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征山西,毛主席如何将一次战术上的失利转化为战略上的胜利

 衆妙之門 2022-08-12 发布于陕西

上文,我们主要介绍了山西土皇帝阎锡山在民国乱世中的发家史和他那一套奇葩的乱世生存哲学。总结下来,阎锡山就是一个无比精明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虽然中原大战后,摄于老蒋的权威,阎老西表面上不得不服软,但实际上,他还是保持着半独立状态,一方面在口头上承认老蒋是大哥,一方面又绝不允许老蒋染指山西。

阎锡山还是搞建设的一把好手,这使得他在经济上可以不依赖老蒋,自给自足,区域内的铁路、实业、银行几乎全被他自己垄断。军事上,阎锡山有10万晋绥军,而且还有自己的兵工厂。

因此,确保对山西的绝对掌控,就成了阎锡山观察、认识和处理一切问题的最高准则。这个最高准则除了13年后的人民解放军,其他任何势力都撼动不了他。

正因为阎锡山绝不允许任何异己力量染指山西,所以在红军刚到陕北的时候,他就开始部署攻防措施了。

还在红军忙于打崂山—榆林桥和直罗镇战役的时候,不甘寂寞的阎老西就派他的大将孙楚西渡黄河跑来凑热闹。好在阎老西精明得很,很识时务,当时没和红军打起来。如下图

文章图片1

而令阎锡山没想到的是,中央红军在吴起镇、崂山—榆林桥和直罗镇三战三捷后,还没等他把孙楚那五个旅拉回山西,红军已经率先一步,于1936年的2月主动出击了。

一、晋绥军的布防情况

为了阻止红军东进山西,晋绥军的防线基本是沿着黄河的走向布置的。

这种布置虽然能利用黄河天险的优势,但它的劣势也很明显,就是它的防线很长。山西与陕西交界处的这段黄河,北起河曲、保德,南至永和、大宁,有一千多里长。

千里防线如果处处设防,势必处处兵力不够,但你又不知道红军究竟从哪里过河?也就不知道该在哪里布置重兵,该怎么办呢?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布防的。

晋绥军共布置了三道防线:

第一道:在北起河曲,南到大宁的千里黄河沿线上,他们修筑了一千余个碉堡,各碉之间的距离以步枪的射程为准,便于形成交叉火力,河防一线总兵力差不多有四个旅。如下图

文章图片2

第二道:从上图可以看到,他的第一道防线基本是平均分配,没有突出重点。而到了第二道,他就开始加强对重点地区的防守了。他们在濒临黄河东岸的重要据点中阳、石楼、隰县、交口四地布置重兵,构成第二道防线。如下图

文章图片3

大家是不是看到第二道防线有点别扭了?

是的,七拐八绕的是有点别扭。但是,好看的不一定管用,管用的看起来也并不那么顺眼,晋绥军的二道防线布置,一看就出自内行人之手,但不一定是老西本人。

这位内行人是根据山西的地形特点布置的。山西是一个多山的省份,他的平原盆地的分布很有特点,是以一种类似佛珠串的样子分布的。从北往南依次是大同盆地、忻定盆地、晋中盆地、河东盆地。盆地的东西分别是太行山脉和吕梁山脉。

而上图第二道防线的位置正好是吕梁山之间,晋中盆地的西南口,只要守住这个口子,就可以阻止红军打进山西的核心统治区——晋中盆地。

第三道:为弥补前两道防线之不足,他们又依托吕梁山区的山隘要道,在中阳县的关上村、隰县的水头镇,派了两个独立旅进行守备,构成第三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我们就得放大看了,如下图

