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华大学一瞥·蒸水畔纪事(湖南之旅第四十七集)

 山东刘福新 2022-08-12 发布于山东

                           南华大学一瞥·蒸水畔纪事(湖南之旅第四十七集)

         南华大学一瞥·蒸水畔纪事(湖南之旅第四十七集)

                                         刘福新

又要“补叙”了,没办法呀,如今的新浪博客文章绝大部分都是“经审查后延时发布”,所以不能顺利地再次编辑,漏落的地方和错误的地方皆不能及时修正,不得不在后一篇博文里“补叙”之。此次对于前文补叙的地方有二:一是我那一大碗“湖南特色的生日面”是华俫几餐馆”为我专做的,属于赠送,不收费。二是,在123路公交车终点站合影的那位上了岁数的大号李开春,前文将其名字落漏了,实在不应该。

还有一事,昨日认真看完了电视,主要镜头都被我拍下来了,昨夜拷进电脑,吃了一惊,画面都是“黑”的——不仅仅昨天的拍摄,这三四天的功夫都白白废弃了。源于近几天的阴雨与潮湿,相机荧屏不显示,我也不晓得什么时候,相机“功能按钮”被人“动过”了?我的孩子们这段时间没来,我也想不起哪些接触的人“动了我的相机”,我却不知晓,只知道拍照的时候图像不清晰,也没看看功能按钮变化了没有?鉴于此,昨日重大政治事件,我就无法用图片形式记载了。

书归正卷——今日上午所发博文,是发生于2021327日的事儿——注意:是“过去时”不是“现在时”。

2021327日,天气阴,当然不利于拍照;但,人,不能贪心不足,326日晴格郎朗的天,老朽在衡阳华俫几餐馆度过74岁生日,已经算是“十分满足”也“十分奢侈”了。我说的“奢侈”是针对南方的天气而言。

衡阳这位年轻热情的朋友请不下假来,可以利用的时间只有半天,南岳衡山是不能陪我登攀了,再者返回衡山县对我来说也没有必要了。由此,我们二人决定参观“石鼓书院”。这篇博文配图是“前往石鼓书院的途中”拍摄的,也就是说,还没有到达石鼓书院。

王继秋师傅安排得井然有序,我很佩服他。首先参观的是一所大学——南华大学。北门进,东门出,在校园仅仅“转了一小圈”,所以题目里称作“一瞥”。

出校门,东行,北折,看到了一个“街边饭摊”,有油条有豆汁,大喜,我说“就在这儿吃。”小王师傅吃得津津有味,我却味同嚼蜡,因为湖南的豆汁油条都是“甜”的,山东人不吃辣不吃甜,往往“大失所望”。

王继秋师傅说:“我们还得坐123路车去石鼓书院”(与他的公交车时同一路),在“西湖公园”下车,再步行150米到“蒸水”。我的图片大部分是在蒸水江畔拍摄的,所以题目中有“蒸水畔纪事”五个字。

蒸水畔纪事内容十分丰富,不能逐一记录,只能简述几件事儿:

其一,王继秋师傅指着对岸说:“那边有个造船厂,以前造过小渔船。”朝着对岸望去,是一排十分残旧的矮屋,可那时却是衡阳的骄傲。

其二,有位中老年男人,在蒸水岸边采摘一种植物,我一看,这不是“白蒿芽”吗?

其三,王继秋师傅指着东边的一座大桥说:“那是青草桥,古有八景诗。”

其四,远处有塔,王继秋师傅高兴地说:“我的老家就在那儿呀!”

其五,蒸水对岸有一建筑物——“水云阁”。其实,真正的名字叫“水云门”,那是原先的码头。码头不止这一个,东边还有一个。

说着,听着,看着,拍着,不大一会儿,石鼓书院到了眼前……

202172日上午匆稿,并发于本人新浪博客

南华大学一瞥·蒸水畔纪事(湖南之旅第四十七集)
           
1、本文第一幅图片拍于2021年03月27日07点32分。

王继秋师傅接上我之后,与我参观南华大学校园。

南华大学一瞥·蒸水畔纪事(湖南之旅第四十七集)

南华大学一瞥·蒸水畔纪事(湖南之旅第四十七集)

南华大学一瞥·蒸水畔纪事(湖南之旅第四十七集)

南华大学一瞥·蒸水畔纪事(湖南之旅第四十七集)

