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慧大师塔——太行深处的生死故事

 baina55 2022-08-12 发布于山西
上党东出太行的高速必须走十三公里长的虹梯关隧道,十几分钟的隧道穿行后,立见巍巍太行壁立千仞,千沟万壑中高速穿行其间,让久难到达的太行深处可以坦途而达。
很多游客是直奔虹梯关隧道外的通天峡而去了,官方说,通天峡备受韩国客人的青睐,一辆辆大巴、小巴、私家车下高速迅疾南行,奔进景区里去了。
很少有人注意到,一下高速的路边就是赫赫有名的“虹梯关铭”!

图片

图片

玉峡关西来余百里,近蚁尖寨,千峰壁立,中通峭峡,壮如风门。而小下则无底之壑,石蹬出齿,盘廽霄汉,望之若虹霓,然比岁青羊之寇,凭负以拒汴师者,此也。故号洪梯,予易以今名,亦固以为美焉,从而铭焉。石崖攀天,仄蹬千廽,仰瞻失明,俯临蔽霾,铁壁勾连,谽谺中开。观者骇魄,行子心摧。亘如长虹,横绝天阶。彼昏者氓,肆其喧豗。爰据培塿,以抗震雷。卒于大刑,亦孔之衰。太行之阿,大河之隈。关门弗严,惟帝念哉。北山有石,南山有材。经之营之,突然崔巍。侍臣作铭,以诏后来。

图片

      “太行之阿,大河之”之地,大明重臣夏言历时数年在此间荡平贼寇后,必是此时才被巍巍太行震撼了。他与严嵩都是江西人,太行山于他们而言,少了寄情山水之乐,多了山河永固之言。

图片

有人说,这高七米的巨石碑本在半山的虹梯关边,洪水把它冲刷到了沟底。可能吗?真有如此洪水猛兽吗?
又有人说,夏言的《玉峡关铭》《虹梯关铭》是为他自己树碑立传,是要建立碑亭的,可惜工程未完,他就被严嵩斗倒。可能吗?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因了这座碑,这河边的小村子被命名为“碑滩村”。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夏言捕获的贼寇“陈青”被押解北京凌迟处死。二十年后,垂垂老者的夏言虽为“上柱国”一品大员,终是被严嵩构陷,被“弃市”于北京街头。
历史的剧情比太行山还跌宕起伏。
一个底层造反者被“凌迟”,是以极其残忍的刑法方式震慑百姓;
一个高官被“弃市”,是来警告群臣,帝王才是王朝的唯一!
死,可以重如泰山,死,可以轻如鸿毛。
死,可以轰轰烈烈,死,可以寂寂无闻。
此碑不远的地方,比夏言时代更古的七百年前,一位高僧大德在元宵节临近之日,也面临着死。

图片

如今这里叫“虹霓村”,一千年前,这里有一座声名赫赫的“海会院”,1998年,寺院最后的建筑被拆毁,此地被改建为学校。
唯留寺院外的“明慧大师塔”。

图片

明慧大师就是海会院的主持僧。历史没有大师的过多记载,他的传奇是他的死。
大师的死被记录在塔铭上,“乾符四年正月十三日,为所极命……保广要杀大师,师答曰:吾久于生死心不怖焉,若被所诛,偿宿债矣”。
大唐王朝末代席卷全国的黄巢起义,比太行山里的陈青起义更迅猛。落地举子的“我花开尽百花杀”,让唐朝走向了死亡。而这个“保广”是个不见史籍的人,是贼寇吗?不得而知,从碑刻上的只言片语推测,他要杀明慧大师似乎是明目张胆的,是与大师有恩怨纠葛的。
而大师面对死亡的将至,一句“若被所诛,偿宿债矣”,似是明慧大师歉疚于过往,愿意一命相偿于保广。
历史不会什么都被记录下来。

图片

谜一样的乾符四年元宵前夜,明慧大师坦然面对了死,太行山深处的海会院里,上百的僧人或许被大师都安顿在了禅房里,不许出来阻止保广。
大师的弟子们必是彻夜诵经,《阿弥陀经》在“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的香赞声中开始,念诵一次了又一次……

图片

大唐皇帝得知,赐谥建塔,大师的弟子崇昭捧舍利建塔,五十五年,五代后唐长兴三年塔铭镶嵌在了塔上。为什么五十五年后才刊刻?
塔铭的最后颂曰:
  他方菩萨  
  此地化缘 
灵塔侵汉
  永镇名山  
  真形无住  
  不见人天  
来时无所
去囗索然
或许,崇昭等大师的弟子们,都不愿提及大师与保广的恩怨,大师的死,或许是为了化解不可语的恩怨。保广面对静坐于庵堂的明慧,他的屠刀没有放下,他该有怎样的仇恨要入深山杀戮,而且是宣之于人要杀戮,他的恨是有多大,而又多么地“理直气壮”……留给后人的,是无可解说。

图片

层层的山花蕉叶托宝瓶,宣示着大唐曾有的祥和与气象,即是大唐走到了末日,唐王朝的气度依旧是高雅的,就像大师一样,面对死的威胁,不恐不怖。     
一千年的时光里,杀戮与死亡从来没有间断,守门金刚手持宝剑面对世事人寰,一面放下屠刀,一面手捧利剑,宝剑出鞘,杀可以解决问题,死亦可成为永恒。

图片

欢歌的伎乐,佛国乐土就在抬首之前,垂幔的楼阁塔内,明慧大师的灵魂早已放下了恩怨。
玩耍的瑞兽,须弥座内壸门中自在跳跃,规矩始终得在方圆之中,不逾钜。
静卧的狮子,在危檐边思考……
飞舞的孔雀,似要振翅跃出石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紫峰山下的佛寺难觅,如今这里历史文化名村,人们来看大师塔的少,去看大瀑布的多。来看通天峡的多,去看碑石雕凿的少。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图片

干活上工回来的老阿婆满身的针婆婆,荷锄而归,步履矫健,大瀑布上的跳岩她像个小伙子一样一步一步走过。她回头的笑,是城市生活里难觅的,却给人久违的温暖,这就是会心一笑吧

图片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明慧大师在面对死的临近,会唱什么偈颂呢?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图片

阿哲的访古日记——

轮回的过往——新广武旧   旧广武新

苏门之外

漳河谷古建筑一览

走寻大宋石刻——巩义北宋七帝八陵

窦大夫祠

最古老的木结构戏台——二郎庙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