文章图片4

第三道防线就是上图中间的两个红圈,严格来说也不叫防线,就是两个独立旅组成的机动部队。

当然,在三道防线的背后,还有太原、汾阳、孝义等地的其他部队,我们就不详述了。

另外,为弥补主力部队兵力不足,阎锡山还在各县成立了地方武装——防共保卫团,但他们基本是些打酱油的货色。

二、红军初战告捷,迎来一个开门红

虽然晋绥军的黄河防线布置得非常专业、讲究,但他们面对的却是经过万里长征历练的精锐劲旅,这点困难显然难不倒红军。

1936年2月20日,毛主席和彭老总正式下达渡河命令。

我军当然不会大张旗鼓地去强攻晋绥军的碉堡线,而是采取了夜袭的办法,先头部队隐蔽奇袭,乘夜偷渡。

晚8时整,战斗正式打响,红军在北起绥德沟口、南到清涧河口的百余里渡口上,同时发起夜袭。

文章图片5

战士们以凌厉敏捷的攻势奇袭了黄河岸边的数座敌堡,还割断了电线,首先控制了前进阵地及侧翼阵地,以保证后续部队渡河。

奇袭得手后,我军兵分两路开始渡河。

第一路,以红一军团为主力,由林彪、聂荣臻率领在沟口渡河;

第二路,以红十五军团为主力,由徐海东、程子华率领在河口渡河。

既然有我们的战神林彪在场,那渡河十有八九是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的。以林彪的个性,没有百分百的把握,他是不会出手的。

早在渡河之前一个月,彭老总就已派他把对岸晋绥军的布防摸得一清二楚,他还亲自深入黄河沿岸几十里,花了几昼夜的功夫,对敌军布防进行详细的侦察。

林彪指挥红1军团作为左路军,他们从绥德县沟口登船,突击强渡,在中阳县的三交镇首先登岸,把晋军的河防撕开了一道缺口。如下图:

文章图片6

徐海东的红15军团作为右路军,他们从清涧县的王家河上船,顺着小河汊进入黄河,直扑对岸贺家凹的敌军碉堡。

经过一小时激战,贺家凹敌军全被解决,后续部队开始源源渡河,直扑敌军河防司令部所在地义牒。

随后,红1军团主力也乘势扩大战果,长驱东进,进占留誉。

两路红军突破黄河天险后,即分兵数路,长驱东进:红15军团进占义牒,围攻石楼;红一军团一路攻克留誉,进逼中阳;另一路沿河北上,进袭柳林。

总之就是,渡河首战告捷,红军取得了一个开门红。

文章图片7

三、阎锡山的困惑与进展神速的红军

红军这一迅雷不及晋绥军掩耳盗铃的奇袭攻势,可把阎老西给吓坏了。他终于知道红军为什么能冲破老蒋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一路从江西转战到山西了。

自己的两道防线在红军面前形同虚设,被人家瞬间突破。

此前阎锡山对红军的战术早有耳闻,虽然没交过手,但谨慎的阎老西一直不敢小看红军。现在看来,他仍旧低估了红军,以及他们那让人防不胜防、胆战心惊的独特战术。

他原想,自己在山西经营数十年,手里有十万装备精良的晋绥军,并且还组建了民团、有充足的后勤保障,连老蒋的中央军也奈何不了他。

虽然红军有极强的“煽动民心”的本事,但是料想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至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突进来,因此他还是有把握来保住自己地盘的。

但他长居北方,不知道从古田会议之后,红军打仗就从来不是单纯的打军事仗,红军打仗的套路一直是这样的:

文章图片8

首先歼灭敌军一部,接着深入到当地群众之中,扩红筹粮,发动群众、然后建立苏维埃政权,再组建游击队保卫根据地,这一番操作已经被红军练的滚瓜烂熟了。

这些,当然让他大为惊恐,但他也顾不了那么多了,急调三道防线以外,驻守汾阳、孝义的独二旅驰援中阳,驻守隰县的203旅增援石楼。

2月25日,当独二旅进至中阳县关上村时,陷入到红1军团的包围之中。经一夜激战,号称“满天飞”的独二旅3000余人全部被歼。

增援石楼的203旅也在隰县西北的蓬门村,遭到红15军团迎头痛击,被歼敌一个营,营长当场被俘。如下图

文章图片9

关上、蓬门大捷后,红军夺取了晋军在吕梁山区设置的中间阻碍地带,取得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态势。

