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末影院|中国电影经典《茶馆》在线看

 闲野之家 2022-08-12 发布于天津

著名剧作家曹禺说:“《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瑰宝,第一幕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

著名剧作家陈白尘说:“全剧的文字并不多,却写了五十年,七十多个人物,精练的程度惊人。 ”

著名作家王蒙说:“我认为《茶馆》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最好的作品。作品的特点就是不煽情,语言平实、口语化,却最能表达深刻的感情,能让人落泪。”

剧 作

图片

老舍1956年创作的话剧《茶馆》1957年7月初载于巴金任编辑的《收获》杂志创刊号;1958年6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单行本。

1958年5月,老舍在《剧本》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答复有关〈茶馆〉的几个问题》的文章,说明了《茶馆》的创作初衷:“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50来年的变迁。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 

话 剧

图片

话剧《茶馆》通过出入裕泰茶馆的三教九流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中国社会变迁,茶馆老板王利发苦心经营祖传裕泰茶馆,他虽然精明圆滑、呕心沥血,但终于挡不住衰败的结局,侧面反映了旧中国的腐败黑暗、光怪陆离。剧中人物众多,除茶馆老板外,有吃皇粮的旗人、办实业的资本家、清宫里的太监、信奉洋教的教士、穷困潦倒的农民,以及特务、打手、警察、流氓、相士等,但每个人物都性格鲜明,能够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两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

1956年3月29日,焦菊隐、夏淳导演的《茶馆》首次被北京人艺搬上舞台。首演半个多世纪以来,《茶馆》已成为北京人艺的看家戏,也是中国演出场次最多的剧目。

1980年《茶馆》应邀赴西德、法国、瑞士等国访问演出,这是中国话剧第一次走出国门,之后该话剧多次赴国外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演出。

电 影

图片

电影《茶馆》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谢添执导,于是之、蓝天野、英若诚等出演,1982年上映,1983年荣获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文化部1982年优秀影片奖特别奖。

该片导演在忠于原剧风格和包容舞台演出精华的基础上,调动电影表现手段创造银幕形象,力争电影化的各种处理同作者风格、舞台艺术精华有机结合。由于该片的演员班底来自北京人艺的话剧《茶馆》剧组,所以导演谢添要求演员们在表演时,在形体和台词方面适度收敛,调整表演分寸,使之更生活化。

为了使影片富于民族风味与乡土气息,谢添曾与影片作曲研究把老北京的叫卖声旋律编入音乐作为影片的主旋律。

原剧的台词十分精彩,谢添导演除了对原剧台词做了精心处理,还配合对话的重点与节奏,运用镜头的推、拉、摇、移和特写等手法,既符合电影特点又加强了对话的表现力。例如在秦二爷第一次上场时,用八个近距镜头迅速切换,把秦、常、王三个人物的不同性格及复杂关系传达得曲尽其妙,比舞台演出效果更为鲜明突出。

图片

导演还利用电影的特长,增加了裕泰茶馆所在的大街和其他一些外景镜头,使观众得以更加形象、具体地看到茶馆所处的环境,视野也从茶馆里边扩大到茶馆外边。此外,导演还很好地运用电影剪接手法,交待了时光的逝去。

电影《茶馆》将老舍笔下小茶馆中三教九流的大社会予以光影升华,将妙趣横生的台词与三个时代里的芸芸众生融为一体,老一辈艺术家们的精彩表演呈现出人间百态。《茶馆》的意义不仅在于其出色的剧情,更在于其映射出的中国社会变迁,各类人物表现出的真实人性让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一句“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道出了多少无奈与悲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