南华大学一瞥·蒸水畔纪事(湖南之旅第四十七集)

南华大学一瞥·蒸水畔纪事(湖南之旅第四十七集)

南华大学一瞥·蒸水畔纪事(湖南之旅第四十七集)

南华大学一瞥·蒸水畔纪事(湖南之旅第四十七集)

南华大学一瞥·蒸水畔纪事(湖南之旅第四十七集)

南华大学一瞥·蒸水畔纪事(湖南之旅第四十七集)

南华大学一瞥·蒸水畔纪事(湖南之旅第四十七集)

南华大学一瞥·蒸水畔纪事(湖南之旅第四十七集)

南华大学一瞥·蒸水畔纪事(湖南之旅第四十七集)

南华大学一瞥·蒸水畔纪事(湖南之旅第四十七集)

南华大学一瞥·蒸水畔纪事(湖南之旅第四十七集)

南华大学一瞥·蒸水畔纪事(湖南之旅第四十七集)

南华大学一瞥·蒸水畔纪事(湖南之旅第四十七集)
       出校门,东行,北折,看到了一个“街边饭摊”,有油条有豆汁,大喜,我说“就在这儿吃。”小王师傅吃得津津有味,我却味同嚼蜡,因为湖南的豆汁油条都是“甜”的,山东人不吃辣不吃甜,往往“大失所望”。

南华大学一瞥·蒸水畔纪事(湖南之旅第四十七集)
              船山大道

南华大学一瞥·蒸水畔纪事(湖南之旅第四十七集)

南华大学一瞥·蒸水畔纪事(湖南之旅第四十七集)

南华大学一瞥·蒸水畔纪事(湖南之旅第四十七集)
               在西湖下车。

南华大学一瞥·蒸水畔纪事(湖南之旅第四十七集)
               蒸水南路。

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儿,我在绍兴沈园参观时,遇到了一位女导游“刘蒸燕”,我对这个名字很疑惑,“燕子”为什么要“蒸”呢?不吉利呀!可当我看到蒸水的一刹间,我明白了,“蒸”是指“蒸水”呀。可能绍兴沈园女导游刘蒸燕的老家就在蒸水岸边?

南华大学一瞥·蒸水畔纪事(湖南之旅第四十七集)

南华大学一瞥·蒸水畔纪事(湖南之旅第四十七集)

南华大学一瞥·蒸水畔纪事(湖南之旅第四十七集)
            王继秋师傅的腿脚挺灵便的。我羡慕年轻人!

南华大学一瞥·蒸水畔纪事(湖南之旅第四十七集)

南华大学一瞥·蒸水畔纪事(湖南之旅第四十七集)
               这种白色的大鸟叫什么名来?白鹭吧?

南华大学一瞥·蒸水畔纪事(湖南之旅第四十七集)
               这一幅作“压题图片”。

南华大学一瞥·蒸水畔纪事(湖南之旅第四十七集)

有位中老年男人,在蒸水岸边采摘一种植物,我一看,这不是“白蒿芽”吗?

南华大学一瞥·蒸水畔纪事(湖南之旅第四十七集)
                   江中有大鱼。不时地腾起浪花。

南华大学一瞥·蒸水畔纪事(湖南之旅第四十七集)
      王继秋师傅指着对岸说:“那边有个造船厂,以前造过小渔船。”朝着对岸望去,是一排十分残旧的矮屋,可那时却是衡阳的骄傲。

南华大学一瞥·蒸水畔纪事(湖南之旅第四十七集)
      王继秋师傅指着东边的一座大桥说:“那是青草桥,古有八景诗。”

南华大学一瞥·蒸水畔纪事(湖南之旅第四十七集)
                飘起小雨来了。

南华大学一瞥·蒸水畔纪事(湖南之旅第四十七集)

南华大学一瞥·蒸水畔纪事(湖南之旅第四十七集)
     远处有塔,王继秋师傅高兴地说:“我的老家就在那儿呀!”

南华大学一瞥·蒸水畔纪事(湖南之旅第四十七集)
     蒸水对岸有一建筑物——“水云阁”。其实,真正的名字叫“水云门”,那是原先的码头。码头不止这一个,东边还有一个。

南华大学一瞥·蒸水畔纪事(湖南之旅第四十七集)
      说着,听着,看着,拍着,不大一会儿,石鼓书院到了眼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