随后,红军两大主力在大麦郊村会师。毛主席也跟着一起到达,准备指挥红军东进兑九峪,穿过同蒲路,开赴河北抗日前线。

3月6日至8日,毛主席在孝义县大麦郊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分析了红军东渡以来的形势,调整了作战部署。决定:

1、以经营山西为基本战略方针,贯彻以发展求巩固的方针,摧毁反动基础,普遍发动群众,猛烈扩大红军。

2、下一阶段的作战任务是,集中优势兵力,在孝义县的兑九峪一带重创晋绥军,扫清东进障碍。

文章图片10

四、毛主席的用兵考量

为了遏止红军大举东进的势头,对红军有了新认识的阎锡山急调8个旅的兵力,集结于汾阳、孝义、隰县地区,准备在孝义以西的兑九峪与红军主力决战。

兑九峪,是位于山西吕梁地区孝义县西南部的一个小镇,现在是孝义市最大的煤矿——柳湾矿的所在地。

文章图片11

这里本来环境优美,资源丰富。前些年,一度很流行的山西“煤老板”们,大多发迹于这里。

然而,这些煤老板们只顾挖煤赚钱,根本不管生态环境的后续维护,导致前些年这里的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到处乌烟瘴气的,飘着黑乎乎的煤灰。

我就深有体会,前些年我出差时从这里路过了一下,结果擤鼻子擤出来的就成了黑鼻涕。

毛主席率领人民军队历经千难万险打下的大好河山,却被他们当做发财致富的摇钱树,黑金矿,让人心里总感觉不是滋味。

好在前些年山西进行能源整合,取缔了绝大多数的私营小煤矿,这里又逐步恢复了往日的青山绿水。

好了,闲话少叙。兑九峪除了是一块资源丰富的宝地外,他还是从吕梁山区进入晋中盆地的西大门,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如下图

文章图片12

因此,毛主席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发起兑九峪围歼战。

这场战斗带有一定的决战性质,因为我军要想在山西找一块根据地立足,就必须让阎老西看到,红军有在此地重创敌军的能力,否则根据地就不能巩固。

以毛主席对战局的估计,他认为只要能够歼灭来犯之敌的一路,大约五到六个团的兵力,红军就可以获取在此地立足的资本。

一般来说,毛主席用兵虽不像林彪那么谨慎到了极致,但他也从不冒险。毛主席之所以这么有信心,是因为他手里是有王炸的,这个王炸就是红军独特的作战方式。

自长征以来,红军每次作战都会将部队分成两路或多路,其中有一路仅仅是全军的一小部分,这支小部队的任务是钳制和骚扰敌军;而另外的主力部队,则负责挑选敌军中的一路,给予致命打击。

这种方法看似很简单,但却暗合奇正相合的用兵之道。敌人也都知道这是红军的惯用伎俩,但他们却对这种战术无能为力。

因为你如果不顾及那支红军小部队的骚扰,想要集中主力与红军主力开干,那么红军主力就会大踏步地前进与后退,在运动中寻找战机,而不会在一个地方和你死磕。

而你看不上的那支小部队,就会像大闹天空的孙猴子,会以你想象不到的速度深入到群众中去,大张旗鼓的打土豪、分田地,扩大影响,搅得当地的土豪劣绅们不得安宁。

文章图片13

而这些被打击的土豪劣绅们就会向上告你的黑状,说你维护地方治安不力,请求撤职查办你。

而你一旦分兵出击,去找那支红军小部队的麻烦。那么能不能逮到他先不说,你自己所在的部队极有可能会给主力红军创造出良好的歼灭条件。

而且,国军还有一个“友军大祸临头、我方不动如山”的优良传统。有时候你的部队被红军包围,你的友军不但不救你,心里还巴不得你被红军灭了呢,这样等您被灭之后,他还能占领你的地盘。

