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元节啥时候祭祖?三个时间要注意:中元节禁忌别弄错

 茂林之家 2022-08-12 发布于湖南

阴历的七月十五是传统的中元节。

中元节融合了儒家的孝亲节,佛家的盂兰盆节和道家的中元节,是少有的“三俗合一”节日,是民间的“鬼节”,也是公认的祭祖节。

中元节祭祖,要在啥时候进行呢?祭祀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1·七月十五中元节

其实七月十五“中元节”是道教的叫法。

最早古代人要过“七月半”,这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农历的七月,田里的庄稼都丰收了,人们就在七月半用新收的谷米,来答谢祖先的庇佑和上天的恩赐。

大概到了东汉时期,七月半被融入了道教“中元节”的元素。道教人士认为,诸神中有天官、地官和水官,合称“三官大帝”。

“三官”是上天派往人间的代表,分别在固定的日期里“检校”人间功过,以定赏罚。其中天官在正月十五上元节赐福,地官在七月十五中元节赦罪,水官在十月十五下元节解厄

据说中元节时,所有已逝之人都要接受“考校”。这一天各道观也会举行法会祈福,进行安抚和宽赦。

《修行记》中有载: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

在佛教文化中,七月是个报恩月。七月十五是盂兰盆节,在梵语中,盂兰的意思是“倒悬之苦”,盆的意思是“救赎的器皿”,盂兰盆节的意思就是“在器皿中装满百味五果,供奉佛陀和伴侣,解救苦难众生”。

佛家还流传着“目连救母”的孝道传说:目连的母亲犯了错被堕入地狱,目连不忍她受苦,就想尽办法拯救母亲,最终成功把母亲救离苦海。

民间也感念目连的孝心,就把七月过成了报恩月,把七月十五称为孝亲节。

在七月十五这天,佛家也会举行仪式诵经祈福、解救困厄、普渡众生。

所以民间中元节最重要的活动就是祭祖,祭祀已过世的祖先,寄托感怀和思念。不过大多数的区域都在七月十四这天过节和举行仪式。

2·中元节日十四过

关于中元节在十四过的风俗,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是源于战乱。大概是在宋代,北方战乱四起、民不聊生,大批的汉人只能向南逃难。在逃走之前,人们除了带些金银细软、衣物鞋袜之外,也遇到了一个大难题:祖宗的牌位怎么带?过节时候在哪里祭祖?

当时正是阴历七月十四,老人们就建议提前一天过中元节,在十四这天举行仪式,设坛祭祀祖先牌位,然后带着“他们”一起走。

为了纪念这个日子,也为了孝道礼仪周全,以后人们祭祖都改在了中元节前一天,也就是七月十四这天进行。

第二种说法和易经有关。

《易经》中道: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

意思是说七这个数字是阳数,也是天数,天地之间的阳气消失之后,经过七天就可以复生,这是运行规律,也是阴阳消长循环之道,所以七有复生的含义。

阴历的七月十四为“双七”,又是申月的申日,正是阴气最集中的日子。

这是因为中元节祖先们要接受考校,就会提前一天回到家中享受供奉,而那些无家可归的祖先则会到处游荡,使“阳间”布满阴气。

如果这天不进行侍奉与安抚,那人间就难得安宁。所以民间在七月十四这天不但早、中、晚要给自家祖先供奉茶果外,还要在房子外面散些粮米,供流浪的先人果腹,以使他们不致挨饿而伤害家人。

另外,不少老人解释,七月十五中元节的主题是“普渡”,就是度化那些无主的祖先,让他们少生怨气,不伤世人;而七月十四这天的主题,则是供养自家祖先,让他们吃好、穿好、休息好,在第二天好去参加百鬼夜行的“审校大会”。

3·七月十四三件事

一是七月十四要吃鸭。鸭子属阴,善游水,而水也属阴,所以民间认为鸭有渡阴的作用,会驮着祖先回来;另外鸭子六月在田里吃了不少谷粒,七月正是肥美的时候,拿来供奉祖先诚意十足;

很多地方七月十四是不能吃鸡的,认为鸡爪爱刨地,会损祖先府邸,有亵渎先人的意思。

二是支幽。支幽的意思是“支开无关祖先”,也有人说是给无家者一些“小钱”。所谓“支幽”就是在七月十四日的晚上,在家门口或者房子旁边路口烧些纸钱、花衣等,接回自家祖先,也施舍那些无家可归者。

有些地方还有“支山幽”“支水幽”的讲究儿。

三是七月十四烧纸衣,据说是给祖先过年做的新衣服,让他们提前换上好干净整洁地去“开会”。

三哥说:

有道是“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共俗”。咱们地方大,难免风俗有不同,像三哥的邻居李大爷老家,就没有七月份祭祖的风俗,他们只讲究七月不下水,晚上不出门,路上不捡东西。

所以,如果你那里风俗有不同也是正常,不必纠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