司令官,在河南南阳一带驻防,下辖第2军、第15军、第64军和一些地方民团,也成了手握十几万重兵的一方诸侯了。

其实,整编74师全军覆没后,蒋介石以救援不力为由将王凌云革了职。只因战场上连战连败,无人可用的蒋介石才又将王凌云拉了出来,把他升为第13绥靖区司令官。

所以嘛,王凌云的第四位贵人应该是共产党。不过这次,他就没有前几次那么走运了。

在解放军华野、中野两大野战军的步步紧逼下,王凌云的部队接连失利:宛西一战,国军损失2万余人;宛东一战,国军损失1.2万余人。至此,解放军的兵锋已经朝着南阳城杀过来了。

抗战时负伤都不肯下火线的王凌云顿时慌了,但好在他手里还有一张王牌——第2军,然后他便在南阳城里大肆抓壮丁补充兵力,即便南阳城内军心涣散,他也想做困兽之斗。

本来计划得好好的,王凌云不久后又接到了国民党“国防部”一条足以让他暴跳如雷的命令:“国防部”要将他的王牌第2军调往宋希濂的第14兵团。

宋希濂(左)

王凌云眼前一黑,国民党派系斗争实在太残酷,虽然自己立下了赫赫战功,但在老蒋眼里仍然不会把自己当嫡系看待。在形势一片大好时,自己便会得到重用;一旦形势危急,自己这个杂牌将领永远都是炮灰。

宋希濂是黄埔一期生,名正言顺的天子门生,战况危急,为了给宋希濂扩充实力而牺牲一个民兵团出身的王凌云,蒋介石绝对做得出来。

南阳城最精锐的第2军被调走,那拿什么来对付兵临城下的解放军?王凌云好像已经看到自己兵败被俘的样子了,他万没想到自己当初的雄心壮志将会以这样的方式结束。冥冥之中他仿佛觉得,这几十年的军旅生涯好像是上天在跟他开玩笑。

1948年11月2日,中野六纵和豫西第六军分区39团正式开始了解放南阳的战役,仅仅一两天,外围的军事据点被解放军一个接一个地拔掉,南阳城随即孤立无援,王凌云在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拼死抵抗后终于坚持不住了。

然而,王凌云从没想过要“不成功便成仁”。既然蒋介石把他当弃子,那自己就绝不会做砧板上的鱼肉。

11月3日下午,国民党华中“剿总”司令白崇禧电令王凌云即刻率部经唐河、确山突围。王凌云在分析战场条件后决定从新野向襄阳突围。白崇禧回电照准。

王凌云(右)和美军将领在商讨战术

大势已去,王凌云逃走前下令将南阳城洗劫一空,狗急跳墙的他还用欺骗和胁迫的手段,劫掠了南阳城内13所学校的3000多名师生和10000多名工人。国民党第13绥靖区也随着王凌云的逃之夭夭而不复存在。

最后,摇摇欲坠的南阳城终于被解放军攻克。

从小就立志干一番大事业的王凌云,不幸从“常胜将军”沦落到如此地步,而且还不是自己的原因,令人在唏嘘之中倒还为他感到些许遗憾。

但共产党对他的追剿还没有结束,王凌云在南阳走了麦城,又在襄阳七拼八凑组建了一支新编第4军,那时国民党80万精锐在淮海战场上已经损失殆尽,谁又会相信他这么个杂牌将领能力挽狂澜呢?在这支临时拼凑的部队里,好多人连枪都端不稳。

王凌云军旅生涯的末期,就只有到处逃窜了。

从1948年底到1948年初,王凌云和他的人马被解放军在湖北、四川一带围追堵截,他们心力憔悴,失魂落魄。眼看抵抗无望,为了保全手下的弟兄,王凌云便让大家分散行动。

离别之时,王凌云对部下们说:“大家各自分散活动吧,潜伏起来,一定要牢记蒋委员长的教诲!”

王凌云(左一)在和美军将领们聚餐

从那以后一直到全国解放,国军中将王凌云就这样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中。蒋介石树倒猢狲散,国军将领们去台湾的去台湾,旅居国外的旅居国外,进功德林的进功德林,可王凌云一位堂堂国军中将,却好像从人间蒸发了一样。

身份暴露

没成想,王凌云竟翻越川蜀之道去了四川,化名张克明,还拿出了自己随身携带的全部积蓄,共48两黄金,娶了个年轻漂亮的村姑为妻。

两人婚后,妻子觉得丈夫生活习惯和其他人不一样,他不是四川本地人,生活习惯根本不像农民,说话文绉绉的,从不下地干活,出手却很阔绰。那时识字的人都很少,但丈夫却能时不时地看书读报。

最让她觉得可疑的便是那48两黄金了。

当别人问“张克明”是哪里人,以前是做什么的时候,他总是回避不谈;而当他们问起“你为什么会有48两黄金”时,“张克明”甚至都会当即找个借口离开。

王凌云(左二)在中缅边境

可能是因为王凌云不小心向妻子透露了真实身份,而妻子对国民党极其痛恨,所以才会举报他。当时驻扎在附近的是解放军163团2营,他们的教导员关子烛一调查,得知这个打扮得跟农民一样的中老年男人居然是他们一直没抓获的国军中将王凌云,不由得大吃一惊。

毫无疑问,王凌云在那之后顺利领到了一张前往功德林的门票。

据说,王凌云在里面改造十分积极,还当上了学习委员。

1961年,已经在功德林待了11年的王凌云终于被特赦。

相信里面的狱友已经知道,他是被新婚妻子举报进去的,不知道同是国军高级将领的他们作何感想。

毫无疑问,王凌云是出色的将领,为百姓剿灭土匪,为国家身先士卒,战场上视死如归,军队里礼贤下士,虽然站在共产党的对立面,但却不恨共产党,军旅生涯可圈可点,污点估计也就只有从南阳逃脱前洗劫全城的黑料。

如此种种,也是王凌云能在1961年便获特赦的原因。

王凌云在功德林学习

特赦后的王凌云在北京郊区的苹果园工作过,还当过一段时间的河南省政协秘书专员,人生已过大半,很多问题他都已经释怀。但后来,追求无拘无束过完余生的王凌云突然离家出走,从此下落不明。

(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