因此,这种独特的作战方式,包括老蒋再内的国军高层们都了然于胸,但却无可奈何。

从根本上来说,这不单是军事领域的东西,而是涉及到政治,涉及到民心,因为红军是为全天下老百姓打天下的,而彼时的全天下处处都是“干柴”,一点星星之火,都可能发展出燎原之势。

所以红军所到之处,都能迅速与当地群众结合起来。以至于红军数次濒临绝境,却能够在群众的支持下,重新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

五、兑九峪战斗

好了,说到这,我们就来看看兑九峪战斗是怎么打得。

3月8日,东征指挥部正式下达作战命令:

红15军团75师、78师作为右翼,集结于兑九峪东南的仲家山一带;

红1军主力作为左翼,布防与兑九峪西北的碾头村一带;

红1师及总部特务团展开于兑九峪正面的阳泉曲、柳湾矿等地;

这样,红军就在长达20里的兑九峪谷地布下了一个三面埋伏的袋形阵地,静候敌军的自投罗网。布防大致如下图

文章图片14

3月9日,晋绥军杨效欧部首先向阳泉曲村推进。紧跟着晋绥军李生达部协同动作,向碾头村一带推进,准备于拂晓时分配合杨效欧部发动突然袭击。

但次日清晨,正当晋绥军忙着生火做饭时,三路红军突然从左、中、右三面发起攻击,同时还派出骑兵向两翼包抄,试图切断李、杨两部的联系,分割包抄,各个歼灭。

这两位大拿顿时就晕菜了,红军怎么不按套路出牌呢?他们急忙仓促应战。然而由于红军攻势猛烈,两位大拿渐渐不支。

阎锡山急调手下大将王靖国率部从太原乘车赶来增援。

同时又命令中阳关上村的孙楚第四纵队,驻守隰县的杨澄源第一纵队,向红军侧翼进击,企图威胁红军后路。如下图

文章图片15

晋绥军总兵力达到3个纵队,15个团之多。就这样,两军从日出打到午后,一直处于对峙状态,几十里长的山沟里,到处硝烟弥漫,杀声震天,战况十分激烈。

然而,就在晋绥军行将奔溃之际,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老蒋的中央军又来趁火打劫了。

不过这次可不能怨人家老蒋,不是人家主动要来,而是阎老西把人家请来的。

本来,相比于贵州的王家烈、云南的龙云和四川的刘湘,阎锡山属于大佬级别的人物。

虽然在中原大战中,以阎老西为首,冯大个子和李宗仁为副的反蒋联军被老蒋干败了,但老蒋也被反蒋联军干得不轻。所以但有三分,老蒋也不想染指这些大佬的地盘。

但是,红军强大的战斗力,让阎老西认识到,虽然红军也就一万多人,但这么凌厉的打法,他还从来没领教过。还没正经开干呢,自己之前的两个旅已经让人吃掉了。

虽然自己有十万晋绥军,但照红军这样的战法打下去,恐怕中原大战后自己仅存的这点老本,不出一个月就会被红军给消化了。

因此,他不得不做出一个十分不情愿但又无可奈何的决定:向老蒋求援,调中央军入晋。

文章图片16

老冯、老蒋、阎老西

老蒋一看,平时那么牛掰的阎大拿居然向自己求援了,高兴的差点蹦起来。看起来中原大战都没被打服的阎大拿,如今让毛泽东给打怕了,真是缘分呐。

于是,老蒋急忙从洛阳、徐州、武汉等地抽调了七个师的兵力,由他的心腹大将陈诚率领,兵分三路,进入山西。

同时,怕陈诚赶不上趟,老蒋还给阎老西增调了十余架飞机,让他们马上飞入山西上空,投入对红军的作战。此刻,老蒋的飞机已经飞临兑九峪上空。

通过这么久以来对红军长征的总结介绍,我们也会发现红军作战有“两不怕”和“一怕”:

两不怕是:一不怕老蒋中央军的追击战,我抽空子就可以回头咬你一口;二不怕地方杂牌军的围堵战,我伤不了你十指,却能断你一指,就问你怕不怕。

而一怕是:最怕红军在和地方杂牌军打得热火朝天时,被老蒋的中央军过来趁火打劫。红军长征中的几次失利,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

