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港,一个能打胜仗的小镇

 0925海洋 2022-08-12 发布于江苏

我有很多朋友现在依然住在乡镇。

位于无锡最东面的,是一个叫东港的小镇。

从今年春节后开始算起,整个东港镇“正常运转”的天数不足两个月,防疫通告从“加强防控”、“错峰取物”再到“足不出户”。从今年三月至今,东港镇一共做了四十几轮核酸。

令人惊讶的是,当生活又回归正常之后,会发现这个小镇似乎未曾被疫情影响——

这是一场不可思议的胜仗,东港镇经历了三轮疫情,却没有出现一个阳性病例。

这也是一场来之不易的胜仗,“胜利故事”的背后,企业没有手足无措,经济没有被动停摆。

更令人佩服的是,今年上半年,东港镇一面全身心投入防疫,一面已经将两个十亿元的大项目稳稳收入囊中。

古人习惯用两个原因来解释时运不济中被打趴下的人,天灾和人祸。如果说天灾无情地惊扰了这个小镇多次,那让它依然守住经济发展大关的便是这里的“人”,人抗住了“祸”,便能生出许多惊喜之事。

疫情之中,要落地大项目不是件容易的事。

镇上招商部门的人回忆,这半年来能出去招商的日子不足一个月——这是在旁人看来最特殊的一个阶段。

怎么办?招商部门给出的回答是:

见缝插针。

从新冠疫情爆发后,遍地生“云”:“云推介”“云洽谈”“云签约”,但“屏对屏”真的可以做到无障碍沟通吗?

东港镇的人不这么想。

在有着十几年招商经验的人看来,这种沟通只能传递信息,但不能进行情感传递。

“招商最重要的就是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真诚。”这次签约的两个十亿项目中,有一个项目来自省内其他城市,在前期几轮的“云交流”之后,招商部门的人始终觉得“还差点儿感觉”。

到了6月初第二轮疫情稍缓和后,东港镇有关领导立马带队赶往外地,和对方进行进一步交流,最终双方确定了合作关系。

越是困难,这里的人越不放弃任何一次机会。

疫情期间招引项目会比以往更难,如果只想在招引数量上取胜“捡到篮里都是菜”,显然会轻松得多。但东港镇为什么能在A股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并且能常年被冠以“经济重镇”的名号?

最重要的原因,便是这么多年东港镇对项目招引始终坚持“好中选优”

从去年开始,东港镇真正走上了“特色专业园区”的产业发展道路,这也让东港镇的眼光“更高”了——新材料产业园和电力装备产业园犹如两个“聚宝盆”,将创新、科技聚于一处。这也意味着,现在东港镇招商是在给“聚宝盆”里添金。

既然是“添金”,一定要经历大浪淘沙的过程,才能筛选出精华。

在以往大家的印象中,城市的边缘地块的产业发展相对来说没有城中区精致,这里聚集着大量的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企业。

这种“刻板印象”没有错,但这是二十年前的东港。

如今东港瞄准的是符合两大园区定位的“三高产业”:科技含量高、亩均产值高、行业地位高。对应这“三高产业”,东港镇现在挑的是“优质项目”。

何为优质?

就这次两个十亿元项目而言,分别符合两个特色园区的产业定位——高端装备和新材料。其中一家企业本身在外地城市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了,据透露,未来落地东港后亩均税收能达到60万以上。

除了项目本身足够成熟之外,吸引东港镇的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

企业未来有上市计划,而助力企业上市,正是东港镇拿手的事情。

在很多人看来,东港镇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其诞生之初就有成为“优等生”的条件:

当年锡山区行政区域调整,港下镇与东湖塘镇合并设立东港后,可以说是强强联合,84.8平方公里的土地,让众多有远大抱负的企业在这片热土上挥毫泼墨;

并且这里又有绝佳的区位优势——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不断推进,让处于无锡东部的东港到苏州、上海都变得极为方便,在全镇范围内行驶15分钟内就可以进入高速,联通整个长三角。

因此,在许多人眼中,东港能有如今的发展是顺理成章的事。

但是,换一个角度,我们也可以说东港离无锡主城太远,又要面临着被上海和苏州双重虹吸,如果落后,是不是也属情有可原?

所以,你很难说一个镇处在两座城市的接壤处,到底是它的发展优势还是劣势。

在我们看来,真正让东港镇产生“优势”的,是这里聚集了一大批和它一起同频共振的企业,和人。

东港为什么留得住大项目?

如果从企业家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会发现更多有意思的事。

东港有一家从事绿色动力驱动系统的高新科技企业,预计会在今年三季度正式拿地开工,项目从签约到正式拿地期间因为种种原因被耽搁了三年。而就在这三年之间,还有城市在拿出“更丰厚”的支持力度在力邀这家企业。

企业老总透露,这些条件的确很有诱惑力,给出的“待遇”甚至更高于东港镇,不过这些“优待”最终还是未能改变企业的心意。

在实打实的政策力度上没能占据优势,最后比的是什么?

答案不言而喻,正是那些体贴入微的服务。签约三年来,政府的人不断和企业对接,让企业感受到的是真正注入人心的温暖。

还有一位在东港镇发展了十多年的企业家告诉我们,在项目落地几个月之后东港给他带来了一个新的“惊喜”——在这里,驱车半小时就能找到相关的配套产业。对于生产、制造企业来说,强大的产业链也是吸引他们的“秘密武器”。

东港镇还有一份“隐藏魅力”,这需要企业在这里真正扎下根才能深入地体会到——

东港镇的骨干企业,大多是有侠气的企业。

在今年2月锡山爆发第一轮疫情后,东港镇的企业一个接一个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付诸于实践:南国红豆50万元、确成硅50万元,洪汇新材料50万元、兴达泡塑30万元、巨龙硅钢30万元、晶海氨基酸30万元......

这些企业大多都是从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一步步发展起来的,现在个顶个的成为了同行业中的翘楚。

他们之所以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方天地,除了技术过硬,还因为这些企业家身上始终延续着一种大爱精神——


前段时间上海爆发疫情,红豆集团第一时间联系车辆,申请无锡-上海往来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先是连夜往青浦区方舱医院送了12000件物资,后又送去了1500份生鲜生活物资;

巨龙硅钢董事长陈庆法多次向基层一线防疫人员送去饮用水、防暑用品;

东港青年企业家会长冯科杰一行人顶着烈日到S19东港卡口,给一线抗疫医护人员、志愿者送去100箱矿泉水和饮料;

南国红豆、巨龙硅钢、统力电工企业成立疫情防控专项工作组,跨区申请“通行证”,解决市内其他区域员工通勤的问题后,采购了一大批生活用品,确保企业在疫情期间不停工、不停产。

在危难关头,这里的企业家会生出一种共同的信仰,这其中蕴藏着一股侠气,一种社会责任感和互助的爱。企业家们的仁义之举,在这方土地之上催生出一股“东港力量”。

从“经济重镇”再到资本青睐的“东港板块”,这个诞生在城市边缘的小镇用“强者姿态”走出了一条自给自足的发展之路。

未来,它一路东拓的征程似乎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向东智造”。这是机遇,也是新的挑战。

我相信东港人,一定能给我们创造出更加精彩动人的故事。

作者 | 刘纯 王歆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