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觉醒吧,趁早。”

 芳酱说 2022-08-12 发布于浙江

从此刻起,我们一起酱汁啃读吧

让你读的每一本书都有用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美】塔拉·韦斯特弗 著

文 / 芳 酱 · 图 网 络

全文274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7分钟

荐书·导读

今天终于写到了全书的第二部分。

那个在垃圾堆里长大的女孩的父亲,极力反对她离开大山,反对她接受教育,想把她留在大山里,继续帮他垃圾分类,到了该结婚的年纪就顺其自然地结婚生子,过普通人的生活。

而她,十七岁的她,并不想按部就班地接受父亲的指示,她要过自己的人生,要像哥哥泰勒一样,离开这座大山,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皇天不负有心人,她终于凭借自己的努力,成功地冲破了父亲的藩篱,考上了杨百翰大学,打开了真正属于她的新世界的大门。

那座大山容不下她的心智以及她内心的某种蠢蠢欲动的力量。就像作者塔拉自己所言:

“但无论如何,我知道我会离开。即使不去上学,我也要去别的地方。”

而这,只是她人生的开始。

后面还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跟着芳酱,一起酱汁啃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让我们拭目以待。

摁下播放键


离开家时,塔拉内心百感交集。其中有一段景色描写,寥寥数语,就道出了作者内心深处的矛盾又复杂的情感:

车子沿洲际高速公路疾驰而下时,我望着支离破碎的风景,贝尔河山脉连绵起伏的黑色群峰逐渐被棱角分明的落基山脉所取代。

“支离破碎”这个词用得很妙。

支离破碎的真的是景色吗?

不,还有她记忆里那些儿时的回忆,还有她内心里对于家的不舍以及离开家的喜悦。

这样两种双重矛盾的情感形成的影像,好像支离破碎了一般,让人产生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思绪。也罢,唯有寄情于景,不必言明。

突然想起自己当年“远走高飞”时的情景。

当然,我的父母是极力支持我的,他们殷切希望教育能改变我的人生,不希望我再像他们一样,只能羡慕别人受到了良好教育。

我坐在车上,望着窗外熟悉的景象慢慢地消失在自己的视线里时,内心怀揣着又何尝不是矛盾又复杂的心情?

那一幕幕,似曾相识。初次离开家时,我们又何尝不是抱着几分忧愁又藏有几分欣喜?

塔拉在这样的心情里,应该还夹杂这几分内疚和恐惧吧。毕竟父亲是反对她的,她违背了父亲的意愿,她害怕父亲从此不认她这个“不孝”的女儿。

但她顾不上那么多了,她只有像飞鸟一样,飞向自己的那座“山”,才不枉此生。

塔拉十七岁之前形成的三观里,几乎处处能看到她父亲的影响。

她第一次住宿舍时,看见室友们的穿着打扮,她会用她父亲曾经的评判标准去评判对方。

如果不符合她父亲的标准,她便会觉得自己与她们格格不入,因为她的穿着打扮都是按照父亲的标准来的——宽松的法兰绒和大号的男士牛仔裤。

她甚至认为,杨百翰大学的每个人或许都是父亲眼中的“异教徒”。就连室友喝一罐健怡可乐,都能联想到自己的父亲曾说这是违反了上帝的健康忠告。

因为深受家庭教育的影响,从她记事起,即便生病也不吃药,只服用母亲自制的妙药,虽然她也知道母亲的妙药不能减轻一点疼痛,也坚决不吃药。

我们暂且不说对与错,但这足以说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何其深远。

父母是我们的启蒙老师,上学之前,我们的言行举止中都透露着家庭教育的影子,上学之后,我们会在学校教育的慢慢渗透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慢慢形成正确的三观。

塔拉就是如此。

她在不断地学习中,慢慢迭代了自己的思想,逐渐刷新了曾经在家庭教育中塑造的三观。

她在日记中写道: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小时候不被允许接受良好的教育。

这个思想迭代、三观重塑的过程,对她而言是艰难且痛苦的。她暑假一回到家里,就好像被“打回了原形”。

父亲依然叫她去垃圾场里工作,如果不去帮忙的话,就不让她住在家里。这对于一个没有收入来源的学生来说,是很大的威胁。

她又一次妥协了,垃圾堆里的声响快要淹没掉大学的记忆。她又被哥哥肖恩暴力羞辱了。她又陷入了那种未上大学前的痛苦当中。

环境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塔拉的经历就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

她一旦回到那个令她生畏的家中,她就好像必须要重新体验一遍那种压抑的生活。

如果不反抗,就只会恶性循环。

好在塔拉觉察到了这一点,开始了她的觉醒之路,对她的哥哥、对她的父亲,以及对她自己有了一些基本认识。

然而,这条路,对于塔拉而言,任重而道远。

和很多大学生一样,在十八九岁的美好年华里,塔拉谈恋爱了。

查尔斯目睹了塔拉被哥哥肖恩暴力欺负的全过程,而塔拉却故作坚强和淡定,想要伪造出一副那是哥哥与自己开玩笑的场面。

她说:

对我来说重要的不是爱情或友情,而是自欺欺人的能力:相信自己很坚强。

以至于后来在查尔斯面前肆无忌惮地发泄来自于家庭影响的负面情绪。这样的心理,其实是病态的。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对方说很爱她,但是超出了对方的能力范围,他不能拯救她。塔拉也意识到,能拯救她的只有她自己。

被哥哥暴力而母亲却不加以阻止,被父亲当成垃圾场工人,想把她留在大山而阻挠她接受教育,深受家庭荼毒的塔拉,学业和爱情都接连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她回归校园,认真学习,教育成为了她冲破家庭牢笼的唯一武器。

与查尔斯分手后,她重整旗鼓,代数期末考试获得了完美的满分,她又一次证实了自己:

没有什么东西能影响到我。

之后又有男生追求塔拉,但是塔拉拒绝了。她想要的没人能给,因为她下定决心要重塑自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那之前,她可能不会接受任何人的表白。

这是因为受了家庭的影响,有坏的一面,当然也有好的一面。凡事皆有利弊,我们也不能全盘否定。

塔拉坚信要活在自己的思想中,而不是别人的思想中。不要把别人的思想当成自己的思想,即使是父母的也不行。

没有什么能影响自己追求真理、接受教育的决心,也没有什么能影响自己向往自由,思想的自由——不被禁锢的思想,永远可以被纠正过来的思想。

塔拉深知,人生实苦,无人可渡,只有自渡。

写在最后

读这本书,我们会发现,先天的家庭教育、环境对于每个人的影响都很深远,然而,我们都有第二次重塑的机会。

既然先天的我们无力改变,那就努力抓住后天的机会,不要自怨自艾,也不要怨天尤人,更不要埋怨父母。

也许我们也可以像塔拉一样,不管经历了什么,都不要被其影响,努力冲破家庭的牢笼,不放弃重塑自我的机会。

我想,这就是作者写这本书的真正用意吧。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吧。

点亮“在看”,学会与自己的原生家庭和解,重塑自我。

下期继续。

作者简介

芳酱,90后写作人,湖南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曾从事日语翻译多年,现汉语言文学在读。在最深的夜写最真的文字。

猜你还想读 心理学

阿德勒教你打破人生中最大的谎言

阿德勒:你自卑吗?自卑就对了!

阿德勒:我爱你,但与你无关

阿德勒:带你寻找幸福的起源(中)

我愿成为你的小众欢喜,也愿所有同频的小伙伴

都能在这里遇见,感谢您的阅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