最著名的就是红四方面军前不久的血战百丈关了,在四方面军和川军最后都拼得精疲力尽时,却被老蒋的薛岳中央军趁机过来摘桃子,成为压倒四方面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六、毛主席当机立断,化战术失利为战略展开

本来,按照毛主席的预计,阎锡山作为一个连老蒋也不敢惹的大佬级人物,东征山西应该可以避免老蒋的干扰,和晋绥军来场公平的PK。却没想到阎老西到先顶不住了,着急忙慌的把老蒋请来。

那这仗就不好打了,因为红军刚过河不久,没有根据地依托,加之兑九峪一带山势平缓,不好规避飞机轰炸,要一口吃掉这么多晋绥军的确有困难。

如果大家看过之前介绍百丈关战役的文章的话,就会发现,当时的四方面军也是在和川军拼得两败俱伤时,被薛岳大军过来趁火打劫的。

对于这一困境,张国焘是束手无策的,最后只能被动的领着部队向川西一带逃跑,结果让四方面军8万变4万。

文章图片17

四方面军大撤退

但毛主席显然不是张国焘能比的,二人差的不是一个量级。当前,兑九峪之战虽然没有达到既定的歼敌目标,但由于老蒋的介入,使得情况变复杂了。

毛主席深知红军兵力薄弱,双方实力悬殊巨大,如果这样拖延下去,红军所处的环境就会越发不利。于是,毛主席当机立断,命令红军撤出战斗。

我们也看到,即便毛主席这样的军事天才,他也不是百战百胜的战神,他也有失算的时候。毛主席的伟大,不是因为他在解放战争时期指挥的那一场场气壮山河的伟大战役。

领袖之所以能成为领袖,是因为他具有一般人不具有的能力——转“危”为“机”的能力

长征中的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包括那次至暗时刻的草地分兵,哪一次不是在红军命悬一线的时刻,在毛主席手里实现绝处逢生的。

这种在失败中能看到胜利,在困境中看到机遇,在绝境中看到希望的领袖特质还将伴随毛主席走完今后的革命道路,直至迎来最后的胜利。

好了,回到战场上,在毛主席发现已经很难实现兑九峪围歼战的战略企图后,他命令红军主动撤出战斗。

而为保存实力,好不容易缓了一口气的阎锡山也命令部队撤出兑九峪地区,放弃了和红军进行决战的计划,

文章图片18

七、战略胜利是什么?扩红、筹款、传播抗日的种子

此战虽未达成既定目标,但却让毛主席摸清了晋绥军的实力。双方力量虽然悬殊,但只要战术运用合理,紧密联系群众,那么以晋绥军的“优秀”军事素养,红军未来还是有希望在山西立足的。

于是,毛主席改变原计划,决定兵分三路,迅速东进、南下,发动群众,扩红筹款,创立河东革命根据地。这样就可以变现如今的战术被动为未来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主动。

具体的行动方案是:

毛主席和叶剑英率总部特务团和红30军作为中路军,继续转战于晋西;

红15军团挥师北上,直捣太原,以牵制调动晋绥军主力,相机挺进绥远抗日前线;

红1军团则南下河东,发动群众,扩红筹款,相机分兵上党,挺进河北抗日前线。

好了,红军接下来的任务主要就是打好政治仗了,在所到之处大力发动群众,宣传抗日救国政策,积极筹款扩红。

类似于大闹天宫的孙猴子,红军开始在山西的核心腹地上大踏步的前进和大踏步的后腿,在更大的范围内开展群众工作。

至于红军是怎么转战的?都去过哪些地方?因为都是些小规模的,和地方民团的遭遇战,而那些民团又十分拉跨,一触即溃。

所以接下来的战斗就类似于云龙兄嘴里的“搞副业”,我就不详述了。下面用两张图来让大家直观的了解下红军的一路转战之地。

这一张是红一军团在晋南、晋西南一带的转战路线图:

