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注音字母、标点符号与文法的确立

 北京的骑士 2022-08-12 发布于广西

图片

国语统一筹备会成立于1919年4月,附设在教育部,会长张一麐,副会长袁希涛、吴敬恒。1928年国民政府将其改名为“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聘定吴敬恒为主席,钱玄同、黎锦熙、陈懋治、汪怡、沈颐、白镇瀛、魏建功七人为常务委员。教育部派员参加,鲁迅也在其中。

“国语统一筹备会”成立后做了大量关于规范汉文字的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注音字母工作,注音字母是中国第一套用汉字形式标注汉字读音的符号。

1916年春,钱玄同读到胡适的文章《论句读及文字符号》,“钦佩无似”,感到许多自己想说的话被胡适说出来了。此时,钱玄同任教于北京大学文科,正打算和同事沈尹默、马裕藻“选有关中国古今学术升降之文百余篇”,编成一部书。沈尹默提出用西文点句之法编排这些文章,钱玄同十分赞成,特意将印有胡适《论句读及文字符号》的《科学》杂志带给沈尹默,供其参考。

1917年9月,胡适受聘于北京大学,与钱玄同成了同事。两人讨论的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之一,就是新式标点符号的使用。1917年下半年,北大文科几位骨干教师决定,原由陈独秀一人主编的《新青年》杂志,从1918年1月起开始作为同人刊物,要求同人文章均用白话文撰写,并使用标点符号。1918年1月21日,钱玄同收到新出版的《新青年》第四卷第一号,认为“其中所用新式圈点居然印得很像样子,可喜可喜”。

1919年11月29日,胡适完成《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修正案)》,共提出12种符号:句号、点号、分号、冒号、问号、惊叹号、引号、破折号、删节号、夹注号、私名号、书名号。

图片

▲1916年前后,为《新青年》刊物工作中的钱玄同与刘半农  (FOTOE供图)

从1919年12月出版的《新青年》第七卷一号起,所有文章采用统一的标点符号和格式,为让投稿者明了标点符号和排版格式,杂志刊发了一篇《本志所用标点符号和行款的说明》,应该是出自钱玄同的手笔。

《中国文法通论》是刘半农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文法的讲义,以先秦文言文为研究资料,借鉴了英国人斯威特的《新英语语法》。全书共三讲。第一讲讨论文法的研究法;第二讲讨论词法和句法;第三讲叙述语言的历史,总结汉语的特点。

《中国文法通论》书中申述的现代文化建设的思路和理想,特别是“建造起一个研究中国文法革新的骨骼”的设想,颇为新颖独到。刘半农本想在此书中建造一个研究汉语文法的“革新的骨骼”,但其语法体系并不是从汉语本身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自然不可能完全符合汉语语法的实际情况。

《中国文法通论》扉页上印着这样几行字,是刘半农对《新青年》和北大同人的谢词:

谨致谢意于钱玄同教授,他是我 写这书时,最出力帮助的一个朋友,及陈独秀学长、胡适教授、沈尹默教授、周作人教授,他们平时对于中国文字上的种种谈论,都是极有益于我的工作的。

文章出处:本文选自2021年第2期《北京文史》:大时代的知识精英——《新青年》同人在1919年

作者简介:黄乔生,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常务副馆长,《鲁迅研究月刊》主编,中国鲁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