文章图片19

红一军团

结果整个河东大地上,从北起霍县,南到侯马的广大乡村都布满了红军。

红军所到之处大力发动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积极筹款扩红。到4月底,短短一个多月即筹款40万元,扩红7000余人,创立了20多个乡、村苏维埃政权,播下了抗日的革命火种。

这一张是红15军团的转战路线图:

文章图片20

红15军团

从上图也可以看到,红15军团一路转战下来,又转回来与红军总部会师了。红15军团历时一个多月,行程一千余里,转战于晋中及晋西北的二十余县。

他们在晋中、晋西北的广大地区宣传发动群众,积极筹款扩红,为日后八路军东渡抗日、创立晋西北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总之吧,红军东征可比云龙兄的平安格勒战役热闹多了,不仅晋西北乱成了一锅粥,而且整个三晋大地也乱套了。

在发动群众的过程中,山西的富庶也令红军将士们大开眼界。

在改革开放以前的几千年里,山西历来是华夏民族的核心富庶之地,

农村里,大户人家田连阡陌,牛羊成群,宅地连云,都是十分阔绰的土老财;城镇里,得益于晋商理念的传播,商业资本也很发达。

然而,在阎锡山治下的旧山西,贫富分化十分严重,农村里的贫雇农常年遭受地主盘剥,食不果腹,身后也没有立锥之地;

城镇里商业高利贷剥削穷人十分猖獗,逼得穷人走投无路,卖儿卖女。当时聂荣臻回忆:“许多破产农民下矿井干活,连一件衣服也没有,很多都是赤身裸体下煤矿挖煤。”

这种民不聊生的情况,并不是山西所独有,而是整个中国都是如此,所以毛主席才会说:“这里犹如布满浇了油的干柴,只要有一点星星火种,就可以燃起燎原大火”。

红军所到之处,副业也搞得不错,因为那些地方民团不堪一击,遇到红军都是一触即溃,由此还缴获了他们不少枪支弹药。

文章图片21

八、毛主席审时度势,回师陕北

看着如此巨大的战果,红军上下喜气洋洋,大家的热情空前高涨,对形势的估计又乐观起来。大家认为,就目前的战况和进程来看,是有很大希望在山西建立根据地立足的。

但毛主席对形势的估计却又悲观了起来,因为此时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1、一开始毛主席估计可以利用阎老西和老蒋的矛盾,在山西立足。可是当阎老西邀请老蒋的中央军进入山西后,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2、驻守于洛阳、潼关及关中一带的国民党军队已经开始沿黄河北上了,他们企图封锁黄河渡口,切断红军后路。

3、红军的目的是东征抗日,打击阎锡山的降日倾向。当前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在华北形势日益严峻的当前,要避免事件升级,把东征掌握在可控范围内,避免演变为大规模的内战。

战争是交战双方力量此消彼长的一个过程,情况瞬息万变。指挥员必须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作出新的部署,使之适应新的斗争形势,这样才能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权。

面对这样的形势,毛主席知道此时在山西立足,条件还不成熟,如果勉强下去,有可能遭遇极大挫折。

文章图片22

在此情势下,中共中央于4月13日至15日在永和县赵家沟召开军事会议,作出了“逼蒋抗日、回师西渡”的战略决策。

4月28日,毛主席与彭老总发出西渡黄河的命令。

随后,红1军团和红15军团开始逐步转移到黄河岸边。5月1日至5月5日,红军主力先后从延水关、永和关、清水关一带渡过黄河,返回陕北。

总结下来,红军东征的最大意义在于,这次发动群众和建设根据地的尝试,为不久之后八路军三大主力再次踏足山西,实现毛主席立足山西、深入华北、发动群众、联合抗日的战略规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与东征差不多同时,瓦窑堡会议后,党和红军的另一大重要任务——争取和团结张学良,也在另一位伟人——周恩来的主导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而且取得了重大进展。

通过与张少帅的秘密会谈,已经达成了东北军、西北军与红军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初步协议,我们下回再介绍吧。

文章图片2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